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防治白菜黑腐病效果试验
2016-05-30康锋,刘明昊
不同处理防治白菜黑腐病效果试验
摘要:白菜黑腐病是危害白菜的主要病害之一。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处理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白菜黑腐病;不同处理;防治效果
白菜黑腐病是危害白菜的主要病害之一。病菌随种子、种株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播种带病种子,病菌从幼苗子叶边缘的水孔侵入而引起幼苗发病。土壤中的病菌靠雨水、灌溉水、昆虫进行传播,病菌多从叶缘、水孔或虫咬伤口侵入。带病种子是黑腐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高温多雨、早播、连作、管理粗放、虫害严重的地块发病重。
1 症状
幼苗出土前受害不能出土,或出土后枯死。成株期发病,形成“V”字形的黄褐色枯斑,病斑周围呈淡黄色。严重时植株倒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黄褐色菌溢或油浸状湿腐,干后似透明薄纸。茎基腐烂,植株萎蔫,纵切可见髓中空。
2 材料和方法
2.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置在陕西省柞水县杏坪镇柴庄社区白菜地,海拔620m,砂质壤土,肥力中等。该地常年发生黑腐病,危害较严重。
2.2试验方法
2.2.1农业防治试验。农业综合防治措施:①选用青帮、直筒形品种。②实行与非十字花科作物2~3年轮作。③适时播种。夏季大白菜播期可适当提前,秋冬大白菜可适当延后,以避开多雨季节。④深耕土地,减少病源。⑤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⑥生长期及时浇水与排水。试验设置农业防治与对照(CK)2个处理组,以12m2(4m×3m)为小区,重复3次,农业防治后调查防治效果。
2.2.2药剂种子处理防治试验。播种前,先用0.1%代森铵液浸种15m in,洗净后晾干,然后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有效杀死种子上的病源。试验设置药剂种子处理与对照(CK)未处理2个处理组。以12m2(4m×3m)为小区,重复3次,成株期调查防治效果。
2.2.3药剂喷雾防治试验。发病前或发病初,设置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新植霉素4 000倍液和对照(CK)清水4个处理组进行药剂喷雾对比试验。以20m2(4m×5m)为小区,重复3次,7 d喷 1次,连喷2次。喷药时要均匀周到,叶背叶面均要喷到。最后1次喷药10 d后调查防治效果。
3 结果与分析
3.1农业综合措施防治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后,其防治效果为89.2%。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无公害,是一项费省效宏的有效防治方法。
表1 农业防治效果
3.2药剂种子处理防治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播种前用0.1%代森铵液浸种15m in,晾干后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可杀死种子上的病源,其防治效果为93.9%,防治效果明显。
表2 药剂种子处理防治效果
3.3药剂喷雾防治效果。从表3可以看出,发病初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新植霉素4 000倍液喷雾,其防治效果分别为89.9%、91.2%、93.3%,均在89%以上,防治效果良好。
表3 3种药剂喷雾防治效果比较
4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用农业措施防治后,其防治效果为89.2%,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无公害,效果好。用药剂处理种子,防治效果为93.3%,防治效果明显。发病初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新植霉素4 000倍液喷雾防治,其防治效果分别为89.9%、91.2%、93.3%,均在89%以上,防治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马建平.大白菜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5(6):27.
[2]杨彦平.大白菜三大病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17):31.
711400陕西省柞水县杏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康锋
726000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刘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