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分享之花绽放在德育课堂

2016-05-30肖丽华梁华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9期
关键词:技工道德德育

肖丽华 梁华

[摘 要] 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学生有什么样的学习生活就会获得什么样的发展。技工德育要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就要使学生在德育课堂中学会分享、懂得分享,才有助于学生整理、反思与拓展自己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生活进行规划与展望,进而探询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关 键 词] 技工;德育;分享;参与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7-0116-01

一、分享在德育课堂中的意义

德育对技工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课堂是德育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实现分享,更有利于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分享,意味着共同感受。通过分享可以使课堂丰富起来,活跃起来,会分享,懂分享,在丰富的课堂中,学生就会获得充分的发展。

1.分享有利于学生参与、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更有利于感悟知识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感悟人生的价值。技工德育教学最应该体现的是学生立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感受与分享学习知识的能力、投入程度、精神生活质量。德育教学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遵守做人、做事的准则,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分享去触动学生的灵魂从而改变坏习惯,形成好的习惯,强化道德认知。

2.分享可以聚集正能量。正能量是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人与人的心越贴越近。人生如航行,虽然我们不能调整风的方向,但可以调整帆的方向聚集正能量,掌控好命运的帆,在课堂中分享资料,分享思考的欢乐和结果,分享奋斗的汗水和成功的喜悦……这些都能够让学生感悟到学习的快乐,让生命绽放于阳光之下。

3.通过分享更能增强德育的教学效果。教学不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更重要的是追求好的教学效果。技工德育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共同分享的课堂,不是一味地说教,更应该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喜欢故事胜过道理,喜欢活动胜过训话,喜欢参与胜过收听,喜欢丰富胜过单调,课堂不是自足的、封闭的,要不断地容纳更多的思想。

二、怎样让学生学会分享

1.站在学生立场。技工德育教育要从技工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整体素质水平等多方面出发,尊重学生,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意愿和愿望,这样才能使学生说话、做事真正发自内心。

所谓学生立场,就是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或者发展的需要,不能以教师的需求代替学生的需求,多给学生问、说、讲的机会,听听学生的心里所想。教学必然要关注教学对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模式,这样才能知道要教什么,如何教。

2.课堂内容拓展。对于德育来说,仅仅靠书本的内容是不够的,德育的空间无限广阔,要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

比如,可以创设一些主题情景开展交流讨论,实现课堂分享。交通规则要不要遵守?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技工学生学理论重要还是技能重要?什么样才是真正的朋友……这些问题,以分享的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自然而然地提高认知。在课堂内容拓展的专题分享中,能够更好地提高育人水平,也有利于实现教育现代化。

3.理论与实际结合,完善教学环节。为什么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效果却不佳?有学者给出了四个字的解答——知行脱节。德育之难,难在知行脱节,学生该知道的道理都知道,可是做起来很难。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出发点,逐渐让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比如,感悟亲情的主题,教师可以给学生的家长发邀请函,请他们来学校参加班级的活动。实现由理论向生活实际的回归,走進了彼此的心灵,实现了真正的教学,丰富了道德体验。

在德育教学中要将德育实践与技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培养好的习惯。

三、循序渐进,让分享之花绽放在德育课堂

在德育课堂中使学生学会分享、懂得分享并非易事,涉及教师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的全方位评价、班级管理、学生素质水平以及德育课程的研发拓展等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教师要提高“分享”在德育教学中的认识,以学生为根本,还要注意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可以通过口头、眼睛、手势对学生适度表扬,让學生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产生愉悦、自信的心理,要随时观察学生,用语言、动作提醒个别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分享中提高自己;让每个班集体,都能在分享中团结向上,逐步使分享扩大到更多的学生范围中。

德育无处不在,只看谁是有心人,分享给德育课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挑战,加强和推进德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会分享,懂得分享,让分享之花绽放在德育课堂,让学生在分享中成长,在分享中成才!

参考文献:

[1]白莲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德育课堂[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2]黎妙嫦.“分享教育”德育模式探索[J].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9).

[3]廖四华.“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校德育教学新模式构建[J].现代交际,2012(4).

猜你喜欢

技工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从技工到英雄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