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万来京务工人员 如何融入企业共同体

2016-05-30李卫红杨潇

北京支部生活 2016年6期
关键词:四区民工务工人员

李卫红 杨潇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近10万余人,北京城建集团的来京务工人员逐年增加。他们分别来自17个省市。如何管理、引导、教育好这些来京务工人员,使他们融入企业共同体,在首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北京城建集团党委把来京务工人员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开展增强“五个意识”、提高“四个技能”、推行“四化管理”等系列思想教育活动。从1996年至今,已历时20年。集团各单位本着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来京务工人员思想实际的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严格管理之中,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取得显著成效。

“文明四区”:思想政治工作变无形为有形

从1997年开始,城建集团开展了创建文明施工区、文明办公区、文明生活区、文明民工生活区的“文明四区”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从无形变为有形。创建文明施工区、文明民工生活区是来京务工人员全员参与的活动,重在培养来京务工人员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文明素养。创建活动从叠被子、挂毛巾抓起,直到宿舍卫生和整体的环境卫生都制定统一标准,并且坚持检查评比。

在创建“文明四区”活动中,来京务工人员自发提出“第一故乡、第二故乡都是创业之乡;本地青年、外地青年都是有为青年”,并将这一口号制成标语,张贴在宿舍区和工地。集团党委提出,把重点工程作为来京务工人员成长成才的基地和展示才华的舞台。

在承担建设的41项奥运和配套工程中,来京务工人员都是施工生产的主力。在汶川地震大救援中,来京务工人员和集团职工一道,转战四川江油、什邡,圆满完成了政治任务。在青海玉树援建工程中,来京务工人员成建制挺进高原,在高原缺氧的恶劣施工环境中,喊出“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口号。在“7·21”房山抢险工程中,历时10天10夜,共完成8镇24个安置点6.9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任务,占北京市安置房建设总任务量的63%。

“民工学校”:来京务工人员成长的沃土

来京务工人员在城市务工,户口留在农村;在城市生活,父母和子女留在农村。这种特殊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城乡人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首都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1996年,城建集团开办了全国建筑行业第一所“民工学校”。集团党委强调,民工学校要正规办学,不走过场,真正成为来京务工人员成长的沃土。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集团已开办了37所民工学校,基本实现了全员覆盖。来京务工人员刚到企业的时候,大多只会和泥砌砖。如今,不少人通过学习,学会了看图纸,每个人都会一、两手技术活。每接一项工作,都和企业的自有职工一样,力争长城杯,誓夺鲁班奖。他们和建设的高楼一起成长,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升华。

“活动创新”:文化生活和权益保障双提升

为丰富来京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城建集团投入资金7万多元,购买了两台电影放映机,组建义务电影放映队,利用晚上轮流到工地放电影。每场电影放映前,还加放反映集团两个文明建设的幻灯片,有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有文明安全施工教学片,还有法律常识、礼仪知识宣传片。去年3月,集团与北京网络电视台合作,开展了“我们一起看電影”活动,首次走进集团承建的亚洲最大的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施工现场,受到来京务工人员的广泛好评。

20年来,集团先后和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合作,举办5次大型文艺演出。包括万名来京务工人员参加的“同一首歌”“和你在一起,相聚奥运工地”“青春·祖国”大型演出等。集团还举办了来京务工人员专场文艺演出,组织他们上台唱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集团组织的大型体育运动会,来京务工人员按地区组队参加。集团组织书画摄影比赛,也有很多来京务工人员的作品参赛。

为维护来京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集团组建了全国建筑业第一家“来京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现在已经发展到238个基层工会,建会率达到92%。集团坚持“冬送温暖夏送凉”,逢年过节,把肉、蛋、鱼、菜送到工地,使来京务工人员深受感动。

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来京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又维护了他们的权益,使他们感受到城建大家庭的温暖,受到了来京务工人员的普遍欢迎。近几年,已有500多名来京务工人员向党团组织递交申请书,近百人被发展为党、团员,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冯明亮、首都重点工程建设中的铁军青年突击队——韩学宝青年突击队等一大批先进和模范。

专家点评

首都国企用工方式呈现多元化,“各路豪杰”汇聚国企。大量农民工、劳务派遣工进入国企,承担了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在建筑领域最为突出。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范围也随之扩大。北京城建集团党委早在20年前就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以创建“文明四区”“民工学校”等活动为载体,探索在来京务工人员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平等意识,培育故乡情怀,帮助来京务工人员融入企业共同体;弘扬担当精神,提升文明素养,引导来京务工人员实现创业梦。

猜你喜欢

四区民工务工人员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中心四区 买少见少,地价赶超房价
中心四区人气代表:中海学仕里——广钢板块少见小户型多房产品
全力打造“四区”,建设美丽幸福新崇义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谁更老实?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浅析“新闻民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