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有光”的萤火虫
2016-05-30徐晓彤
徐晓彤
小时候,我从未想过自己也会有站上讲台的一天,却阴差阳错地考进了师范学校。毕业后,经历几番波折,我辗转来到一所私立学校,因教学成绩不错,被校长点名提任了班主任一职。当时,我只觉手足无措:一点班主任经验都不曾有过,接下来我该怎样办呢?索性,我看着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
一年下来,我发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得一塌糊涂: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犹如猫和老鼠,孩子们见了我,连大气都不敢出;而我和家长的关系犹如八路和鬼子,家长们提出的建议被我当成故意找茬……我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病人,心想,难道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难道我不能做些改变吗?
点亮自己,笃定前行
那时候,我觉得天空是灰暗的,我的人生也早已失去了光亮,我甚至想要逃离。但是想到自己尝试过各种职业、处处碰壁,我似乎除了做教师,别无选择。可是,我该做些什么?我又该怎样做呢?我感到前途渺茫。
就在我无比苦闷的时候,学校派我去南京学习,让我得以从狭小世界中走出,看到了外面广阔精彩的世界:高金英老师贯彻的真情、真爱教育,杨瑞清校长坚持的赏识教育,桂贤娣老师温暖人心的故事课堂……我忽然发现,教育原来可以这么精彩!
我想让自己的教育也变得精彩,于是照依芦画瓢地把高金英老师的课堂笑话、杨瑞清校长的优点卡、桂贤娣老师的“小黑猪小白猪”都搬到了我的教室和课堂中。别说,这些法子还真管用,不仅让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我和孩子们的脸上也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一次放学时,悦悦妈妈笑着对我说:“徐老师,悦悦说你现在可温柔了,每天脸上都带着亲切的笑容,还经常给他们讲故事。悦悦说,她越来越喜欢你了!”这句话让我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我不能像原来那样暗淡地站在孩子们面前,我要做一名“有光”的教师,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我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开始明白闭门造车只会让自己变成井底之蛙。只有为自己打开一扇窗,让自己听到窗外的声音,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力量,点亮自己的人生!
此后,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主动外出学习,向名师取经。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认识了全国优秀班主任郑立平老师,并有幸成为他的弟子,从此踏上了跟随师傅虔诚修行的道路。为了不耽误工作,我尽量利用周末时间外出学习,如今,我早已记不清那时自己走过多少地方,见到多少名师……
2013年是尤其充实而忙碌的一年,我孤身奔赴20余个城市听取讲座,也是在那一年里,我愈发顾不上照顾家庭了。直到一次,不到两岁的儿子看着又要离开的我,伸出小手使劲向我够着,扯着嗓子嚎啕大哭:“妈妈,妈妈,我要妈妈!”我迈出的脚步变得沉重,眼泪也不禁夺眶而出。
就在我陷入两难之境时,师傅给了我点拨:“身为教师,你的身份可以是多重的,承担母亲的责任对你来说当然也很重要。而且,学习是慢功夫,非能一蹴而就。学习更需要阅读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东奔西跑。”一语惊醒梦中人,随后,我减少了自己的外出学习次数,努力在兼顾家庭的同时,让自己对曾经的所得进行沉淀,去芜存菁,化繁为简。在师傅的带领下,我加入了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开始将学习的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我积极地倾听每一场专题讲座,参与每一次研讨会议,而教育智慧的火花,就凭借着一根细长的网线、一台小巧的电脑,悄然滋生、壮大。
我也爱上了阅读。对于我来讲,读书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而不可或缺。即便每天要花十一二个小时在教学管理工作上,我也坚持留出一段时间进行阅读。什么教育学、心理学,什么古诗词、儿童小说,什么雷夫、杜威、苏霍姆林斯基,都成了我涉猎的对象。最初,我的阅读没有计划,看到大家说什么好就读什么,目的性不强,导致阅读效果低下,后来,我开始为了研究某一问题而进行主题阅读,这才使阅读变得更加专业,更加高效。
读是输入,写是输入,唯有笔耕不辍才是真正有效的思考。每到夜深人静之时,我就会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记录自己一天中的点滴收获。几年来,我攒下了20多万字的教育随笔,其中有教育故事,有生活随笔,有教学反思,有读书心得,有学习体会……它们静静地见证着我走过的岁月、成长的足迹。
