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德育教学研究
2016-05-30赵清
赵清
【摘 要】素质教育作为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对学生的道德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念。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0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教学相结合,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缺乏正确观念的引导而做出违反道德或法律的事情。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丰富教学内容,借助语文教材鼓励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思考作者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在语文学科知识的影响下,思考自己对人生的看法,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教师要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入手,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重视语文对德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以汉语为基础,培养学生识字、组词、造句和理解文章的语文基本素养,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获得语文知识之外,对课本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思考,吸取正确积极的价值取向,为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榜样。德育教学对学生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时期,更能对学生以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文德育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首先,高效率的语文德育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课堂组织作用,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德育教学,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陈旧理论,更加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书面成绩。德育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仅仅是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语文阅读技巧的掌握,对于课文内容所反映的更深层次的价值理念缺乏理性的认识与评价,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更倾向于语文技巧的获取而不是情感价值的共鸣。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树立语文德育教学观念,挖掘语文教材内容的深层情感,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这些情感与自己的实践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这些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
其次,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教师的德育教学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师多是采用权威的教学方式,教师全面主导课堂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缺乏主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在教学内容情感之外展开想象,形成自己的情感思考。新课改强调的新型师生关系能够帮助教师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与情感表达,积极参与教师的语文课堂互动,使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够逐渐渗透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二、借助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学
在小学阶段习得基本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文章情感为主,要求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汉语读写。因此,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感性的情感表达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必备语文能力。初中学生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往往思想并不成熟,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来指导学生的行为。语文课堂不同于政治课堂,教师的德育教学并不是道德的长篇大论,而是通过对于语文课文内容的学习来启发学生的思想,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问题的主动思考,从而在日常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学。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体验不同人生的情感。
首先,德育教学可以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材料,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从讨论中总结出学习内容的主题并且进行深入探讨,这样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本,使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分析,使情感的自我迁移与引申更加自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题材的课文内容时,要深入挖掘其德育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材料中获得不同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除了让学生分析文中父亲的背影形象外,更要鼓励学生代入思考,在感受作者对父亲爱的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对自己的爱和付出,从小树立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的道德观念。这种由课文内容逐步迁移到自身实际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在学习语文阅读与写作技巧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认知,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通过多种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德育教学
课堂教学虽然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语文课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而是开发出更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课堂组织形式。同样,德育教学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单方面的理论讲授,而是可以通过多种课堂形式进行潜移默化,例如语文课文角色扮演、演讲比赛、辩论赛以及语文课外实践等,这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既巩固复习了语文知识,又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所感受,为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奠定实践基础。例如,教师在讲授《行道树》这篇文章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奉献这一主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访孤寡老人的活动,鼓励学生奉献爱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过后逐步树立起奉献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
总之,德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面入手,帮助初中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