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6-05-30王栗鹃
王栗鹃
[摘 要]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着手,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问题形成的主要成因。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成因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7-0019-01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熱点及重点,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借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成因,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积极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学界存在三种观点:借鉴或启示说、组成部分说、思想政治教育力说。本文在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时采用第二种观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多种文化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发展、融合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历经岁月变迁,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上、伦理上、艺术上、科学上等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的智慧。
2014年,国家领导人将传统文化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宇宙、社会、自然、人生等问题的智慧和观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这样两种途径:基于教学资源的灌输和基于活动资源的激发。
(一)基于教学资源的灌输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基于教育资源的灌输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灌输,从字面意思看,就是输送、注入的意思。基于教学资源的灌输,就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知识、思想、观念输送、注入受教育者的脑海的教育运行机制。
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来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次,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高校通识教育对经典名作的重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校园的途径。自2000年高校改革通识教育开始实践,从北大元培、复旦学院,到中山博雅、北航知行……教学无一例外都以经典为中心,尤其是中国传统经典名作。
(二)基于活动资源的激发
基于活动资源的激发机制是指学校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活动资源,通过各种教育载体,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供大学生选择,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校活动具有参与性广、实践性强、趣味性强等特点,并且形式丰富,如各类竞技比赛、校园文体活动、专题报告、班级的主题班会、团会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也非常明显。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及成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主要在于实效性不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积极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其成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机制偏重于灌输
如前文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两种途径,但毫无疑问,“基于教学资源的灌输”这一途径是主渠道。相对于高校活动,课堂教学持续时间长、稳定、受众面广,因此是主渠道。
(二)教育内容有待于完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呈现的教育内容有待于完善。首先,我国不少高校在进行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时往往单纯地将其作为知识体系进行传授,而忽视了传统优秀文化在今时今日对学生的教育和启发的意义。其次,活动比较流于形式。
(三)教育者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尤为关键。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政治素质,这是方向的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直接决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性,因此,优良的政治素质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首要素质。其次才是提高职业素养。
(四)教育媒介运用不充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宣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新颖,这些载体在传统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教育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网络媒介的运用不够充分。
参考文献:
[1]于玲.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陈继红,王易.中国传统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语、问题与趋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