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体育观渐入

2016-05-30周凯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异化反思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人文体育理念,随后就其渐入与体育“异化”现象进行分析,最后研究人文体育对体育“异化”的影响及人文体育观构建对策,以期为其更好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人文体育观;现代体育;异化;反思

在我国当前阶段,体育既是人类文化的组成之一,又是人民教育的重要构成。近几年体育“异化”现象愈发严重,生物体育观长期以来一直指导我国体育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其要求人民群众将提高身体机能作为体育锻炼的中心,忽略自身实际需求与情感变化,严重影响学生实际身体发育。人文体育观随人民需求提高逐渐进入群众视野,以其独有特点受到广泛支持,符合当前时代需求,满足人民体育锻炼的实际需求。

一、人文体育理念

人文即为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在我国古代,人文指诗书礼乐等,与天文相对,是一种文明及文化现象。我国文化蕴含丰富人文精神,通过把握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关系,将其转变为文化精神,人类历史上人文精神形态众多,世界范围内不同区域或民族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其人文精神的性质与特点也存在不同。如果将体育作为人类文明产物看待,那么其必然具备人文价值与人文意义。体育自身文化属性决定其改造人类人文精神状态的方法与手段,换言之,体育就是人类改造内在人文精神与维持、增强人类机能形态的方法与手段。

人文体育理念最初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强调“以人为本”,形成竞争公平意识与参与意识,培养协作社会品格,促进人类社会化与人际关系和谐化发展。中国人文体育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等和谐共处。当今社会强调对人生、人性、人权及人类本质进行探索,人文精神主导人的世界,将人作为最终关怀目标,珍视感l生生活,将人道主义作为最高原则,充分肯定人类价值,将这种人文精神融入体育,就是人文体育精神。

二、人文體育观渐入

人文体育观最初产生于希腊,随后传入其他国家,在当今西方国家中,高校体育教学既需要强健体魄,又需要高校教师将体育教学转变为文化思想。高校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一)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及效率

人文体育观逐渐引入高校体育,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更为关注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热情,体育教师依据人文体育观,可以制定富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与计划,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體育学习需求,确保学生全面发展。人文体育观可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合理科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深化高校体育改革。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才需求逐渐提高,因此高校必须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目标,使其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一旦体育教师进行机械化教学,没有充分重视师生交流与沟通,就会使体育教学失去意义,在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与学生频繁交流,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情感变化与学习情况,针对变化采取措施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发展高校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作为我国高校教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教学体制变革面临新的挑战。在高校中,体育教学不但需要增强学生身体机能、提高体育技能,还需要优化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意志。作为一种指导思想,人文体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出优秀作用,树立人文体育观可以更好协助高校体育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手段,为高校体育教学指明发展方向。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将学生体育技能提高作为教学目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高校以学生强健体魄为体育教学目标,至今,我国专家学者研究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形式,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总结归纳,国家与教育部门对问题积极应对,高校体育教学逐渐调整教学思想,人文体育观为其发展提供积极、正确指导,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三)保障学生健康

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这表明,我国高校学生只有身体健康,才能真正投入学习。生物体育观使我国高校体育锻炼超出学生承受范围,不仅无法有效保障学生身体健康,还增加了学生的身体负担。人文体育观可以指导高校体育教师制定贴合学生个性特点与实际情况的优秀教学计划,其教学目标富有层次性,可以更好满足学生需求,同时锻炼学生体育技能,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可以依据人文体育观保障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三、体育“异化”

(一)实质

体育“异化”的核心与实质表现就是体育运动失去主体地位。必须明确的是,人们体育活动的基础性原因在于体育内在价值,并非其外在价值。外在价值是教师、商家或社会就运动者的实际体育需求赋予产生的。当内在与外在体育价值一致时,体育价值可以实现,体育本质规定得到保存。一旦运动者需求受到忽略,外在价值强加主体,就会损伤体育本体性,将其“异化”为非体育,我国社会将体育转变为政治、商业工具或教育教学手段时,即存在这一隐患。这一隐患既来源于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体育观念差异性,又来自于体育本质与社会对体育产生的需求二者间差异,当差异冲突时,体育就会转变为支配人类的异己力量,其工具性发生改变,妨碍甚至损伤体育本体性。

(二)原因

我国传统文化对人文体育观十分重视,但是,十九世纪到来,生理学、解剖学逐步发展,体育对人体生物性的优秀改善效果与西方思潮加强生物体育观,西方体育侵入我国,生物体育观深入民心。上世纪末,我国经济与政治体制不断改革,社会经济结构产生根本性转变,我国体育必须从经济利益、经济结构与社会关系变革中寻求根源。值得一提的是,体育运动与社会、经济、政治存在密不可分的广泛联系。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完善,其追逐利益、自由竞争等特点反映在体育中,并有所加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各单位不顾体育公平竞争原则,开始不择手段,运动员在利益驱使及种种压力下助长不正之风,这种扭曲的体育认识最终使体育“异化”现象产生并发展。

四、人文体育对体育“异化”的影响

人们更新体育观念与肯定自我价值表现为人文体育观。生物体育观更多将人们注意力集中与生物性效果。人文体育观与生物体育观二者关系长期共存,在不同时期,两种体育观交替主导人们内心,现今人文体育观逐步取代生物体育观,随时间流逝逐步主导人们社会生活。如果仅仅将“增强体质”作为体育最终目的,那么当代科技已然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解决人类体质问题,例如科学饮食、适度活動及医学进步等,体育似乎已然失去作用,“生物体育观”受到严重挑战。必须明确的是,人类健康不能仅仅依靠体育活动,当今世界体育以其迅猛势头发展迅速,学校、竞技、社会体育存在长足进步,各类教育思想,例如个性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等收到广大人民接受。大众体育实际发展规模与速度使“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概念深入人心。人们体育活动动机与目的远超“生物体育观”认识,“人文精神”在人文体育观深入发展下日渐显现。换言之,在体育发展中人文意识觉醒与进步,是时代的必然需求。

五、人文体育观的构建对策

(一)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手段

高校可以根据人文体育观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必须调整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高校体育教学带來生机。更新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可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达到优质体育教学目标,以此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就是大学时期,高校可以为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具备与类型,根据人文体育观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增加体育教学形式与内容竞争性。社会不断发展,人才要求提高,竞争日趋激烈,这表明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更为符合社会需求。

(二)制定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评价

高校中学生的个性与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对体育教学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可以根据人文体育观,制定分层教学,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与实际情况设立教学分层目标。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体育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仅仅依据考试成绩,;利用统一标准制定教学评价,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热情与自信,无法真正表现出学生情况。根据人文体育观,高校体育教师可以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在了解并掌握学生个人情况与个性特点基础上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在充分掌握差异性以后评价学生学习结果,除此以外,还可以增加学生自我评价,以丰富体育教学评价角度确保学生得到准确、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必须将人文体育观作为体育教学指导,坚持“健康第一”及“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更好成长、发展。高校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除此以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与个性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制定相应教学计划与目标,满足学生体育需求,为学生精神层面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周凯(1976-),男,河南信阳人,河南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猜你喜欢

异化反思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