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历史观的特征及现实启示

2016-05-30任艳霞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历史观启示特征

摘 要:毛泽东的历史观是在革命道路的行进过程中形成的,并在建国后继续发展,是与中国革命背景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毛泽东历史观对中国共产党有着长远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毛泽东历史观的特征以及现实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 历史观 特征 启示

毛泽东历史观是经历了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形成的。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研究分析中国历史,对中国历史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不断感悟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并得出许多结论和创见。

一、毛泽东历史观的特征

毛泽东历史观最基本的特征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毛泽东自从加入共产党,一直以来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明确表示,共产党的哲学根据就是唯物史观。自1920年以后,毛泽东就将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他在阅读《永昌演义》、《朱元璋传》等多本历史书籍之后,都有所感悟,并指出如果能在书中接受并结合马列主义的唯物史观,会让书籍内容更上一层楼。事实即是如此,经过我国长期革命道路的验证,唯物史观对于中国革命的成功有着重大推动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也离不开唯物史观的运用。在建国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不仅系统地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还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动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理论已然超脱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进一步完善。毛泽东在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一直在应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参考历史,观察实际,并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和较为发达两个阶段,这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并推动了我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毛泽东历史观的核心是“农民革命动力论”。毛泽东历史观的动力论,是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情况,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总结而出的具有强烈时代特点和实际意义的历史思想,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有着积极、重大的影响。毛泽东在长期的战争和革命过程中,探究并分析近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最终得出农民阶级是促进革命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结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所不同,却是最符合中国历史发展需求的。毛泽东分析近代中国实际情况,明确了解到农民阶级作为中国人口数量最大的阶级,却一直受到帝国主義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这样的情况会让农民阶级具备政治态度的革命性,农民阶级会是革命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毛泽东依然敏锐的觉察到了农民阶级的力量,中国农民阶级具备强烈的政治革命热情,能够大力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发展。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提出了“农民革命动力论”。这一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相结合所产生的新的历史形态,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历程添加了开创性的一笔。毛泽东历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阶级斗争史观。一直以来,毛泽东都坚持唯物史观中阶级斗争的观点,他认为,从古至今,所有存在的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被压迫阶级反抗压迫阶级,是历史的事实也是历史的必然。自有史以来,人类社会中都存在不同的阶级,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差异与斗争,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阶级斗争。毛泽东在晚年时期,研究历史时对于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极其重视,他认为,必须用阶级观点对历史进行分析,如果不研究历史中的阶级斗争,就无法明确的了解历史。毛泽东历史观的根本性问题之一,是对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的评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现以前,人们对于历史的认知一直存在缺陷,帝王、英雄的个人作用被无限夸大,而忽略了人民群众。唯物史观中,纠正了这一错误,将人民群众放到了历史的中心,对人民群众对于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社会财富的创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毛泽东对于人民群众的看法,完全符合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而且,他还在这一方面进行过很多的论述,并在实际中践行。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毛泽东都表现出了对于人民群众力量的强烈关注和重视,他将第一到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归结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拥有着良好的武器装备,却败给了枪械弹药落后的我军,对此,毛泽东指出,人民才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性因素,武器装备并不是。

二、毛泽东历史观的启示

毛泽东的历史观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第一,我们要坚持唯物史观。当今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人历史观不正确,甚至有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对党和国家的历史不仅没有深刻的了解,还有着很多误解,尤其会在青年人群中出现。这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缺乏整体的认知。如果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行整体的了解,就会发现,无论在哪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当时阶段最适合中国的选择,除了这些,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还存在着很多其他党派和思想的活动,但都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一来,党带领人民努力奋进,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第二,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悠长,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要以辩证法为根据,既要看到其优点,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对于毛泽东,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这是不可否认的。毛泽东同志带领党和人民建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功劳是第一位的,依然带领党和人民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和观点,毛泽东的历史观,是其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道路的行进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特色,研究中国历史,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观。毛泽东历史观的目标长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聂好春.毛泽东历史观的基本内容与发展过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0-11.

[2]申米玲 观潮.毛泽东历史观的特征[J].理论导刊,2015,(11):23-24.

作者简介:任艳霞(1972—),女,汉族,安徽淮北,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学;社会科学。

猜你喜欢

历史观启示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抓住特征巧观察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习近平的历史观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