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的课堂翻转探索
——以《屈原》专题为例

2016-05-30陈世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屈原探索

陈世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郑州 450002)



大学语文专题式教学的课堂翻转探索
——以《屈原》专题为例

陈世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郑州 450002)

摘要:大学语文自开设以来,教学方法一直在改革。目前课文讲解式、专题讲解式、翻转课堂式并存,三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势明显。前两种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与翻转课堂组合。在高等院校,由于不受高考分数的限制,专题加翻转课堂的方法,更具优势。翻转课堂在计划内学时不变的情况下,扩充了学时,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课堂互动,变换了教师角色,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加了学习量和学习效益。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无疑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语文;专题式;翻转课堂;探索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人文类公共基础课,目前全国范围内,教材种类繁多,各高校、职校,皆有自编的教材。大学语文的体例大概不外乎文选类、专题类两大类别。具体概括即:纯文选类、文学史+文选类、文学专题+文选类、文史专题类,有的再加上写作内容(基础写作或应用写作)。教材丰富多彩,众多种类的教材中,总会选到称心的版本。时代飞速发展,已经淘汰粉笔黑板,手机随处上网,授课必用课件。面对教材,教师们采用何种授课方法才能使学生乐学乐听呢?关于如何组织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主要的教学途径及案例实践。

一、从文章讲授走向专题讲授

笔者从教已逾卅年,使用、参阅多种大学语文教材,个人亦主编过几本大学语文教材。就我国高校大学语文状况来看,笔者概括为:按地域分,有南派和北派;按城市分,有上海派和北京派;按讲授形式分,有文章派和专题派。其中文章派中又分为华东师大的课文派和天津南开大学的好文章派。

文章派的讲授方法,一般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讲授。因为每种大学语文教材文选较多,受课时限制,经常是,挑选十余篇课文精讲,剩下的是泛读。这种讲授方法,无外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疏通课文、分析层次大意、赏析名句等。在高等院校如此讲授,与高中几无差别。课堂容量小,模式固定不变,故常被学生戏称曰“高四语文”。大学课堂,该种授课方式,若口才好,文采飞扬,激情饱满,课件精美,上座率还勉强说得过去;否则,要么睡倒一片,要么玩手机,要么逃课。所以纯课文的讲授方法,亟需改革。

专题式授课,主要受央视“百家讲坛”的启发改革而来。一些教师在讲课和编写教材时,积极借鉴这种方式,效果良好。专题式授课,内容和形式都值得提倡。该种方式,是就一个方面内容组成专题,深入研究。课堂讲授不再纠结于字词句的讲解,疏通句意之后,放开展开,内容信息量大,深入浅出,流行语言,时尚元素,辅之时尚鲜活的PPT课件,颇受学生青睐。从某种视角赞之,它不仅是听觉盛餐,也是视觉美宴。我校大学语文教师采用专题式授课后,多年以来,学生的网评等级一直优秀。虽然专题式授课优势明显,但从总体而言,教师仍在灌输,学生仍在被动接受,学习的主观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这种方式,对于喜欢语文课或者对语文课持适中态度的学生还起作用,但对不喜欢语文课,甚至厌烦语文课的学生,课上若不点名提问,也不会跟着教学思路走,故起不到应有的促学作用。

二、从专题走向翻转

任何时候,播种追求收获。播种方法、种子、土壤、气候、温度、肥料等虽没有差错,但产量就是不高,因此必须找出问题所在。

近年来泊来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翻转课堂(Inverted teaching)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在可汗学院的大力推动下,逐渐成为世界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教学法,是指学生课前完成知识信息的阅读,课上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内容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量的知识类的信息、视频、电子材料、提示的问题,全部放到网上,让学习课前阅读、准备研讨提纲。宝贵的课内时间,用于共同研讨问题,加深理解。这样一来,课上教师的角色发生的根本转变,变成了主持人、引导人、参与研讨的一员。课堂激烈时,教师就是主持人;课堂不活跃时,教师就是引导人;学生思路偏执时,教师参与讨论,成为其中一分子。

这一模式,前所未有地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淘汰了笔与纸、威胁了“师道尊严”、变通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改革了课堂模式、灵活了学习方式等。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消极变积极,收获和效果均无法估量。

