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析高师院校生命教育的现实责任

2016-05-30王洋陈中华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师人文生命

王洋 陈中华

[摘 要] 高校在培育学生实现知识性技能增加的同时,更应该思考如何促进生精神生命的有效成长,这是高校不容推卸的职责所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义。生命教育,它关系一切“有生之命”,是一种人文情怀的价值诉求,其内涵广博而深刻;是一种“教化与培育”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精神折射,拥有深刻的哲学意蕴;生命教育不完全是一门独立课程所能荷载的,它是一门多学科多元视角融合的体系,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完善与升华。作为高校师范生更应甄别生命教育中的不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努力践行生命教育。

[关 键 词] 高师院校;生命教育;现实责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7-0117-01

提升大学生整体的生命教育素质,需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养的高师院校的师资队伍。为更好地促进生命教育整体品质的提升,增强生命教育的有效性,融合生命教育的多方资源,实现大学生精神生命的养成教育,日益成为高师院校的现实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接受信息的多元化,使高师院校师生教育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面对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缺失,无法悦纳自己,在生活与生命的困顿中迷失等社会现象,无不折射出高校在生命教育层面的不足。

一、信息多元化的冲击过强

在资源共享,网络虚拟大行其道的全球视域下,思想交流的随意性、不同政治立场的交锋、不同文化溯源的碰撞、不同道德标准的冲击、不同价值取向的博弈、不同生活方式的对垒,以及在网络空间中充斥各种不良信息,对于辨识度不足的青年人,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和心理发展,对正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他们而言,影响无处不在。大学生思想开放,是一个既容易接受新事物,又缺少甄别能力的群体;他们是一个有热情,但又冲动冒進的群体;他们敢想敢为,但不够冷静成熟,易受功利思想的侵蚀与腐化,生命意识渐趋淡化。研究表明,大学生把人生价值定位在对社会的贡献仅占40%。

二、激烈竞争的压力过大

教育的急功近利,社会的残酷竞争,学生变成了“理性工具”。从目前的就业现状而言,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不容乐观,理想就业难度增加,他们感到很迷茫,受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的精神生命和人文素养关注不够,造成学生对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缺少敬畏与感恩,促使学生缺失人文情怀。高校又将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推到了就业的流水线上,疏忽了对个体生命的呵护与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引领,导致学生面对就业方式的多元性时,灵活就业思想的储备不足,致使其面对未来缺失信心与愿景规划。从家庭环境来看,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而为人父母的本身又具有不同的层次与需求,在生活压力日趋凸显的当下,父母对孩子知识性技能的关注远大于对生活与生存技能的锤炼,对升学与就业的聚焦,忽视了孩子内在的精神诉求,致使其人文情怀无法得到有效释放与心灵无法得到抚慰。而且这种功利的行为又会反哺孩子的行为,强化其错误性的认知,短期内又难以有效改变,进而反噬到学校的教育理念。从人际交往而言,有不少学生远离故乡,倍感孤独,进入“人生第二断乳期”,很多人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思想封闭起来,不轻易表现,出现闭锁心理,阻碍了人际间的正常交往,产生了迷茫、困惑、冲动、自卑、焦虑等多种矛盾的心理。

三、生命教育的重视过低

高校当中的生命教育还在萌芽发展阶段,并未得到有效重视。对高等师范院校而言,其师范生对生命教育要求更高。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专门开展生命教育意义不大。很多学校认为师范生已经开设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类课程,无须再增加新的课程。有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知识和考试内容的传授,照本宣科,没有体现出教师自身生命意识表现出来的示范效应。

目前来说,我国的生命教育在今天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虽然发展态势迅猛,受众普及,但随之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频多,生命教育不是“窄化”的安全教育,不是通行的心理顺导,也不是单纯的德育讲座。生命教育的前提应当如何定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追根溯源,探究其规律性认识。大学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而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而高师院校的学生是代表年轻有活力的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担负着滋养生命、培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的重任。所以高师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育”应该是面向生命的教育,向善的教育。高师院校必须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站在对学生精神生命和人文关怀的视角,引领成长,唤醒内心力量,体现生命价值的意义和诉求,从教育原点出发,实现生命教育的最高价值。生命教育的实践更需要以理论为导向,在其指导下实现对生命教育的推导和完善,高师院校在向学生传授自然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培育,塑造学生个体社会责任担当的品质与探究生命意义的价值思考。

参考文献:

[1]温菊琴.走出生命误区,重视生命教育[J].中国科学教育,2004(6).

[2]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J].教学研究,2005(2).

猜你喜欢

高师人文生命
人文绍兴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人文社科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