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陆在易混声合唱作品《雨后彩虹》的钢琴伴奏解析

2016-05-30彭蕾

音乐生活 2016年7期
关键词:间奏大调钢琴伴奏

彭蕾

内容提要

混声合唱《雨后彩虹》是陆在易先生合唱创作领域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被众多合唱团频繁唱演,成为合唱舞台上一个不朽的经典之作!笔者经过对此作品多次的舞台实践,从中获得一些演奏心得与经验,这里从钢琴伴奏角度对《雨后彩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

合唱声部 钢琴伴奏 乐句 弹奏 《雨后彩虹》

混声合唱《雨后彩虹》,于之词,陆在易曲,创作于1982年,是陆在易先生在合唱作品创作中取得成功的标志性作品。“作品以极其抒情的浪漫意境、瑰丽的和声色彩和清新优美的旋律线条,通过对雨后彩虹——这一艺术意象的音乐抒发,写出作曲家心中的美好理想和憧憬,并把这一切美好的感情最终归宿指向改革开放初期欣欣向荣的祖国”。这首作品音乐情境明朗,画面感极强,和声色彩变化对比突出,人声与钢琴伴奏完美融合、和谐统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都用音乐来表现得淋漓尽致。

1.前奏、间奏

1.1前奏

《雨后彩虹》8小节前奏在力度上都是弱到中弱之间,主要起烘托音乐情境作用,演奏上涵盖了许多技巧,音乐主题动机出现时,要对其他伴奏声部有所弱化。作品的第一个音要弹奏得弱而不虚,感觉像树叶上晶莹剔透的雨滴轻轻地落下,静静地落在泥土之中。音乐主题动机在第3小节末拍出现,这个B音由右手来弹奏,因为左手耍为下一小节的G、D音程做准备,第4小节的全音符长音耍依靠延音踏板将其延长,双手迅速转移到高音区准备弹奏下面的琶音和弦,第5小节琶音弹完,右手接过主题旋律继续演奏。第7小节出现两组32分音符的装饰性琶音,可以用双手做交替式连接,这样可以弹奏得快速而自然流畅,这里要注意双手的衔接自然和力度渐强到渐弱的变化,同时注意两个四分音符耍充分保持时值,不能因为快速的音组而减少了它的时值。第8小节中,右手在高音区弹奏点缀性的音符,大指保持,3、5指快速弹奏装饰性音符;给音乐一个提问式的语气,等待着主题旋律的进入。钢琴前奏刻画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大雨过后,雨滴从树叶滴下,轻轻滴在大地上,散发出泥土的芬芳,蔚蓝的天空在阳光的普照下,出现了缤纷的彩虹。

1.2间奏

作品第31-34小节进入快板乐段,G大调,也是正式合唱部分的前奏,在作品中作为间奏出现,双手几乎都在高音谱表的中高音区弹奏,连音、跳音相互交替,表现欢快、活泼、热闹的音乐场景,给合唱声部进入做出了气氛的渲染。第43-46小节再现了31-34小节的间奏,但伴奏者再次演奏同样的片段时,可在力度上做不同的变化,这样既避免了单调无味,听觉上还增添一些新鲜感。

第80-98小节第一拍,长达18小节的钢琴片段作为间奏出现在作品中,可见,陆先生对器乐伴奏在合唱表演中的作用十分重视,也是给前面演唱16拍半那个强长音的合唱团员们休息和调整的时间。该段钢琴间奏整体力度都在ff的层面上,所有单音和八度音上都加了重音记号,当然演奏时还是要安排好力度的设计,按照音乐走向,在众多强音中也有相对弱的音,第85-89小节,下行到上行的琶音跑动中,可以弹奏出明显的音乐起伏,还要注意每小节的音乐逻辑重音,这样听起来就会生动许多。第96-98小节中,八个同样的纯八度属音出现在钢琴伴奏的右手上,注意由弱到强并且由快到慢地把音乐推向高潮。

2.从钢琴伴奏上看作品的曲式结构与和声布局

2.1从钢琴伴奏角度看曲式结构

《雨后彩虹》是一部混声合唱作品,除掉前奏和间奏部分,引子(22小节)+主体部分(50小节)+尾声(20小节),由此可见,中间合唱的主体部分占主要篇幅,虽然它结构上带有明显的三部曲式特点,但其不能称为复三部曲式,应该算是带引子和尾声的复乐段。

2.1.1引子部分

围绕女高音领唱展开,分为结构平衡的两个乐段,两段速度不同、钢琴伴奏织体和伴奏音型也有所不同,第一段中的钢琴伴奏音型比较多样,伴奏织体也随着节拍变化而变化,弹奏起来应注意不同的音色变化;引子第二个乐段,伴奏音型相对固定,都是三对二的节奏型与琶音相交替的形式。伴奏者应注意节奏的准确性。除此之外,钢琴伴奏对引子部分中休止符的时值和节奏节拍的变化要精确把握。

