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21 北方的红星

2016-05-30郑京湘邓春富闫正宇丁兆丹陈宁

北京支部生活 2016年7期
关键词:长辛店工人

郑京湘 邓春富 闫正宇 丁兆丹 陈宁

在天安门西南方向19公里处的盧沟桥畔,有一座历史上曾经位居进京要道,商贾旅客云集、三教九流汇聚的门户重镇,享名“千年京西第一驿”。

当历史的潮头奔涌到1921年7月,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发生了: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回望95年前那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在这座披染历史沧桑的文化古镇,蕴藏着诸多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密不可分的先辈足迹、红色故事、革命遗址。

长辛店,在“长夜难明赤县天”的旧中国,如同一颗闪亮的红星,辉耀在中国北方。

七一前夕,应丰台区委之邀,我们来到长辛店镇,采访丰台区委为迎接建党95周年,发掘、整理和打造“红色小镇”文化的成果。

沿着曲折的街道,我们拜谒了“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长辛店工人劳动补习学校旧址”“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旧址”“二七烈士墓”“‘二七纪念馆”等一处处红色遗迹,聆听了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张太雷等革命先辈,在这里深入到衣衫褴褛的工人中间,宣讲社会理想,播撒革命火种,争取工人权益的动人故事。

景物依旧在,斯人已长别。中国共产党的先行者们带领工人们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屈不挠奋力抗争的精神璀璨依然。

“毛泽东同志初期革命活动的一亩试验田”

长辛店镇德善里18号,昔日的“北京长辛店铁路中学”校园,如今,这里洋溢着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

入门左侧,是一列制作精美、图文并茂的“长辛店1921红色党课”主题教育展览方阵。一批参观者正围在展板前,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员生动的介绍。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韩骏伟告诉我们,这个庆祝建党95周年主题教育展览是由丰台区委宣传部、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丰台区委党史办、长辛店街道工委、长辛店一中等联合举办的,为全区各级党组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组织党员了解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搭建了活动平台。同时,区委宣传部还成立了一个由来自不同单位的7名志愿者组成的丰台“红色文化宣讲团”,在红色文化革命旧址展览现场,以微党课形式讲述李大钊、毛泽东、何长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辛店地区进行革命活动的故事。

右侧,是一座近代法国建筑风格的二层红色砖楼。楼门外壁上,镶嵌着一块汉白玉石牌,写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这座建筑面积251平方米的红楼原是京汉铁路局为火车房总管郭长泰建造的住宅。1918年建成后,由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李石曾出面交涉,改做“留法高等法文专修馆工业科”,即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教室。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拾阶而上,从木质楼梯的回响中,找寻那段凝固的时光。

1918年8月,正在湖南长沙从事新民学会工作的毛泽东,带领罗学瓒、李维汉、罗章龙等20多名青年人来到这里,开始勤工俭学。1919年3月17日,在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等的推动下,中国第一批勤工俭学留法学生赴法国。

来自湖南华容县的何坤就是在1918年来到这里进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1919年,他参加了五四运动,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同年底,赴法勤工俭学。解放后,他在《北方的红星》一书中撰文回顾在长辛店勤工俭学的经历时,深情回忆了毛泽东在这里进行的两次革命活动。

“1918年的残冬……他(毛泽东)身穿着灰布大棉袄,头发长得长长的,蓬起来,好像西方的一位热情奔放的诗人,在当时祖国很少有的重工业企业中开始了他的活动。他先到工厂里去,在职工群众中寻东问西地,从生产细节到工厂范围、方针,从整个工厂的收益到职工们的个人生活水平,作了详尽的调查。同时对长辛店留法预备班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指示。他那一次是住在我们班里。在工厂转完了,回到班里和我们一谈,我们就觉得,虽然时间这么短,他掌握长辛店工厂的情况,特别是当时职工的情况却非常详细。”

“毛主席第二次来长辛店,记得是在1919年的春三月……他又是先到铁路工人中间去活动过了一番,然后回到到我们班上来。我至今还记得他那天晚上坐在我的炕上纵谈天下大势和应该怎样唤起工人,说这是救中国的路。那谈笑自若,表现出无限的生命力与高度的修养。”

