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BL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实效性的研究与反思
2016-05-30陈开郦
陈开郦
用“PBL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实效性的研究与反思
陈开郦
一、课堂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无学科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认为语文是最容易学的科目,往往是他们中考分数最高的一门课,但语文基础却不容乐观,他们甚至连基本的字词都掌握不准,错别字泛滥;无法用完整的句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中结构混乱,错字连篇,不知所云;很多学生宁愿让时间白白流逝,也不愿坚持读完一本名著。
(二)学生无积极的态度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因为成绩差、纪律差、素养差等多种原因,一直遭受同学老师的歧视,长期得不到家长的肯定,内心自卑失落,学习缺乏动力,缺乏积极性。这种消极心态使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的唯一目的就是混张毕业证书。
(三)学生无问题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较差,学生无问题意识,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定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弱。
(四)教师无成就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副司长蔡菲也表示,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首先应强化政策落地和实施;其次,要加强标准和规范的出台。“医养结合是国家创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应从国家层面加强部门间合作,以养为基础,以医疗为支撑。”蔡菲说。
从学段层面来讲,教育管理机构、学校管理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老师的综合考评中,对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要求较宽松;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科评价层面而言,对文化科基础课老师的要求相对较低。这样,无形中减少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动力,使之不愿从教育教学中获取成就感。
二、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self-directed learning)。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生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问题教学法的程序
笔者尝试着将“问题教学法”课堂分成三步走(见下图):
(一)生成问题。
在“生成问题”环节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提出的诸多问题,结合教学目的,确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问题定向。“生成问题”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教师对问题的呈现,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定向问题。
(二)探索问题。
当问题得到了准确的表征和呈现,就进入了“设法求解”的程序。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定向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猜想,设计解决方案;对假设方案、尝试解决问题;对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
在“探索问题”环节中,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问题,教师只需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完善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发展问题。
教授《口语交际“拜访”》一课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交流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问题的深度和宽度。巧妙地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感;超越文本解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生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PBL法”课堂的策略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运用“问题教学法”的课堂需要如下“四要”:
(一)要鼓励学生生成问题
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给予学生心理安全感,让学生勇于提问、敢于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善于质疑的批判意识与精神,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出个人见解。
(二)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生成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一些抠字眼、钻牛角尖之类的问题不是教师所期待的。欲提升学生生成问题的层次性、生成高质量的“创造性”问题,创新性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
比如,如何选定文章思考点?可以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确定不同的设疑出发点:对说明文着重在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掌握上下功夫;对小说则通过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来把握作品主题;对议论文则紧扣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及论证方法进行教学;对散文着重分析立意和灵活的表现手法等,不必纠缠文章的细枝末节。
(三)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着眼点,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发问的时间与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问与求答。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究、亲历知识形成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主人。
(四)要强化反馈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收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较好的注意分配能力,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对学生所作出的反馈信息,教师还应做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思维操作,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积极强化;相反地,教师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会使学生及时改正思维的错误。
★作者单位:江苏灌南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