2.1.2主体部分

合唱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5-42小节与第47-54小节,是女声部与男声部演唱相同的主题旋律,钢琴伴奏以左手分解和弦与右手摇摆式半分解和弦相依附为主要伴奏音型,这里左手耍弹得坚实、稳重,右手要弹得灵活、轻巧,演奏力度应该随着演唱声部一同做渐强或渐弱处理。第55-57小节,女男二声部轮唱,钢琴伴奏应与其呼应,一同加强音乐的紧张感,第58小节全体演唱和演奏属音渐强,钢琴用左手震音和右手同音反复的织体不断渐强。第63-70小节.钢琴伴奏左手有多个充分保持时值的四分音符出现,由于左手移动跨度较大,因此这些充分保持时值音要巧用延音踏板来充分延长,合作中发现这些单音连在一起恰好是男高音声部的演唱旋律,左手要演奏得沉稳而结实,右手弹奏得明亮而活泼。第76-80小节,男女声共同演唱十六拍半的长音,八拍Bm小三和弦与八拍B大三和弦;钢琴伴奏右手用震音音型来弹奏两个不同性质的三和弦,左手用纯八度弹奏加六音的下行三和弦琶音,每个音都是重音,这里钢琴伴奏起“节拍器”的作用,人声持续地演唱一个长音,钢琴伴奏左手由一个二分音符带六个四分音符,注意稳定节奏,控制速度,不要越来越快。

2.1.3尾声部分

再现了引子部分的音乐要素,并由此扩充了一个小结尾,钢琴伴奏部分也比之前有所填充,第98-107小节,女高音声部完整再现领唱首段演唱的乐段,其他三个声部作为音乐背景来衬托。钢琴伴奏跟首段伴奏的区别是对首段空拍处的填充,钢琴伴奏左手多处用了八度音的加厚处理,使伴奏织体更加丰富,整体音乐表达更加丰满。第110小节,领唱延续前一小节主音,钢琴伴奏接过来主要角色继续表达音乐,注意这两小节间奏不能弹奏得太自由,也要按照节拍速度来演奏,伴奏者双手交替弹奏不同音区的相同下行音组时,在速度上要保持节拍稳定,在力度上可做渐弱处理,预示音乐即将进入尾声。

2.2从钢琴伴奏角度看和声布局

整个作品的和声布局设置精心,多处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与近关系调的出现都为歌曲增添了新鲜的色彩。例如作品前奏中第2-5小节中三个琶音,即是G大调的主和弦与g小调的三级相互交替。主题动机在第3小节末拍出现,右手的B与左手的G、D构成了G大调主三和弦,随着第6小节的降B出现,音乐突然转到g小调上,女高声部在第9小节的进入又把歌曲拉到G大调。作品主体部分,第31小节,歌曲间奏在G大调上烘托一片欢乐的场景,第59-62小节突然转到降B大调上,使人眼前一亮,值得一提的是合唱声部第60与62小节末拍的休止符,钢琴伴奏却用一个强音将其填补,这种反常理、反逻辑重音的写作手法在作品中倍显新鲜。第81-98小节的钢琴间奏中,出现了3次明显的调性调式转换,这一段的和声色调五彩斑斓,从b小调转到降B大调,又转回G大调,这些和声上的不断变化、钢琴伴奏音型的变化、一直保持怏板的速度将整个作品矛盾冲突加强,第96小节钢琴伴奏不断地重复着G大调的属音,第99小节完美地解决到G主和弦,也开始了尾声与引子的呼应,钢琴伴奏从108-116小节都是在g小调上伴奏,虽然最后一小节(107小节)从演唱声部延留长音看不出有和声调式的变化的时候,但在钢琴伴奏的上行琶音中的还原B可以看出作品最后结束在了G大调上。

《雨后彩虹》这部混声合唱经典之作能够经久不衰,广泛被人传唱,一定有其道理。整部作品和声变化多姿,G大调与g小调频繁交替,中间b小调与降B大调的出现又给作品增添了另外的色彩,整部作品就像一幅绚烂多姿的风景画,画中有雨后的雨滴、蓝天、白云、彩虹,还有歌舞升平的人们,演绎欣欣向荣的幸福生活。从领唱、合唱到钢琴几个部分的互相依托,可以看出作曲家在创作时的良苦用心。占据了大篇幅的钢琴间奏更是突出了钢琴伴奏在此合唱作品中的重要作用。《雨后彩虹》中钢琴伴奏部分的创作十分精彩,从前奏烘托雨后场景中彩虹不同颜色的变换、雨滴从高处落下,到中间强力度、大篇幅的快速华彩间奏乐段,都要求钢琴伴奏者有深厚的钢琴基本功,有敏感的音乐洞察力,能够按照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贴切地描绘出作品中不同画面和不同场景的音乐氛围。不同片段音色的变化、连音与跳音的结合、力度变化的控制、与合唱团的默契配合都是钢琴伴奏者在排练和演出实践中需要把握的要素。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应该在排练之前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在舞台实践上得到理想的演出效果,才能把《雨后彩虹》描绘得“栩栩如生”。

(责任编辑 霍闽)

猜你喜欢

间奏大调钢琴伴奏
间奏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G大调随想曲
关于敦煌琵琶谱的深入探析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钢琴在流行歌曲前奏和间奏中的编配探索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