APP下载

紫砂壶装饰文化的研究

2016-05-30董程达

江苏陶瓷 2016年6期
关键词:紫砂壶

董程达

摘 要 本文旨在研究紫砂壶装饰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具体某一时代的风格、特点,通过分析花货在紫砂装饰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引申到供春、程寿珍、蒋蓉等紫砂名家、大师在紫砂壶造型上采用的装饰风格,最后结合“红茗壶”探究紫砂壶装饰文化的走向。

关键词 紫砂壶;红茗;装饰文化

存世最早的紫砂壶——“供春壶”,在1928年为宜兴旅游的开拓者——储南强先生于苏州街头以一个大洋的价格购得,宜兴紫砂壶由此寻到了历尽数百年沧桑的老祖宗,最早见于历史的花货也由此存世。

紫砂壶的装饰文化源远流长,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这其中花货集美学与实用价值之大成,通过哲学的艺术眼光、思考与手法,将人对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认知进行提炼取舍,采其要旨,以不受外部条件局限、随心所至的变化来装饰紫砂壶。新一代紫砂艺人的花货作品百卉含英,而“红茗壶”(见图1)在造型装饰方面更是耗费了不少精力与心血。

1 紫砂壶装饰的发展历史

“供春壶”作为宜兴紫砂壶的历史象征,是参照金沙寺旁一棵银杏树的树瘿来进行创作的。古代的紫砂壶装饰文化更多地停留在对自然形态的反馈上,很少用到语言、堆塑等装饰手法追求万物的隐藏灵性,在紫砂壶的装饰上更像是一次茶与禅的修行,是某一种因果轮回的外在表现。

发展到近、现代,装饰文化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一时期的紫砂艺人们接触到了新思想、新文化,也开始积极求新求变。清末名家邵二泉以竹入壶,取蝠为福,且阴刻行书于壶上;民初紫砂大师程寿珍刻长命百岁花,以花蕾为壶纽,以花枝为壶嘴、壶把,并做圆珠为茶座支脚;现代工艺美术大师蒋蓉取南瓜的形与色,堆塑枝叶,在壶身刻出栩栩如生的山水景物。如今,紫砂壶装饰文化已趋于成熟,它囊括了形状的雕刻、色彩的选取,捏塑、堆塑、贴塑和压塑等技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日常生活万象,而且能使紫砂壶骨肉匀称、不显余缀,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最终升华其艺术境界。

这些装饰技法在“红茗壶”中均有体现,而其采用的仿古装饰技法更是惟妙惟肖。那么多紫砂大师呕心沥血努力创新,才造就了现在丰富的装饰文化。与此同时,新一代的年轻艺人也逐渐在前人铺出的道路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2 紫砂壶装饰文化的特点

当今社会,紫砂壶越发受人关注,紫砂壶的装饰文化也在历史的沉淀中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它灵活度高、技巧性强,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造型装饰要求结合自然景物,与壶身纹理相搭配,大方自然、流畅和谐,细节处不能过于死板,力求潇洒,亦注重整体结构,即使对于技巧精湛的紫砂艺人,要在紫砂壶上进行合适造型装饰创作的难度也非常高。

“红茗壶”在造型装饰上汲取了宜兴本土茶文化的精髓,正所谓“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红茶色泽艳丽红润,正如“红茗壶”壶身紫泥的颜色一般稳重质朴,代表着欢乐与祥和。其整体造型装饰也以茶树为灵感来源,通过老道的刀功,将壶把、壶嘴和壶钮雕刻成茶树枝干的模样,细致地刻画出遒劲的树结,并在壶把末尾处贴塑了一片舒展的茶叶,尽紫砂艺人所能去表现茶树历尽风霜但却依旧生机盎然。而斑驳的壶身更是体现了创作者的品位,即追求自然之美。自然万物总是不完美的,但却不会因为不完美而失色;只有智者才懂得品味、欣赏、观察这种不完美的崇高瑰丽。

3 结 语

紫砂壶的装饰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其积厚流光、历久弥新,以千变万化的自然和非自然为养分,在不断的实践中日趋丰富,表现出代代紫砂艺人对紫砂技艺不懈的钻研与不变的热爱。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文化和艺术势必有更多变化,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为了跟上传承与创新的步伐,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发掘紫砂壶装饰文化的潜力与空间。

猜你喜欢

紫砂壶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有缘千里来相系——浅析“系缘”紫砂壶
临风傲立,坚韧不拔——论紫砂壶“听松”的文化意境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论“掩耳盗铃”紫砂壶的创意美和文化意义
万物逢春,赫然新生——论紫砂壶“春之韵”的创意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六方宫灯”的文化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