“毛泽东同志在1918年秋和1919年夏在北京搞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仅仅是短短的一年时光,可是由于他的倡导和启发,在长辛店办起了我们这个预备班。这就使得长辛店成为毛泽东同志初期革命活动的一亩试验田。”

1924年底,何坤从法国秘密回国,在湖南南县和华容地区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设计了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随后参加了秋收起义和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秋收起义前夕,他前往武汉向代管湖南省委工作的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说:“你的名字太显眼,要改一改。你不是在长辛店做过工吗?就叫何长工。要为革命扛长工嘛!”从此,何坤改名为何长工,以“为革命打一辈子长工”为己任,鞠躬尽瘁。

“改变中国的重要一步”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历史风雨中,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是短暂的一瞬,但它承载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二楼展室,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照片、史料,见证了革命先辈在长辛店留下的一行行光辉不朽的足迹。

当时,在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学生,每天上午要工作4小时,主要是在翻砂(铸造)、钳工车间及机器加工车间工作。每天下午,除学习法文外,还要上一门机械课。何长工回忆道:“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欲望,如饥似渴地希冀猎取点滴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要求,促使我们手头刚有一点钱,便急迫地订阅书报杂志,争相阅读讨论。当时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进步报刊,如《新青年》《湘江评论》《每周评论》《晨报》等,差不多我们班里都有。”

学生们在工厂半工半读,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架子,穿起了工人的衣服,和工人同劳动、同生活,朝夕相处。他们受到了近代工业的劳动锻炼和工人阶级思想感情的熏陶,工人手把着手,把生产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们。

工余时间,学生们也尽可能帮助工人解決一些困难。他们每周3次,轮流教工人们学文化,讲国内外大事与爱国反帝,宣传劳动的伟大意义与劳工神圣,以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有一个时期,长辛店鼠疫流行,恶性传染。当局应对无策。青年们便冒着感染与生命的危险去给职工宿舍和村镇消毒,医治抢救病患者。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3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就在这一天,早已得知消息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青年和艺员养成所(本场内的技工训练班)、车务见习所(行车人员训练班)的学生也赶到了东交民巷使馆区示威游行。回到长辛店后,他们组织了“救国十人团”,到车间向工人宣传,到车站向旅客宣传,到近郊向农民宣传,成立了一个新的学生和工人的联合组织,其中,工人团有500人。工人们拿起了小旗跟学生们一起上街游行。5月7日,工人举行了罢工。由此,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一个觉悟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时光匆匆,当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就要告别长辛店,赶赴上海乘船赴法时,同甘共苦的工友们流露出难以离别之情。何长工回忆说:“工人们在当时生活是很苦的,但是他们情愿请假,牺牲一天,不做工作,还捐了自己的血汗所得的微薄工资来筹备这个欢送会。他们洋溢着面临庄严节日般的盛情,毫不疲劳地打扫擦洗,悬灯结彩,挂标语口号,还烧茶水,做点心……在欢送会上,大家放开喉咙唱着民歌,京剧,拉着二胡,歌声嘹亮。热情奔腾,真是充满了工人阶级大家庭的友爱。”

“到我们临走的时候,工友们和家属们表露出送别亲人一样的感情,依依不舍地手拉着手,肩并着肩,送到长辛店车站,看我们登上了列车。我们不过是百多个来自不同省区,操着不同方言的年青孩子们,想到从此就要远离祖国远别亲人,渡过重洋,为祖国的未来艰苦跋涉,当时的心情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辛酸与兴奋。列车出动了,发出了震人心弦的吼声,我们隔着窗,互相凝视着,不禁眼圈发红,热泪迸流。一班同学都暗中宣誓,‘师傅们!我们决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一定为祖国找出一条出路,才有面目回来见你们。”

留法勤工俭学生来自中国18个省,多数是中学生,还有师范生、大专生、教师、工人等。他们到达法国后,有的入校,有的进厂。法兰西大地上,到处留下了中国留学生勤工俭学的足迹。

留法勤工俭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而远涉重洋勤工俭学的。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陈毅、王若飞、刘伯坚、向警予、李富春、聂荣臻等就是其中光辉的典范。他们在法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旅欧组织,联合旅欧华人进行了声援祖国反帝反军阀的斗争,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回国后投入了为缔造新中国所进行的浴血战斗,有的为之献出生命。作家萧三写道:“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巨大的功绩是为中国共产党准备了一批最有能力的干部。”

