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情境的设置

2016-05-30丹增拉姆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政治课建构

丹增拉姆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其抱有偏见,认为它“假、大、空”而不可信、不实用,这种观念使他们对该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把枯燥的理论硬塞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知识与技能作为教与学的对象被人为地从它们实际运用的情境中抽象了出来,造成了理论和实践明显的脱节。如何改变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水平,这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通过教师学习相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恰当地设置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改变教学模式,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这也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教学情境设置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新的知识,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设置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那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

1.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精心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问题情境是知识发生的源泉,构建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专注于知识的探求与问题求索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境界。

2.设置形象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学习

根据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同时,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比较强,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对于抽象的政治理论,既无兴趣,又不易掌握。而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课堂提供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书本上的抽象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创设形象教学情境,能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从而引起学生情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3.设置活動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协作与交流中亲身体验实践,引导学生探究中实现新知的意义建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设置教学情境的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设置教学情境要注意贯彻以下三个共性原则.

1.主动性原则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他把课堂教学比作哄小孩吃饭,任凭父母把饭食夸耀的多么香、多么甜、多么有营养,如果孩子不把饭食吃下去,这孩子还是胖不起来的。课堂教学说到底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学情境的设置也应把诱发主动性放在首位。

2.思想性原则

教学情境之“情境”是有情之境,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不仅要求讲授书本的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学情境的设置要能将情境内化为学生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他们的个性之中。

3.实践性原则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动手实践能力差是当代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教学情境的设置要贯穿实践性原则,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注重训练,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朱慕菊主审,钟启泉、崔允、吴刚平主编《普遍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5]李吉林,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

[6]陈旭远主编《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7]《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2006年第二期.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政治课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