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防治侧柏毒蛾效果对比试验
2016-05-30杨世荣
不同处理防治侧柏毒蛾效果对比试验
摘要:侧柏毒蛾是危害侧柏的重要害虫。在陕西省洛南县1年发生2代,其以幼虫取食叶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防治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侧柏毒蛾;不同处理;防治效果
侧柏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危害侧柏的重要害虫,在陕西省洛南县1年发生2代。其以幼虫取食叶片,以卵在叶、小枝、树皮裂缝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孵化,5月上旬为幼虫危害盛期,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出现成虫。第二代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危害盛期,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初羽化并产卵,以卵越冬。成虫多在夜间活动,白天静伏树冠枝叶上,有较强的趋光性,有群聚性,多在夜间至清晨取食,1~2龄幼虫能吐丝下垂,随风飘移,扩散危害。为防止侧柏毒蛾危害,笔者进行了侧柏毒蛾不同处理防治效果试验,现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林情况。试验设在陕西省洛南县石坡林场侧柏林,试验林面积1.5 hm2,林内树龄25年,株行距2m×2.5m,平均树高3.5~4.0m,郁闭度0.6。林内常年发生侧柏毒蛾,危害较严重。
1.2供试药剂。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 000倍液(赤峰市帅旗农药公司)、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上海正新化工有限公司)、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安阳市生物生化有限责任公司)。
1.3试验方法
1.3.1人土摘除卵块防治试验。成虫羽化当天即交尾产卵,每雌产卵80~150粒,卵堆产于小枝或叶片上。试验设置人工摘除卵块与对照(CK)未摘除2个处理组,以单株为小区,重复10次,人工摘除卵块后调查灭杀卵率。
1.3.2黑光灯诱杀成虫防治试验。侧柏毒蛾成虫在羽化盛期多在夜间活动,有较强的趋光性。夜晚8:00~9:00在侧柏林内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设置灯光诱杀成虫和对照(CK)未设黑灯光2个处理组,诱杀后调查杀虫效果。
1.3.3权冠喷药剂喷雾防治试验。4月上旬孵化,初孵幼虫有群聚性,5月上旬为幼虫危害盛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使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 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和对照(CK)清水4个处理组进行树冠喷雾对比试验。以单株为小区,重复6次,10 d喷1次,连喷3次,喷药要均匀周到细致,喷至药液下滴时为止。喷药10 d后调查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人工摘除卵块防治效果。成虫产卵期,卵成堆产在小枝或叶片,卵期11~19 d,人工摘除枝叶上的卵块,集中烧毁,消灭虫源,减轻害虫危害,其卵块减少率为87.2%,防治效果良好。
表1 人工摘除卵块防治效果
2.2黑光灯诱杀成虫防治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利用成虫羽化盛期在夜晚活动的特性,在晚上8:00 ~9:00设灯光诱杀成虫,其杀虫效果为91.8%,杀虫效果良好。
表2 黑灯光诱杀成虫防治效果
2.3树冠药剂喷雾防治效果。从表3可以看出,幼虫3龄前,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0.9%、91.2%、93.3%,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明显。
表3 3种药剂树冠喷雾防治效果比较
3 小结
采用人工摘除卵块的方法,虫口减退率为87.2%,防治效果良好。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其杀虫效果为91.8%,杀虫效果良好。幼虫3龄前,喷施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 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防治,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0.9%、91.2%、93.3%,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李素改.杨毒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9):26.
[2]张晓健,严军.镇安县板栗园栗毒蛾防治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15(2):104~106.
726100陕西省洛南县石坡林场杨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