对于留法勤工俭学的意义,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当代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谢荫明评价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在中共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拓了中国人看世界的眼界,更加坚定了改造旧中国的决心。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活动也从留法勤工俭学的地方,较早地开展起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是改变中国的重要一步,这一运动影响了整整一百年的中国历史。”

“工人的力量比天还大”

暑热蒸腾,8米宽,5里长的长辛店大街国槐遮蔽,人头攒动,纵贯长辛店镇南北,曾是千年古镇的最热闹所在。至今,长街两侧还保留着清真寺、火神庙、娘娘宫、老爷庙等文化古迹。

老镇以纵横交错、相互勾连的胡同闻名。这里的胡同大多以“某某口”“某某里”“某某缝”命名。在长街东侧祠堂口的小巷里,有一座坐南朝北、砖木结构的小三合院。这里,便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工人文化学校——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址。

小院不大,南北各两间厢房曾是教师休息的房间,现在陈列着记载那时艰苦办学的文物史料。东面3间正房里,摆放着木质桌椅,便是当时工人夜校上课的教室。北墙上悬挂的黑板上面,有粉笔写的“劳工神圣”“工”“人”几个字。

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李大钊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非常重视开展工人工作。他们把举办劳动补习学校作为“工作的入手方法,借此以接近群众,目的在于组织工会。”李大钊派邓中夏、张国焘来到长辛店,在史文彬、陶善琮、黄义等工人的热心帮助下,选定了此处作为校址,筹办成立劳动补习学校。学校章程规定,学校是专为“劳动者”及“劳动者的子弟”增进知识而设,“不论年龄大小和识字与否,都可入学”,还“概不收学费”。当时,这即使在全中国也是破天荒的新鲜事。

办补习学校,文化课是不能缺少的。邓中夏等人商量,开设一门“常识”课,把他们要向工人传播的思想放在这课里讲。另外开设国文、数学两课。邓中夏说:“教工人识字读书还是重要的。文化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仙丹,但是它是个必要的工具。不识字,没有工具,对接受新思想是一个大阻碍。”用什么识字课本呢?当时有各式各样的“平民识字课本”“国语课本”可以选择。邓中夏主张另编一个课本。他说:“应该把工人的生活,工人日常用的工具、器物都编在这课本里。要叫工人读了书就晓得他用的老虎钳子怎样写、锉刀是哪两个字……”就这样,邓中夏的主张通过了。指定专人编写了课本。

1921年1月1日,长辛店勞动补习学校正式成立。邓中夏、罗章龙、张昆弟、何孟雄、朱务善等人白天教工人的孩子,晚上教工人。他们每周来到长辛店,驻校一两天,晚上上完课后挤在一间小房子里,连煤油灯都是从工人那儿借的。这些老师一个月拿7块钱的生活费,只吃3块钱的伙食,省下的几块钱买茶叶、糖果招待来上课的工人。工人们时常找这些教员代写家信,有病时也向他们讨教药方,甚至还请他们帮助解决家庭纠纷。时间长了,工人们不再把这些教员当成一般穿长衫的先生看待。在这所劳动补习学校里,革命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大众打成一片,成了嘘寒问暖的一家人。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志楣评价说:“北京地区乃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同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运动。”

李大钊曾两次来这所学校讲课,他讲课风趣幽默,经常和工友互动。其中一次,他在讲课时,有人举手说:“老师,您给我们讲讲工人怎样才能当家做主啊!”

“好啊!”李大钊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工”字,“工友们,你们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

“知道,这是工人的工字!”

“我再写一个字,这字儿你们认识吗?”

“认识啊,人!”

“好,把这两个字摞在一起念什么?”

课堂一下安静下来,大家都在琢磨。

突然,有人大声喊:“老师,我知道,念天!”

