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协同机制研究

2016-05-30向敏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协同机制大学生

向敏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潜力股。但是大学生创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其因素包含很多方面。文章阐述了当今社会的形式,细致剖析了大学生就业难,创业更难的现状。并对某些阻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展开分析,文章最后提出建议,认为社会,高校,政府应该形成对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协同指导。希望文章能为读者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指导;协同机制

最近高校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即“毕业等于失业”。这种说法虽然荒诞,却也不是骇人听闻。在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难创业更难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研究,中国内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二,而江浙地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虽然号称全国第一,但也仅仅只是百分之四。然而欧美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却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难道中国大学生素质就比外国大学生低?难道中国的教育不如外国的教育?难道中国的市场不适合年轻人打拼?难道中国的政府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一系列问题将矛头直指学生,高校,社会,政府。于是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协同机制问题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有学者提出,只要找出问题所在,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市场,政府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就能够有希望解决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难的现状

1.大多数高校学没有创业意识

毕业之后要去干什么?是每个学生从大四都开始思考的问题。据一高校无意间统计(近代史课堂老师让同学们写出毕业后的志向):全班一共26名同学,女生20名,男生6名,其中印刷专业10名,家具专业16名。其中印刷专业有8人表示毕业后会从事本专业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有1人不愿意从事本专业,而是想去当自由职业者,1人决心创办画室,算是创业。而家具专业16名同学只有2人有创业计划,其余的13人表示从事本专业进入公司工作,1人表示回家帮助父母开超市。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比较浅薄,亟待引导。

2.政府有扶持政策但是大学生认知度较低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生力军,政府对他们创业是有一系列政策扶持的。具体如下:持有人社部核发的《就业创业证》的高校大学毕业生在毕业那年创办个体工商户、私人独资企业的,在三年内每年每户八千元为限额依次扣除当年实际应该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在创业地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其贷款额度是十万元。另外,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可以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信息服务,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融资服务,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条龙”的服务。但是对于这些扶持政策,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却不知道。根据调查,只有百分之五以内的高校学生了解这些扶持政策,而大多数高校学生对这些一概不知,或者仅仅知道政府会提供十万元的贷款。

3.大学生对创业有恐惧心里

通过调查,有一多半的大学生对创业有恐惧心里。他们普遍认为创业会风险很大,一不小心就会倾家荡产。甚至有学生强烈抵制创业,有同学想要创业往往也得不到校友之间的支持。其归根结底就是创业失败的案例太多,成功的例子太少。

4.政府政策指导不到位

政府对大学生的扶持政策往往出现审批程序过于复杂,执行起来比较麻烦,难以操作的尴尬局面。其配套政策实施细则也不够明确,不能较好的覆盖于大学生创业群体,不能够真正体察到大学生的创业困难。其次,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地政策,导致政策信息严重不对称。主要在所在单位门户网站和主流媒体进行发布,而且呈现局部性和阶段性,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和连续性。政策制定也不系统,各地政府职能部门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主要立足本部门指定相应政策,虽然也有联合发文,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很困难。政策配套也不完善。比如贷款政策,往往要跑很多部门,浪费很多时间,最终贷款额度也不高。

5.高校引导工作不到位

一般高校并不重视创业指导课程。往往在临近毕业的时候由辅导员在上百人的合堂来讲解创业课程。可以说这是“临门一脚”。

二、构建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协同机制

协同机制,其含义就是自然或者社会系统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要素或者人之间通过相互依赖形成的联合效应。在管理领域,协同合作的力量往往是1+1大于2的。这就要求,高校,政府,社会,进行有效的协作,共同引导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高校要积极的做好指导工作,创业指导课一定认真的去对待,而不是仓促的临门一脚。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落实政府所出台的种种政策等。社会也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引导力度。为此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文化,创业舆论,和融资渠道等等。政府利用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并与高校和教育部进行衔接,推动高校开展指导工作和创业教育。实现创业教育和指导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同时社会提供相关资源呼应高校的各种指导工作。之后高校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创业者用来服务社会。这样就形成了社会,高校,政府三方协同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局面。

三、结语

发挥社会,高校,政府的最大力量,构建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协同机制,对于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创业有着深远的意义。只有引导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业者,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多方一致努力下,大学生创业群体会显著增多,其创业成功率也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王伟忠.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三维联动与要素协同[J].教育发展研究,2015,23:60-66.

[2]徐志强.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协同机制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5,03:46-52.

[3]蒋开东,朱剑琼.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54-58.

[4]陈伟民.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机制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4:34-37.

[5]胡忠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48-50+57.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协同机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探析“三网联动”品牌传播机制
协同机制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审计整改的责任体系与协同机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