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没骨画花鸟画研究

2016-05-30王海燕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写意画工笔画工笔

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包括工笔、写意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没骨。现代人们在努力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着力研习传统的技法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求新求变。

一、没骨画的概念

“没骨法”,即“花鸟画中不用笔墨,纯以彩色画花卉”的一种技法。没骨画,顾名思义,就是把骨隐没于皮肉之内。也就是说没骨画在画面中不勾勒物像轮廓,直接以墨和色描绘物象,因此,它不受轮廓线的约束,它既可以在工笔和意笔之间发挥其特有的造型自然生动的特点和优势,又可以根据需要做偏工偏写的选择。没骨法是界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画法,是直接用墨和色彩作画,不用墨笔立骨的一种国画绘画技法,这并不是说其法没有“骨”的表现,只是相比于双钩填彩的工笔一类用线不太明显而已。没骨法是花鸟画在技法形式上的一大变革,不用墨线勾勒轮廓,只用着染色彩的水迹形成花叶形象,整个画面色彩清柔,水分洇润,风格清秀、雅致、飘逸。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没骨花鸟画在技法上有两个大的风格特征,一种是工细没骨画,一种是点染没骨画。

二、没骨画的起源

没骨法作为我国花鸟画法的一种,其产生时间较为久远;创始人为五代时期的张僧繇尝画“凹凸花”,即没骨之法,《唐朝录》载,尉迟乙僧亦尝作“凹凸花”。而在我国的唐代至北朝时期的莫高窟中发现了没骨画画法的踪迹,其主要是采用色彩直接进行渲染。据相关史料,没骨花鸟画主要开始于北宋时期,其具体人物为徐崇嗣成为朝野欢迎的画法之一,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没骨”名家,如北宋的赵昌、赵佶、刘常,南宋的徐禹功等人。清初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就是以其为基础开展的,并在此之中创造出了更加新颖的形式。对于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作品,在画画的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的先墨笔勾勒轮廓再着色的方法,而是直接采用色彩渲染,通过点染并用的方式进行。注重生活化的画风特点,在与大自然相结合的过程中,使其作品的自然气韵更加浓烈。至此,“没骨法”已非常成熟丰富。此后,又出现了华、“海上三任”、居廉、居巢、陈之佛、俞致贞等杰出的没骨画家。

三、没骨画的技法

传统的没骨技法包括撞水撞粉法、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宿墨法、冲水法等,现如今经过画家们的努力研习,现代水墨不断发展并创新出了许多新技法,如:撒盐法,压印法等。这种对水、墨与色的运用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各种新奇的肌理效果,画家们通过一次次大胆的尝试,对创新迈出了越来越大的步子。没骨法的特点是介于写意与工笔之间,它除了从传统绘画中吸收营养外,也发挥出了自身优势。放松洒脱的笔法,清澈明润的颜色,或细腻或奔放,立体感也较强,不用线条勾勒出物象的轮廓和结构,却不失骨法、骨力,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国画的神韵及画面的唯美感,并且与传统的工笔画、写意画相互影响,为中国画艺术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以下几种技法:①凹凸晕染法“三矾九染”,是工笔画的基本功,也是没骨花鸟画的技法基础,不同于工笔花鸟在白描稿上分染,没骨则直接进行晕染。②点染,又称点跺,一笔点出浓淡干湿,即所谓“粉笔带脂”的点写之法,多用于花头的点写。③点渍,用宿墨或颜料进行点染,形成一些渍点的效果。④接墨、接色又谓接染,即分染时两色相接,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染加工,形成自然过渡效果,又营造一种变幻多姿的氛围。5.撞色,亦为两色或多色相接,不同的是,色与色相撞时所含水分较多,冲水撞色,一般一遍而成,不作提染,取其活泼生动的效果。另有积色、积墨、虚染、洒盐、冲水等诸法,都体现了传统“没骨法”的主要特征:兼工带写,一步到位,形神兼备的特点。

四、沒骨画的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基本上是由内在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的。通常称其结构为内部形式,艺术语言为外部形式,在具体作品中,这内、外两种形式因素是紧密相关、相互渗透、不可分离的。没骨画中隐没的线就是其内在的结构,画面填充的色就是其外显的艺术语言。有了这两种密不可分的因素便形成了没骨画的绘画形式。中国绘画作品是画家把对自然界的感受从感性认识转变成理性认识的表达。传统的中国花鸟画家在绘画题材方面偏爱“一枝一花”,在繁花锦簇的花团中独取一枝足够表达心境。现代没骨画家对于花鸟草虫的爱好,已不单单偏向一处。现代没骨画家受西方绘画语言的影响,把西方的平面构成融入到中国绘画中。现代没骨画家的一些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平面构成元素的运用。画家融合西方的绘画语言,创造出一种新的审美标准,迎合这一时代的审美价值。没骨画的发展从古至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有特定的绘画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画家也要与时俱进,对于传统绘画的精华予以保留,对于西方绘画的长处应该吸收。所以就有了与传统意义不一的现代没骨花鸟画,现代没骨花鸟画是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

现代画家受西方美术教育的影响,没骨画家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前提下寻求创新,已不仅仅把视线停留在国内了。现代没骨画家采取中西融合的形式,把西方绘画的技法融入到了中国绘画中。由于西方绘画技法的引进,中国绘画中体现的不仅仅是纯粹的传统技法了。任何一幅绘画作品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线、面在绘画作品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现代没骨绘画作品以点线面突出了平面构成元素的运用。从现代没骨绘画作品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平面构成的元素,与中规中矩的传统没骨画有很大的出入。中国绘画的设色不讲究所绘物像受到光的影响而引起色彩变化的,通过运用单纯的色彩对比调和,渲染在画面上。而西方绘画就大不相同,西方油画通过自然光的变化来引起色彩的变化,以达到丰富画面的效果。西方的“点彩法”通过光的变化近看给人的感觉是各种颜色的点,各种颜色的點相互辉映,远看却是邻近色的渐变形成的块面。

五、结语

没骨画、工笔画、写意画是中国画的三大体系,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没骨画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没骨画不同于工笔画与写意画,在工笔画与写意画的基础上茁壮成长。没骨画中弱化了工笔画的线,又表现了写意画的不拘谨。没骨画吸收工笔画与写意画的优点,形成独特的绘画方式。当今花鸟画坛人才辈出,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花鸟画家,其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多样,甚至一幅画中都可以出现好几种绘画手法,而没骨法仍被继承与发展着。

作者简介:

王海燕(1991—),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研究方向为国画。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写意画工笔画工笔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