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艺术生教育与管理分析

2016-05-30彭翼菲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院系艺术类管理工作

彭翼菲

摘 要:高职院校中的艺术生,由于专业、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源背景的不同,使其和理工科学生在行为举止、思想、心理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文章分析了艺术生的特殊性,准确把握艺术生教育与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的方法,为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指出方向

关键词:高职艺术生;教育与管理

一、艺术生与高职学生的不同

1.学科专业和思维方式不同

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多是理工科专业,所招收的学生也是以高中的理科学生为主。而艺术类学生则分为文科艺术类和理科艺术类,简称艺术文和艺术理,其中以艺术文的学生为各艺术院系学生的主力军。长年文理科的学习势必造成了高校艺术生和高职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

2.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同

高校艺术类专业与理工科专业相比,授课形式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理工院系或艺术类院系上课一般采用自然班授课制,但从班级的人数来讲,艺术类的自然班要比高职专业的自然班小得多。高职多数院系授课采用合堂授课形式,即两个班或六个班一起上课,任课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而艺术类专业的授课形式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与其他专业相同的合堂上课,如外语、大学语文、音乐史、美术史、艺术概论、设计理论等课程;第二类是分组上课,如视唱练耳、形体舞蹈、美术课及其他设计课和毕业设计;第三类是个别上课,也就是一对一上课,如音乐专业的声乐课、钢琴课和其他种类的器乐课等。

3.教育投入和生活方式不同

随着教育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高校的学费成为家庭的一项重要开支。高职学生的学费较低,学生的生活费花销相对简单,而艺术类学生的学费几乎是高职的两倍、三倍甚至更高,这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加之艺术生专业上所需要的电脑、相机、表演的服装,都使艺术生中的贫富差距较之其他专业更为明显。艺术生成员的多样性组合,势必造成高校艺术生心智、心理上的差异性,同时艺术生都经历过几月或几年的离家学习和考试,同时社会气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艺术生身上。

二、高职院系艺术生教育与管理中的问题

1.艺术类学生个性突出与高职院校管理形式单一之间的矛盾

艺术类学生普遍个性突出,由于专业的原因,他们唯恐千人一面,要时刻强调自己的不同。而高职院校常年习惯管理工科学生,学校规定多年不变,加之高职院校招聘或留校的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多是工科出身,理性思维,行事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这使艺术生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2.艺术生的纪律散漫与高职院校军事化管理之间的矛盾

艺术系的女生多,纪律意识差,集体观念淡薄,行为相对散漫。而其他高职院系男生多,做事情整齐划一,军事半军事化的严格管理容易执行。在理工科院校艺术生管理中我们可以尝试管理的军事化和生活化的并行。如在保持整洁的前提下,允许艺术生宿舍摆放私人装饰物品,艺术生教室可以悬挂艺术作品,在艺术生着衣上的要求也可以适当放宽,而这些行为上的放松应体现军事化管理中生活化的一面。

3.艺术生的文化基础较弱与高职院校严谨学风之间的矛盾

绘画和设计、音乐等艺术专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需要课上,乃至课下拿出大量的时间去练习,这必然造成了艺术生某些文化课的缺失。促成某些学生专业越精,文化越松的怪现象。高职院校往往具有严谨的学风,对各课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考研率,科研数量,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是检验一个院系治学态度的标准,而这些正是艺术生的弱项。高校教育已经从专业教育更趋于博雅教育,我们要引导艺术类学生认识到,专业的进步固然重要,但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是现今社会的需求。理论上的修养更能带领艺术家走得更高更远。

三、高职院校艺术生教育与管理的方法

1.以学生为本,把握管理中严与松的分寸

学生的管理工作应以学生为根本,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根据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学生工作者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单纯地看成“管理学生”的片面认识,要着重落实到“服务育人”上去。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努力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做好服务工作。对艺术类学生实行有效的教导,一方面要强调规划管理,学校的原则性要求要坚持,不能因为某一个专业而改变;另一方面又要恩威并重,通过参与各类学生活动,到宿舍、班级,找学生谈心,帮助艺术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以及思想上的困惑,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2.发挥学生作用,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注意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形成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艺术类学生,特别是一些有工作经验的学生,相比那些应届学生,他们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而且由于在社会上工作过,他们看事情要更理智和更全面,发挥好这一部分学生的带头作用,对艺术生的管理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3.立足专业优势,院系之间互相促进

高职院校设立艺术专业在专业上有一定的互相促进作用。许多高职专业和艺术类专业是可以共用一个平台的。如工科建筑学专业和艺术类环境艺术专业,两者的基础课是相通的,工科机电工程专业和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在实验室方面是可以共享的。专业上的共性促进了院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样的合作也可以放置在教育管理上。如通过实验室的管理,强化艺术类学生的规章意识和责任感,用理工科学生的严谨学风影响艺术生的专业态度、行为规范等。

四、结语

艺术生作为高职院校中的特殊群体,和其他理科学生相比有很多不同。我们要发掘艺术生的特点,准确把握艺术生的心态和行为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艺术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课题,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之下,高职院校艺术生教育管理工作定会迎来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欧阳俊虎.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4).

[2]魏巍,赵林楠.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管理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2011(12).

(作者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院系艺术类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艺术类专访心得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