“对!你说得很对。”

“天,又代表什么?”李大钊问。大家伙都直瞪瞪地看着李大钊。

李大钊大声地说:“天,就是你们工人。工人的力量比天还大!”工人们听了无比激动,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1921年5月1日,在北京共产党小组的领导下,长辛店铁路工会正式成立。丰台区委党史办常务副主任杜来全说:“这是中国现代最早的工会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工会组织。”《共产党》月刊热情称赞它“办会很有条理”“实在令人佩服,不愧乎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它吸引当时全国各地工人特别是北方工人纷纷到长辛店参观、访问和学习。

1921年7月24日,在中共一大会议上,北京共产党小组在《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中,汇报了在工人中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着重介绍了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成立铁路工人工会、出版《劳动音周刊》和其他宣传工作,以及1921年5月1日长辛店工人召开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的情况。在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明确提出:“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其步骤与方法是:先建立工人夜校和劳动补习学校,使工人学校逐渐变成工人组织的中心。杜来全说:“这个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吸收了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以及创办工会的经验而制定的。”

1921年7月前后,经邓中夏等人介绍,长辛店工人中的优秀分子史文彬、杨宝昆、康景星、王俊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工人党员。1922年8月,长辛店机车厂党支部成立,史文彬任支部书记。

1922年11月,曾在劳动补习学校受过教育的工人党员王俊,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受到了列宁的亲切接见。

“中国工人运动还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的”

坐落于长辛店花园南里甲15号的“二七”纪念馆是于1983年由铁道部、北京市、全国总工会共同兴建的,彭真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纪念馆内的8个展室陈列的文物史料,展示了从1897年长辛店建立“邮传部卢保铁路卢沟桥机厂”,到革命火种在长辛店播撒,从小到大、燃遍四方的历史脉络。

纪念馆大厅迎面是一幅长12米高3米的巨型油画。画面中工人们高举的拳头、挥舞的铁锤、飞卷的红旗、无畏的身姿,客观地再现了1923年2月7日,在长辛店大街路东火神庙发生的二七惨案情景。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反动军阀吴佩孚丢弃“保护劳工”的假面具,命令军警用武力加以阻挠和破坏,封闭总工会会所,并勒令全部代表立即离开郑州。代表们受此凌辱,十分愤怒。京汉铁路总工会决定全路自2月4日起实行总罢工,同时决定将总工会临时总办公处移至汉口江岸。2月4日总罢工开始,各站2万多名工人一致行动,全线所有客货车一律停开,长达1200多公里的京汉线立即陷于瘫痪。2月7日,曹锟、吴佩孚等派大批军警分别在长辛店、郑州和武汉江岸等处进行血腥镇压,造成了历史上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二七大罢工是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和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下进行的一次争人权、争自由,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大罢工。罢工虽然失败了,却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经验教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火神庙位于长辛店大街中段路东,坐东朝西,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二七大罢工时,这里是警察局驻地。当时任工人纠察队队长的葛树贵,领导工人在这里与反动军警对峙。反动军警开枪,葛树贵头部中弹倒在工友杨松林的怀中。当众人把葛树贵抬到刘铁匠铺时,他已壮烈牺牲。

毗邻“二七”纪念馆的长辛店公园内,山坡上,苍松翠柏簇拥着一座占地350平方米的“二七”烈士墓。并排而立的两块墓碑上,分别镌刻着“二七烈士葛树贵之墓”和“二七烈士吴祯之墓”。在明媚的阳光下,不时有游人驻足瞻仰,追思烈士,奋然前行之志油然而生。

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这次工人运动的最高峰。毛泽东对长辛店二七大罢工给予高度评价。1956年3月6日,毛泽东在听取铁道部长滕代远汇报工作时说:“中国工人运动还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的。”

1948年12月14日,长辛店解放了。1949年10月1日,当家做主人的长辛店铁路工人代表参加了开国大典。

“忆古道沧桑,千年驿站云烟渺;喜春风怡荡,五里长街岁月新。”“北方工人运动摇篮”“铁路工业发源地”“装甲车辆总基地”等诸多美誉,为长辛店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记忆和人文底蕴。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狄涛告诉我们,丰台区正按照提升区域功能、发掘古镇文化的发展思路,着力挖掘古镇历史,传播红色文化,弘扬军事文化,宣传铁路文化,打造长辛店“红色小镇”品牌,为这座千年古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长辛店工人
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带你走近中国工人运动的光辉起点
工人运动先驱邓中夏
长辛店:北方的红星
历史街区中的口袋公园设计探索
吴亚民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第一小学校长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