当然,总的来看,翻转课堂教学法,小学、中学、大学皆可实行。方法不尽相同,终可殊途同归;但事物总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就以语文为例,翻转课堂当然可以实行;但由于大学之前,受高考高压棒的指挥,语文课就不敢放开、展开。毕竟统考有大纲,范围外的不是重点。篇章式授课法,针对性强,答案争议少、命中率高,节省时间,效果明显。所以,在中国,只有在大学,大学语文专题式翻转课堂教堂法才能得具条件,展示其非凡的魅力。

三、《屈原》专题的课堂翻转设计

关于屈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在讲,语文教材所选屈原作品大同小异。《国殇》、《橘颂》、《渔父》、《离骚》、《天问》等等,以《离骚》节选为最多,甚至有的“大学语文”教材全文选取。从选篇上看,讲屈原,其中心思想主要是:忠君爱国,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世人皆醉我独醒,高雅君子、洁身自好等。这种从作品层面看人品层面,也是对传统文学理论“文如其人”的佐证。其实,“文如其人”,不能理解为“文品如其人品”、“人品如其文品”,而应理解为人的性格与文章风格一致才比较理性、客观。所以,单篇讲解文章,以一波而窥全河、一斑而窥全豹,站位偏、视角窄,根本无法达到史观、全观的深度、厚度、高度、广度,以及多维度观照。不仅课堂信息量小,对作品的理解亦是大同小异,对作者的评价基本雷同,如“屈原=爱国”符号,对作品、作者的解读简单化一、浅化了读者认知。

笔者在处理屈原这一课时,做了较大的改动。不再局限于单篇或者全部作品,而是把记载屈原的正史材料、研究论文也都放进课堂,从学术研究的高度来研讨屈原,下面介绍一下笔者的翻转设计(见表1)。

关于“屈原史料作品研读会”的设计,笔者的思路是这样的:长期以来,小学、初中、高中,屈原的符号意义都是倒向一面,即是正面的、积极的、爱国的。但对于屈原具体行为及作品意义的反观、反思,一直很少。加之目前国学热的兴起,增加了从儒家思想体系观照屈原的视角。如以儒家道德行为规范给屈原操行评分的话,他不及格。“听其言而观其行”,就会发现,屈原的行为与作品虽有积极的方面,但消极方面更多。比如,屈原自杀不符合传统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故孟郊说他“死为不吊鬼,生为猜谤徒(《旅次湘沅有怀灵均》)”。屈原爱国,为何不去报国?屈原被放逐,不能承受委屈。屈原作品中,一味埋怨国君,一味埋怨同事,就是自己对,别人全错:“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怀沙赋》),谩骂同事诽谤英俊啊,小人丑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国上下,就我屈原一人在求索,在为国效力。近年来,有论者从人格心理学方面揭示:屈原病态心理;从精神分析理论揭示:屈原变态人格。如明显的自恋心理倾向;文化人格、文化奴隶、心理异常、极端而激烈、外倾而活跃、自恋而孤独、执着认真、不肯折中、不同流合污。所以,屈原的自杀行为、人际能力、抗压能力,有重新评价的意义,等等。

表1 《屈原》专题的课堂翻转设计

传播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主题,面对低层次的受众,传播与他们熟知、价值观一致的内容,正面讲效果更好;若从反面讲,效果差,甚至无效果、或反效果。同一主题,面对中高层次的观众,正反两面讲,效果好。审视这些熬过十二年寒窗苦中苦,走过百万人群高考桥的大学生们,应该定位于中高层次人群的观众。更主要的是,进入大学,他们摆脱了高考指挥棒的高压,能够、有条件享受“独立之精神”,驰骋“自由之思想”。另外,大学与高中学习目的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改革。故此,在大学,语文课程尤为适合专题式授课,且专题内容更宜正反两面讲。基于这个思路,“屈原史料作品研读会”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材料。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这种设计思路的优势在于,让他们有话想说、要说、抢着说,充分调动起了探索的积极性。受时间限制,最后让他们把没讲完、没机会讲出的问题,在作业中充分展示出文采和风采。

四、专题式大学语文课堂翻转的选题思考

专题式大学语文欲达到较好的课堂翻转效果,专题设计要匠心独到。选择专题若有价值、有争议,与通常的认知有矛盾,甚至充满趣味,引起人们的探索的兴趣,则能充分保证课堂翻转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闻博识广,积累厚重,打通文史哲,又要艺术地选取切入点,突出专题的新颖性,调高专题亮色,与时代时尚紧密结合。其实,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故事丰富多彩,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取舍组合。

