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变化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2016-05-30蒋世志蒋垒
蒋世志 蒋垒
[摘要]社会结构的变革会对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带来影响。在文中针对军队建设,从我国当前社会结构的方方面探讨了社会结构变化对军队建设带来的各种影响,并就军队建设过程中如何应对这些社会结构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可以推动军队建设。
[关键词]社会结构;军队建设;应对建议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包含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若干重要的子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国家中,军队的发展演变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政治经济等社会结构的变革紧密相连。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正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不仅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军队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脚步。
一、“丁字型”的人口结构直接制约着军队建设的质量
我国人口结构和人口政策在上个世纪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人口结构呈现出“丁字型”的发展态势,表现为老年人口多、青壮年人口数量不断萎缩,男性人口数量多、女性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独生子女群体基数大、多子家庭比例不断下降等。作为军队建设和军事活动的主体,人口结构的变化对部队在兵员补充、官兵婚恋、执行任务等方面造成了不小影响,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军队建设的质量。
(一)老龄化加快导致的兵员补充难阻碍着战斗力的提升。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比重从2004年的9.9%增长到16.0%。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得军事适龄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军事适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越大,越能为国防建设与发展提供更为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其比例的下降必然引发军事人口资源的短缺、兵员补充的困难。当前,地方动员机构征兵难度加大,部队退换兵员增多,已经成为部队建设发展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男女比例失调引发的官兵婚恋难影响着部队的稳定。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在找对象上比起地方人员本来就处于劣势,再加上作为军嫂很多时候又要独自面临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双重负担,使得部队官兵对地方女青年缺乏吸引力,导致官兵中大龄未婚青年的数量增多,婚恋困难易诱发官兵思想情绪的波动,给部队稳定带来不良影响。
(三)独生子女的家庭核心性制约着军事训练及任务的开展。独生子女已成为部队青年官兵中的主要群体,这部分官兵从小独立生活能力弱,对家庭依赖性强,其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上考虑个人得失较多,对严格的军事管理感到难以接受、对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感到无法适应,缺乏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的意识,导致训练管理事倍功半。此外,他们作为各自家庭唯一的希望和顶梁柱,面对充满危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军事行动时,必然有较多顾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参与军事行动的积极性,给部队遂行军事任务增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二、“米字型”的经济结构给官兵带来多元化的思想冲击
当前,经济改革全面展开,经济多元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一种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市场经济的决定性地位为中心,经济向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的“米字型”经济结构基本形成。这种活力四射的经济结构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由此带来的思想多元化也不断冲击着部队官兵的價值理念。
(一)物质欲望的上升让官兵产生了焦虑心态。经济发展促进了官兵个人收入的提高,但由此激发的物质欲望在不断上涨的物价面前却产生了更多的矛盾。部分官兵及其家庭对生活品质追求过高,盲目攀比、过度消费,个人收入与支出难成正比,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官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训练和生活。
(二)政治地位的下滑削弱了官兵的职业自豪感。当前,市场经济在发展中出现的唯经济论,使得部分地方百姓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在自私功利心理的影响下,他们曲解军人奉献、牺牲的实质,看待军人缺乏基本的公平公正和应有的尊重。比如,一遇到军民纠纷,就不负责任的认为该吃亏的是部队,一遇到急难险情,就冷漠的认为该牺牲的是军人;军人待遇稍微有所提高,地方就要引起热议甚至批判。军人的政治地位在现实社会中有所下滑,自身价值难以被社会认可,造成他们在投身部队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职业自豪感不强。
(三)职业认同的偏差动摇了官兵扎根部队的信念。当前,国家大力支持自主创业,相关政策也向创业者倾斜,并且通過对成功人士的宣传,不断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创业,在这个过程中,部分青年官兵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军人经济实力不强、政治地位下降的社会现实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导致他们对职业的认同产生了偏差,再加上地方浮躁情绪和多元思潮的共同影响,官兵扎根部队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三、“土字型”的阶层结构给部队训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中占据大多数的“原有阶层”和具有相当数量的新兴阶层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土字型”的阶层结构。当前,绝大多数青年官兵正是来自这两个阶层,他们在为部队发展带来新血液、新动力的同时,其自身固有的阶层特点也给部队的训练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一)他们追求自由但缺乏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有的官兵来自于“中产阶层”的家庭,这些青年人追求民主、自由、公平的愿望比较强烈,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们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而部队有着严明的纪律,在强调官兵一致、兵兵一致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层际关系,集中与民主、纪律与自由的矛盾难免让他们内心产生抵触。遇到想不通的问题缺乏自我疏导能力,容易走上“逃跑”,甚至是“自残”的极端路线,给部队的管理造成被动。
(二)他们崇尚荣誉但缺乏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精神。“中产阶层”走出来的年轻人,从小生长在各种各样的竞争环境中,在这种物竞天择的“精英成长模式”下,往往被灌输竞争胜利就是给自己争气、争面子的荣誉思想,想要证明自己的愿望极为强烈。来到部队后,他们也想有番作为,为自己争得荣誉、为集体争得荣誉,但他们害怕吃苦、害怕付出,缺乏为了荣誉敢于牺牲一切的基本觉悟:对于从“原有阶层”家庭走出来的年轻人,内心较为敏感,他们很多人虽然出身普通,但真正从艰苦朴素的日子中成长起来的少之又少,没有养成敢于吃苦、任劳任怨的良好品质。
(三)他们信心满满但缺乏自我约束谦虚谨慎的行为。“中产阶层”家庭出身的青年从小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这些在成长中不断积累的优势使得他们自信心空前高涨,但是让他们在日常管理中容易对纪律产生轻视,对上级的命令喜欢质疑,甚至是公然对抗,对待兄弟战友姿态高傲;“原有阶层”家庭出身的青年对部队生活同样充满了信心,但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烈,规章制度中符合自己利益的他们就遵照执行,不符合他们愿望要求的就百般抵触,成了训练管理中的不稳定因子。
四、应对社会结构变化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教育管理、着力培养官兵主体意识战斗精神
一是要在教育管理上下功夫,强化对官兵主体的思想把关,以缓解当前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对官兵的思想冲击;二是要着力培养官兵主人翁意识,让官兵形成以旅为家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认知;三是要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前提下,从政策、制度上加强对“中层”官兵的重视与培养,以增强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持续推进军官、士官队伍职业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是适当调整军人役龄相关规定,以增加役龄人口基数,拓宽军队人才储备范围和渠道:二是深入推进士官军官队伍职业化,提高待遇,为军人安心服役、扎根军营创造良好条件;三是进一步精简人员,压缩编制,强化专业性,以增强军人责任感和岗位竞争性,保持各战位的合理新陈代谢,不断提升战斗力水平。
(三)深入贯彻部队编制体制改革以应对经济结构变化
一方面要精兵简政,压缩非战斗人员编制,裁撤不适应未来战争的装备、部队,调整不满足信息化战争要求的运行机制,使有限的国防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另一方面,深入推行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把军队所长用于民之所短,助力国民经济建设,用民之所长补足军队所短,拓宽强军之路。
作者简介:
蒋世志,男,汉族,1972年8月,四川安岳,研究生学历,职称:77123部队部队长,研究方向:军队发展。
蒋磊,男,汉族1981年2月,四川乐山,研究生学历,职称:77123部队53分队政治教导员,研究方向:军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