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苏区对中央红军长征的历史贡献

2016-05-30陆晓强

大东方 2016年7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中央红军长征

摘 要:三明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苏区,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长征前夕,三明苏区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号召,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东线战场和敌后迟滞敌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行动,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传奇——长征,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三明苏区;中央红军;长征;历史贡献

三明地处福建省中西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连接沿海、辐射内陆的重要区域,全市12个县(市、区)都属于革命老区。作为年轻的工业城市,三明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亲临这一区域从事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史页是三明革命史中最具浓墨重彩的一章。同时,三明苏区在紅军长征这一永垂史册的壮举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三明苏区人民群众以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中央红军的各方面的无私援助,为中央红军长征并取得伟大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在东线战场和敌后迟滞敌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行动,对中央红军进行长征作出了重大牺牲。

一、开展扩红运动,为长征提供人力保障

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伤亡十分严重。这期间,中央苏区先后多次开展扩红运动,以补充兵员。三明苏区人民积极响应,踊跃参军参战,掀起了“猛烈扩大红军”的热潮。成千上万的三明英雄儿女在长征前夕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红军的队伍中,为中央红军出发长征,顺利实现战略转移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明12个县(市、区)参加红军3.8万余人,1万余人参加长征。而宁化参加红军人数达1.37万余人,有5000人参加长征。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曾授予宁化淮土、禾口这两个区为“我们的模范区”光荣称号。宁化至今流传《禾口淮土比参军》歌谣:“保卫苏区有责任,禾口淮土比参军,禾口扩红一千个,淮土一千多两人。”也流传了许多动人的扩红事例,如五兄弟当红军,父子同参军等。宁化扩红运动多次受到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载文表扬,临时中央政府曾授予宁化县“支前模范县”、“扩红模范区”光荣称号,成为中央苏区扩红重点县之一。

第五次反“围剿”前夕,清流地方武装如独立团、游击队等,以连、排或整个游击队为单位参军的就有600多人。反“围剿”开始后,清流又有2400多人参加红军。现属三元区的原归化县岩前乡、原永安县的忠山乡与西际乡、原沙县南部等区域,也有不少年轻人参加红军。至1934年夏,建宁苏区在扩红突击运动中,扩大红军约7000人,泰宁苏区扩大红军约2800人。长征前,参加红军的宁清归及三元区域儿女,大部分被编入红3、7军团、红5军团的34师、少共国际师、、红军独立第7、9团等部队。

二、筹集军需物资,为长征提供物力支持

三明苏区相当一部分地区属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如宁化、建宁、清流),农作物生产相对丰富,再加上经过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积极得到较大的提高,三明苏区自然就成了中央苏区重要的产粮区,宁化县曾被《红色中华》誉为“中央苏区的乌克兰”,为中华苏维埃政府提供了“千担纸、万担粮”等有力的后勤保障。1934年6月,临时中央在“23万担粮食借给红军的紧急动员”令中,分配闽赣省34000担,其中分配宁化5000担。至7月15日就宁化完成7480担,超额完成任务2480担。同年7月,根据临时中央关于闽赣省“应以宁化为中心,切实加紧突击运动”的指示,在半个月时间内,筹集粮食3.4万担,成为中央苏区收集谷子最多的县份之一。至1934年秋,宁化县共筹集粮食10万多担支援红军,被誉為中央苏区“乌克兰”。

1934年春,建宁正处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激烈战斗中,全县在50天的春耕突击运动中,收集粮食2万担供给红军,其中邱家隘战斗所在地的将上、安寅乡,原计划筹集大米1万余斤,结果群众一昼夜加工大米2万余斤供给红军。对此,周恩来给予表扬,指出:“事实上群众对于红军是绝对拥护的,比如有些兵团在建宁附近,计划在一个地方筹集一万多斤大米,结果一天功夫得到两万斤。”明溪县苏1934年6月开始大力开展支前工作,动员群众筹集粮食1000多担支援红军。

事实上,苏区开始建立不久,由于军队急剧增加,大批人员涌入,战争及土地关系不稳定而影响生产的发展等因素,当时粮食问题被提到“国内战争中一个残酷的阶级斗争”的高度,出现缺粮问题,特别是长征前夕,整个中央苏区区域压缩,国民党封锁越来越严密,缺粮问题越发严重。因此,为苏维埃政府提供粮食等物质是三明苏区人民作出的最重要贡献。

