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活力课堂 绽放品社魅力
2016-05-30刘晓英
刘晓英
《品德与社会》是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科学启蒙、社会活动等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是一门重要的综合课程。它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感悟到作为老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才能出现较好的效果。
一、讲故事,了解学科知识,提高道德认识
小学生天生好动,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对听故事却情有独钟。他们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讲故事,通过故事讲解,阐释课本中深刻的道理,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明白,对课本知识有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使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时,教师所讲解的故事要围绕教学课程的主旨展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讲解。例如,在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在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讲大量的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耻辱的过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运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注意故事的深刻性,所讲故事不可以只有趣味性,而没有更深的思想道德含义。除了教师单方面地讲解,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讲解发生在周围的故事,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学生更易理解课程内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可列举一些反面教材,让学生明辨是非,进一步规范自身的道德意识及行为。
二、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这课时:课前,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長的爱。
由于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三、在教学中体现出新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方法上各人有各人的不同,但是总体而言能够划分成两类: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长久以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着重于接受性学习,在老师的协助与辅导下得到正确结论,学生需要拼命记忆知识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的开创性受到了压制,并且对这门课程厌恶心理较重。新课改要求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慢慢学习与掌握知识,同时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
1.对学生勇于尝试的行为要鼓励
老师完全不需要担忧不讲授学生就学不会,应当信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勇敢地理解与探索,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学习的过程,就算得出的结果不正确也没有问题,整个过程是具有含金量的。
2.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怀疑是进步的阶梯。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当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课堂教学的开端应是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要重视启发学生自己提问题。
3.课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在课堂中一定要让学生处在主体位置,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可能使学生加入其中,如此一来,不但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为融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
在小学教学里,课堂教学的最大目标是使学生学有成效。所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里,一定要精心准备教学计划,并不完全受教案左右,在教学艺术和教学机制中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保障品德与社会教学能够达成教学任务。教材应当是教学的根基,优秀的教材不但可以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内容安排与体系设定上也更为合适小学生。所以,在教材规划时,老师应当处理与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如果本地区教学和教材之间有冲突,应当依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调整,让教学更为贴近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问题教学法当中,可尝试透过各种问题,激起学生针对相关知识的研究和求知欲望。在展开小组探讨活动时,以组别作为单位,依据实际教学任务展开合作或是探索性学习,力求令学生占有更多的自主权。
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少说空话,将品德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组织真正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品德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