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浑身难受”可能是一种病

2016-05-30张函

心理与健康 2016年8期
关键词:周身浑身副作用

张函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平时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在大家看来,她又孝顺又贤惠,与公婆相处得一直很和谐。可就在最近,她却屡次向我诉苦,说她婆婆越来越难以相处了,自己都快不行了,还说让我推荐一位心理咨询师跟她聊聊。

经过了解,事情是这样的:她婆婆退休以后,总觉得身体不大舒服,常常跟家人说“心里难受”、“头难受”,要么“浑身都难受”,可问她怎么个难受法儿,婆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难受劲儿上来,婆婆吃不下去饭,也睡不着觉,怎么待着都觉得不得劲儿,心烦得要命,血压也高了。看着婆婆这么难受,她就带着婆婆到医院全身上下查了个遍,可是,除了常见的老年病,没查出什么原因可以解释婆婆的难受。最后,在内科医生的建议下来到了心理科,被诊断为“抑郁症”。婆婆虽然吃了医生给开的一种抗抑郁药物,可是心里却不认同医生的诊断,她总是嘀咕,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就是身上难受,又不是什么心理病,看什么心理科,还说我是“抑郁症”,那都是年轻人得的时髦病,我八成不是,药钱都是自费,吃得久了要花好多錢,而且吃这种药肯定对身体不好。于是,刚刚吃了一个月,婆婆觉得病情没见明显好转,反而总觉得气喘、心跳快,就自己把药停了。最近几个月,婆婆的难受有越来越重的趋势,每天只要在家待着就说全身难受,难受得不行,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有时还捶胸顿足的。朋友想安慰她,刚劝几句,不知道怎么就招着婆婆了,突然就急了。平时,她的婆婆看什么都不顺眼,挑刺找毛病,跟家人动不动就急,整个家里被搅得乱七八糟。婆婆自己也很委屈,觉得家人都不理解她的难受,有时候跟家人发完火,还眼泪汪汪的。于是,朋友想到要找个心理医生想想办法。

其实,“浑身难受”却找不到原因,有可能是抑郁引起的。老年期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跟青中年期有临床症状的相似性,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别。除了闷闷不乐,提不起兴趣,思维变慢这些常见症状,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各种性质和程度不定的周身不适。就像朋友婆婆那样,这种周身不适的感觉难以描述,有时可能是疼痛,有时可能是烧灼感,更多的时候是说不清的一种难受。不适的感觉易变,不适的部位也往往不固定,甚至经常变化,头部、胸口、腹部、后背都是经常发生的部位。这种不适频繁出现,严重者甚至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困扰着患者,求医问药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各种检查做下来却查不到什么结果,成了综合医院的“疑难杂症”。症状改善不佳和反复就诊形成死循环,还有些患者越是检查不出什么越是担心、紧张,埋怨医生检查不仔细、不认真、不负责,埋怨身边的亲人不关心自己,想到一切不好的结局,怀疑自己病入膏肓。

由于文化上的因素,我们对抑郁症的认知并不充分,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在临床上绝大部分是出现了各种问题之后,老年人才在子女的强烈要求下就诊于精神科或者心理门诊。在许多老年人看来,工作压力大、受到打击、小心眼儿、意志薄弱的人才会得上抑郁症,得上抑郁症就是整天不想活了,他们很难联想到周身不适与抑郁之间有关联,即使被确诊以后,有的患者还是不能接受,难以坚持治疗。老年抑郁常常伴有焦虑情绪,过分担忧,对药物的副作用敏感,有的患者因为口干、便秘等常见副作用不能坚持用药或者经常变换药物,治疗过程困难。实际上,一部分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并无明显诱因,或者很小的情绪事件就可以诱发,心情低落程度也不像年轻人表现得那么严重或剧烈。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就诊率低,误诊率高,有的甚至患病多年,给自己和家庭造成很大困扰却没有得到系统诊治,延误了很多治疗时机。因为总感觉躯体不适,老年抑郁患者更容易有悲观厌世的想法,往往较少谈论自杀念头而直接采取行动,自杀成功率高于青少年。

幸运的是,本文中的那位婆婆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到专科医院就诊,换了另外一种药物。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老人的情况有所好转,不适主诉日渐减少。身上不难受了,胃口和睡眠也变得好起来,血压也平稳了,也没有再抱怨有药物副作用。按这个趋势,她的病情应该很快得到缓解,生活会逐渐回归到原来平静和谐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子女要更多地关心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情绪,有问题及时就诊,特别对于独居、空巢、刚退休、长期患慢性病、近期有特殊生活事件的老年人,要加倍关爱。切莫忽略这“浑身难受”,子女积极关注,协助老人系统诊治,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周身浑身副作用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牛的浑身都是宝
漫散时刻
浑身条纹的斑马
Linear Analyses of Langmuir and EM Waves in Relativistic Hot Plasmas∗
中医药膳让您浑身轻松大便通
听一首歌
安眠药可以这样吃
氢化可的松严重副作用1例
客观看待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