此外,三明苏区还支援红军军服、斗笠、草鞋、布匹等等,为中央红军出发长征,顺利实现战略性转移提供了物质保障。在长征前,宁化人民为红军筹款15万元、草鞋1万多双、军衣1000多套。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有力支援,对红军长征前期的战略转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募集作战经费,为长征提供财力支持

为了充足战争经费,保证红军给养,三明人民倾其所有,竭尽全力,从财力方面积极支援前线,为长征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

宁清归苏区发行募集“革命战争公债”、“经济建设公债”。其中“革命战争公债”分配宁化19000元,宁化人民踊跃购买,近期完成任务,并响应《红色中华》“立即开展节省一个铜板、退还公债、减少伙食费的运动”的号召,积极退还公债。1933年7月21日,中央执委发行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在8月21日召开的17个县经济建设大会上,宁化代表黎盛根、张恩水接受了2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和发展合作社8万元(股金)的任务,会后,宁化各级组织进行经济动员,使推销公债不断落实。1934年2月初,宁化全县超额完成了原定发行公债任务,而且要求增加3000元,为支援前线多作贡献。此外,宁清归少共组织还发动青少年捐献“少共国际号”飞机的募捐活动,宁化全县少共踊跃捐助大洋3610元。

建宁苏区人民也积极开展经济节省运动,踊跃购买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充裕红军经费。1933年早春发行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时,建宁超额完成了中央下达的推销1万元的任务,仅城市工人2次就認购14025元。不久,《红色中华》号召开展经济节约运动和退还公债券运动,建宁工会召开职工大会,决定将公债券无本无息退还国家,据《红色中华》报道,5月11日建宁城市商人6小时退还3327.5元,当日退还1万多元,6月全县又退还8000元。9月,建宁发行经济建设公债,城市工人又认购公债9800元。在泰宁苏区,1933年11月至1934年4月,也先后认购公债4000余元。长征前夕,宁化县又为红军筹集货币15万元。

四、阻击牵制敌人,为长征提供战略支撑

长征前夕,三明苏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在苏区内加强赤色戒严,地方武装游击队、赤少队在宁化、清流、归化、建宁、泰宁等区域,依托有利地形,积极开展游击行动,节节阻击敌军,有效牵制了国民党的兵力,迟滞了敌军向中央苏区腹地的推进速度,有力掩护了中央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长征开始后,三明苏区的红军将士在长征的诸多战役中英勇战斗,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和牺牲,用鲜血换来了长征的胜利。

参加长征的三明籍红军指战员大都编入红3军团第4师和红5军团第34师,分别担任长征中最艰巨的前卫和后卫任务。前卫红4师一路与堵敌激烈交战,连续冲破敌军四道封锁线,掩护军委两纵队渡过湘江,虽歼敌数千,但自身伤亡惨重,损失近半。以宁化、清流、明溪、连城红军为主的担任總后卫红34师(其中一团是纯宁化籍贯子弟兵)共有5千多人,经湘江一役后大部分壮烈牺牲。红34师是湘江战役中唯一一支从师长、政委以下成建制牺牲的部队。红军到达陕北后,幸存的宁化籍红军仅58人。三明儿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誓死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保存了中央主力红军实力和中国革命的精英,用青春热血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铸就了长征胜利的不朽丰碑。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2005年到宁化调研时说:“没有宁化子弟兵在湘江战役中的巨大牺牲,红军长征的历史有可能要重新书写。”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80年风雨洗礼,今日的红土地上,三明人民正传承着伟大的长征精神,淬炼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发扬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展现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在新的征程上续写新时代的壮丽史诗。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三明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中共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10.

[2]长征从这里出发,中共宁化县委党史研究室编,2004.5.

[3]宁化人民革命史,中共宁化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6.

[4]建宁革命史(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建宁县委党史研究室编,1994.10.

作者简介:

陆晓强(1978—),男,福建省三明市人,现为中共三明市委党校科社党建教研室讲师。

(作者单位:中共三明市委党校科社党建教研室)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中央红军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