照亮学生,助其成长
教育应该是唤醒,唤醒每一个芬芳的黎明,唤醒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作为教师,应点亮自己,照亮学生。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问题,我开始自学心理学知识,并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在班级管理上,我坚持实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发动全体学生群策群力,共同管理班级。
我们班倡导无声就餐,可总有孩子忍不住在就餐时说话。我就想了个点子:请就餐班长子涵设计一张表格,记录各个小组每天的就餐情况,打分后公开展示出来;每周五统计各组当周的得分,评出一个优胜小组并予以表扬。果然,这样一来,我班的就餐纪律情况好转了许多。
我本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想到只过了几天,就陆续有孩子来告状,称就餐班长子涵对自己小组内成员就餐说话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在子涵交上来的日记中,我也发现了她的纠结:“我真不愿意当就餐班长了,我辛辛苦苦监督、维护各个小组的就餐纪律,害怕因此影响与同学之间的友谊,结果大家都说我不公平,我心里真的很难受。”我知道了,子涵在友谊和管理之间无法找到平衡点,她需要我的帮助。
一天下午,就餐结束后,我让子涵留下来同我谈谈心。我开门见山地问道:“子涵,你们小组有同学在就餐时说话,你看到了吗?”子涵逃避般地解释:“其他小组能成为优胜小组,我们很羡慕。”我表示了理解,然后说道:“管理和友谊并不是冲突的,你看看格格、佳宁,他们的管理工作就做得很好,而同学们对他们也十分认可,这说明大家还是分得清是非的。如果你做不到公平、公正,就相当于在践踏自己的威信。”子涵忍不住哭了,使劲点着头:“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您!”
第二天,子涵主动在班级晨会时向大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她还将自己在就餐纪律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了出来,向大家寻求帮助。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为她提着建议,并想出了让各组间相互监督的对策;一些顽皮的孩子也在气氛的感染下纷纷发出承诺,保证以后会遵守纪律。最后,大家总结出了一个协助子涵进行管理的好方法: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到其他小组做监督员,如果有人违规,当场发现就当场纠正。后来,我班再也没出现过就餐纪律问题,连续多次被评为“文明就餐班级”。小涵升入初中后,她的妈妈特意来感谢我,说子涵在初中当了班长,多亏有我教给她的道理和经验,她才能游刃有余,并因此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和拥戴。
除了关注生命个体的生长,我班还形成了一系列面向集体的生命仪式课程。如集体生日仪式,我们已经坚持了近十年,形式也不断创新,从最初的吃蛋糕、送生日诗,到现在的“猜猜我是谁”“夸夸我优点”“说说心里话”“做做贴心事”等,力求使学生们感受到快乐、幸福与成长。
朴素的生日仪式中没有蛋糕,没有蜡烛,却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正如沐尘妈妈所言:“生日会不在于多么隆重,而在于触动父母和孩子的心灵,儿子班级举办的这次生日会,恰恰是它的朴素和用心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愿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颗美好的种子,用爱与智慧浸润每一个生命,让心灵的花朵自内而外地吐露芬芳。
点亮家长,携手同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为了实现教育的一致性,除了利用班级QQ、飞信、电话等方式及时与家长交流,我还积极尝试和探索其他的沟通方式。
一周一信,一生一本,打造家校无缝连接。我每周给全班家长写一封信,信的内容不仅包括孩子们在学习中的进步、生活中的表现,还有学校对孩子们的照顾、学校班级开展的活动等,每封信至少都有2000字。我还为每个孩子都建立了一个成长足迹本,记录他们的变化和进步,让家长切实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也让孩子们对自己更有自信。一封信从整体上反馈孩子和学校班级情况,一个本从个体反馈孩子的个别情况,有了这两大法宝,让我与家长们的交流更顺利,与孩子们的感情更亲近。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每个学期,我都会组织三次家长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尤其是网上交流会,深受家长欢迎。