比如陈世美。众人皆知,他是一个忘恩负义、杀妻灭子、另觅新欢的恶魔小人;但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则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夫妻恩爱、为官清廉、坚持原则的正人君子。此类材料可以从爱情文学作品入手,引出戏曲《铡美案》,组成“浩憾奇冤陈世美”,为陈世美翻案。课前在网上发布阅读传统戏曲《铡美案》、央视国际节目《铡美案》、童德伦《陈年谷秘史》(专著)、野莽《陈谷新香》(专著)。这些材料学生阅读后,真相自会大白。课上讨论互动,不怎么耗时。真相并不曲折,故事背后的意义耐人寻味。然后根据课时,在课上讨论或网上布置思考作业,如“真实陈世美给我们真切的启发”,“陈世美应该怎么做才好”等问题,让学生深入思索。

再如元稹。真实的元稹,不仅是唐代大诗人、才子,更是一个直正谏言、毫不妥协、积极进取的宰相;而正史上却把他涂抹成一个奸臣、淫棍 、恶人。此类材料可以从悼亡文学作品入手,引出悼亡诗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引出作者元稹,组成《曾经沧海,终为奸臣、恶人》专题,为唐代才子诗人元稹的官品、人品平反昭雪。课前在网上发布阅读材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孙光宪《北梦琐言》、李昉等《文苑英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元稹年谱》、汪辟疆《唐人小说》中关于元稹的材料,及元稹的《会真记》、王实甫的《西厢记》,以及吴伟斌研究元稹的专著《元稹评传》和《元稹考证》,和研究元稹文章和学术论文:苏者聪《元稹在男女问题上“一往情深”吗》、冀勤《元稹道德品格之我见》、曾祥麟《张生不是无情种》等。课前阅读史料较多,特别要告知学生,可以在中国知网的学术刊物中搜索严肃的学术文章,不能在网页上阅读随意的帖子文章。

该专题涉及史料较多,有不少大家曾有专论,故该课题很有挑战权威的味道。而且史书上元稹,是一个很有“问题”人,所以为避免重复,需要按照事先设计的先后顺序进行课上研讨。尽量课上面对面地进行研讨,如果课时不允许,可以通过在线讨论与作业完成。根据课时,该专题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奸臣是怎么炼成的?”“恶棍是如何塑造的?”“元稹巧婚通显、巧宦致相了吗?”“张生(元稹)薄幸崔莺莺了吗?”“元稹有没有在大唐搞母子恋?”“唐代元稹与流行女歌手有没有婚外的七年之痒”等等。

总之,教学是个良好活。专题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不仅要准备课堂讲解的PPT,更多的时间花在给学生“备料”上:电子材料、视频材料,还要上传到在线课堂。花费大量时间不说,还要掌握一定电脑操作、文字编辑、图片编辑、视频剪辑以及上传技术。这对教师是一大挑战。不少教师短时间还掌握不了这些技术,需要请专业人士帮助,这无疑增加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困难。所以,课堂翻转不翻转,就看教师本人愿不愿意奉献了。但从社会发展来看,目前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读图时代,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书、及视频,其效果,是冰冷的纸媒体无法相比的。

参考文献:

[1]李振华,郑琳川.翻转课堂中微视频课程设计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0).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3]朱琳.翻转课堂在本科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4]张维娜. 大学语文“翻转课堂”模式初探[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S1).

责任编辑:熊亚

On Topic-Oriented Inverted Teaching of College Chinese Course— A Case Study on “Qu Yuan”

CHEN Shi-jie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course in college have undergone reforms for decade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inly three approaches: text-oriented teaching, topic-oriented teaching and inverted-teaching, all of which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former two could be used separately or be combined with inverted teaching. The advantage would be much more obvious when topic oriented teaching and inverted teaching ar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one, especially in college where there is no restriction from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opic-oriented inverted teaching brings extra study hours besides the planned one, inspiring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class interaction by changing the roles of teachers. In this way,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learning will be greatly enriched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will be enhanc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opic-oriented inverted teaching is no doubt the direction for the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College Chinese; topic-oriented; Inverted teaching;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3-0109-04

作者简介:陈世杰(1962-),男,河南信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学教育教学法、诗歌理论。

基金项目:2013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范式改革研究项目(JG-201305)

收稿日期:2016-02-03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屈原探索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屈原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