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文献分析

2016-05-30古珊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9期
关键词:公众期刊文献

古珊

【摘 要】文章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所收录的文献为依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内容,对高校图书馆微信研究论文进行了年代数量分布、期刊分布、关键词及论文主题分布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微信在高校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对本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图书馆;微信;文献计量学;主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09-0078-03

Web2.0时代,人们通过微博、博客、QQ、SNS等方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交流及互动方式,加上手机和移动设备越来越普及,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微信,现在微信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86%用户通过微信增加了与朋友互动的频率,57%用户通过微信结交新老朋友,46%被调查者使用APP时首选微信。微信覆盖了90%以上的智能手机,它不仅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而且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2012年8月18日,腾讯公司又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这是微信的主要服务之一,近80%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用户关注公众号主要目的是获取资讯(占41.1%),其次是方便生活(占36.9%),最后是学习知识(占13.7%)。它能使人们在各种各样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进行文字、图片、声音及视频等信息的传播。2012年之后,一些高校图书馆陆续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微信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除微博、博客等方式之外的又一个自媒体平台。在这个快速多变、多元共存的信息时代,微信服务程度如何,取得了什么成就,有何欠缺,还有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这些都是图书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采取何种方式应对,都需要经过调查分析和研究[1]。

1 研究方法

本文的数据来自目前世界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文献采集时间为2016年5月20日,文献收集的时间范围为2006—2015年,文献的学科范围为所有学科,期刊来源包括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核心期刊、CSSCI等全部期刊。采集方法为利用标准检索表达式语法构造(主题=高校图书馆)并含(主题=微信)为检索式进行模糊匹配查询,共检索到329篇,经过去从并排除不相干文献得到292篇,通过应用Excel分析软件对检出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试图揭示高校图书馆微信应用情况的分析研究。

2 论文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论文年代分布

分析文献的年代分布能够使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状态、发展速度、受关注度及发展前景。从表1的年代分布来看,2011年以前还没微信,因此没人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人员对微信的研究始于2012年,仅有2篇,占0.68%;2013年增加到15篇,占5.14%;2014年开始快速提升到103篇,占35.27%;2015年大幅提升为209篇,占71.58%。说明从2012—2013年微信刚刚起步,2014年微信得以广泛认可并迅速发展,2015年以后微信得到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并实际应用,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服务于广大读者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2.2 论文的期刊分布

对检索的292往篇文章按文献期刊发文量进行降序统计,排列靠前的期刊见表2。发表论文的期刊种类较多,发表相关文章期刊依次如下:《图书馆学研究》发表相关文献30篇,占10.27%,《科技情报开发与研究》发表相关文献29篇,占9.93%,《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发表相关文献20篇,占6.85%,《河南图书馆学刊》发表相关文献16篇,占5.48%,《图书馆学刊》发表相关文献13篇,占4.45%,《图书馆研究》发表相关文献12篇,占4.11%,《情报探索》发表相关文献11篇,占3.77%,《情报资料工作》发表相关文献8篇,占2.74%,《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发表相关文献7篇,占2.40%,《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晋图学刊》发表相关文献都是5篇,占1.71%,《新世纪图书馆》《兰台世界》《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发表相关文献都是4篇,占1.37%,其他的分别是1~2篇,分别在几百种刊物上发表。

2.3 关键词及论文主题分布分析

2015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微信阅读首次被纳入调查范畴,说明微信在社交及文化阅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2]。

微信信息面覆盖之广、影响力之大有目共睹,渗透力之深、传播速度之快叹为惊人。微信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上独占鳌头,微信好友、朋友圈、微信APP等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图书馆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以便更好地服务师生及读者。

从微信用户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占64.3%,女性占35.7%;从年龄分布来看,18~36岁之间占86.2%;从微信用户职业分布来看,企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学生、事业单位员工占据了80%的用户,80%的中国高资产净值人群在使用微信[3]。

APP是高校图书馆利用互联网进行移动信息服务的模式之一,微信公众号是轻应用的一种模式,轻应用模式是直接在微信APP中添加公众账号后使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已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手机移动信息服务[4]。“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信推送运营和信息服务是受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占全部图书馆微信服务文献的80%以上。微时代推动着这个时代阅读形态和形势的变革,拓展了信息服务的模式,大大提升了图书馆公益服务的品质[5]。微信OpenAPI接口与OPAC衔接,实现馆藏目录对接,方便读者进行书目查询、借阅查询、续借功能开放、預约功能的开发、移动自助等,这些功能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微信经营中采用“实用”“亲和”“有奖”等策略,增加了用户对使用图书馆APP的亲和力及使用黏度[6]。张长恒、黄芳对问卷调查和微信调查的调查表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在图书馆中,最受欢迎的是机器人自动应答功能。图书馆微信体现了服务的个性化、私密性、多样性、可视性、便捷性、生动性、丰富性、交互性,可见,微信的前景令人期待。

留住用户,让用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受益,是微信应用提高的核心问题。主动推送一些诸如人文经典读物和科研资讯,可以让用户逐步熟悉图书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进一步了解图书馆推送文章的质量,过渡到离不开和喜欢使用图书馆微信这一公众平台[7]。

微信服务公众平台与微信朋友圈的完美结合,促使公众号的威力倍增,形成了二次阅读,乃至n次阅读,成为有效拓展高校图书馆推动移动服务的利器[8]。

利用图书馆微信平台,还可以解决高校图书馆多年来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所遭遇的瓶颈问题,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养成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和提升感知信息的敏感度。

2.4 图书馆微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发布的信息内容单一(都是一些开、闭館时间,新书目,通知通告等常规事务),互动交流不够深入,个性化体现不到位,很多功能开放有待完善,受用户关注度及黏性不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加大投入,这一事业必将大有作为。

3 结语

在移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脚步,利用微信这一高度普及的社交软件,为学科服务、个性化服务、大众化服务、人文科学服务等服务手段提供新的增长点,利用微信这个崭新的平台展示图书馆具有行业特色的契机,提高图书馆微信营销力度。服务内容和质量才是图书馆最核心的要素,这需要图书馆人付出汗水,悉心经营。

参 考 文 献

[1]点点软件园.2016年微信用户数量统计[EB/OL].http://www.didown.com/news/29040_3.html,2016-05-19.

[2]高方.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J].传媒,2015(8):80.

[3]53货源网.微信注册用户数量2016年突破9.27亿[EB/OL].http://www.53shop.com/pp_news45054.html,2016-08-18.

[4]白明凤,匡惠华.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轻应用模式的应用及其借鉴[J].情报资料工作,2014(4):78-81.

[5]王晓芳.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4(5):79-81.

[6]史梅,翟晓娟.高校图书馆官方微信经营策略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5):79-85.

[7]赵婷.浅析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J].图书馆情报导刊,2016(5):27-28.

[8]刘芬.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6(5):111-113.

[责任编辑:陈泽琦]

猜你喜欢

公众期刊文献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期刊问答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