我真诚地与家长交朋友,为他们推荐共读书籍,如《接纳孩子》等,并在读后与他们交流家庭教育心得。楠楠的家长说:“我原来一直以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上学后自己就什么都不用管了,没想到家庭教育这么重要。我欠了孩子几年的家庭教育,这回得好好补上。”
我的真心付出感动了家长,家长们也对班级付出了很多。他们做义工,打扫教室卫生,布置教室环境;他们走进课堂,给孩子们带来别开生面的生活课;他们走进考场,和老师们一起测评学生素养;他们组成家庭互助小组,结成联盟,一起教育孩子……
最有意思的是周末家庭互助小组——就近的家庭结成活动小组,每周由一位家长领着孩子们开展活动,包饺子聚餐、游乐场撒欢、远足写生……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之间增进了感情,加深了了解,也让家长们成了好朋友。卓卓的妈妈说:“原来一直以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参加家庭互助小组活动后我才发现,他有点不合群,在分享方面和别的孩子有一定的差距。于是,我细心观察着其他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慢慢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随着我的改变,孩子也变了,变得越来越好。感谢家庭互助小组!”
照亮伙伴,相约同行
我创办和经营着区级名师工作室——郑立平心语工作室。如今,这个工作室里有近百名成员,20多位骨干老师,他们常说,这个家园让他们找到了精神的栖息地。
张雯荔老师说:“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加入了这个工作室,许多第一次都从这里开始——第一次投稿,第一次利用QT向大家讲述我的故事,第一次感受到有这么多志趣相投的人……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和大家走到一起,我是多么的幸运啊!”
冯姗姗老师为了照顾生病住院的妈妈,一度向学校请了长假,却在再次返校后痛苦地发现自己跟不上周围其他人的节奏了:与同事没有了共同语言,与学生没有了亲密关系,她迷茫、失落……她在毫不了解的情况下走进了这个工作室:“只要能帮助我提高,让我找回工作的状态,什么都好!”此后,她利用晚上时间和大家交流学习,常常哄完孩子睡觉再爬起来写心得随笔。当她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之时,忍不住拿着样刊奔来找我,双臂紧紧拥抱着我,语气兴奋至极:“晓彤,我发表文章了!谢谢你!”
这个工作室成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这里携手并肩,彼此取暖,相拥前行。
我还经常参加教师公益活动,进行教育公益讲座,参与教育公益捐赠。在一次网上交流中,贵州龙福莲老师发布了一条信息:贵州丹寨南皋小学条件差,学校阅览室只是一个空架子,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为那里的孩子们捐献一些可读的书籍。
当我看到龙老师发的照片时,心里一阵泛酸: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孩子,却身处如此不同的教育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为这些物质贫瘠的孩子带去温暖的阳光呢?我不禁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们班不少孩子的家里都有很多读过的旧书,何不发动他们把这些旧书捐给那些正需要读书的孩子们呢?“同在蓝天下,共读一本书”计划就此诞生,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纷纷表示愿意将自己的书送给远方的同龄人。这个消息也在校内不胫而走,好几位老师还找到我,表示他们班的学生也想参与其中。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孩子们自发捐献了四大箱书,大约有三百多本。
曾经灰暗的日子里,我总是抱怨教育环境的不佳,后来,我把注意力转向了改变自己,进而是改变教室、改变课堂、改变学生,结果,一个个荣誉接踵而来——我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市十大榜样教师”,个人事迹被《山东教育报》推介,天南海北的多场讲座邀我参讲……正如师傅所告诉我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我发现,自己愈加亮起来,便愈能体会到来自心底的为师的幸福!
不断行走中,我欣然发现:教育是一段旅程,只要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能成为最靓丽的风景。前方路阻且难,我只愿自己一直做一只萤火虫,即便光芒微弱,也在努力点亮自己,照亮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