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公平视角下中美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比较及其启示

2016-05-30邹纯英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

邹纯英

摘要:经过长期发展,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资助主体、勤工助学和助学贷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文章对比了美国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建议从革新资助理念、创造勤工助学的有利环境、提高助学贷款的信用度这三个方面着手,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中美高校学生资助制度;资源配置

教育公平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国家教育资源时,具有同等的机会和权利,主要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最高阶段,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2012年,我国普通高校资助金额达到547.84亿元,比2011年增加33.16亿元,增长比达6.44%,比2006年增长2.27倍,3842.7万名学生享受到国家资助。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全社会对教育成本投入增加,学生资助制度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的学生资助制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资助主体、勤工助学和助学贷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借鉴美国的经验,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推动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走向多元化、全面化和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学生资助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主要是君王和豪臣的个人行为,资助对象多是官宦子弟,资助方式多是供给型,资助范围有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学生资助制度不断地改革调整,经历了“人民助学金及其调整时期、奖学金与助学金并存时期、奖学金与贷学金并存时期、混合资助时期”。1995年,初步形成了“奖、贷、补、助、减”的混合资助制度。经过18年的改革和完善,我国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一制定了现行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在普通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为主体,以“学费减免、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为辅的多层资助制度体系,特别是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对具备入学资格但无力支付学费的困难家庭学生实行先入学、后分类资助的方式,充分保障了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权。

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发展历程曲折,现行的学生资助制度,以政府为主体,兼顾奖学金和助学金,实现“保障型资助”和“发展型资助”的双重结合;对不同高校和不同对象进行区别对待,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在国家有限的财政能力下,为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就业的引导作用。

二、美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由于美苏争霸等原因,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力度,颁布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高等教育资助法规——《国防教育法》,虽然这一法规主要是为了加强国防需要,而且主要面向国家急需专业领域的高校贫困学生,却标志着美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初步确定。1965年,美国政府颁布了《高等教育法》,保障所有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克林顿政府从“直接贷款改革、国家或社区服务项目和学费减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了佩尔助学金的最高额度,降低了斯坦福贷款和福特贷款的利率。2007年,布什总统签署了《高校成本降低和入学法案》,确保每个高中毕业生都能负担起高校的费用,增加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并增加了114亿美元给佩尔助学金。2010年,取消联邦担保贷款,实行新的贷款方案,通过直接贷款计划,保证学生在多种经济形式下获得低利息率的联邦大学贷款。

美国政府制定高校学生资助制度时,多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不同时期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对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公平保障并不稳定。但是在长期的改革和完善过程中,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法案法规,在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方面不断调整投入力度,同时美国社会资助意识比较强、资助主体多样化,企业、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等多方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援。

三、建构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通过对比中美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虽然形式多样、受益人群多,但是在资助主体、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制度方面,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建构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以此带动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革新资助理念,汇集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参与资助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主要依靠政府力量解决。根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12年,政府财政投入资助资金共824.74亿元,占资助总额的73.24%,而学校从事业收入中的支出、金融机构国家助学贷款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等资助资金共301.33亿元,虽然比2011年增长20.36亿元,增长比达7.25%,但是在资助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少。

在美国,除联邦政府外,州及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社会组织、慈善团体和企业等都是学生资助的主体,社会上普遍重视高校教育的发展,资助意识比较强。中国人口基数大,而国家的财政力量是有限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仅仅依靠国家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革新资助理念,实行融资渠道多元化,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贫困大学生入学,推动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如2013年黑龙江省的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共接到捐款890余万元,资助了黑龙江省3220名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大学。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静说,经过9年的发展,“圆梦行动”已经从简单物质扶助,发展到“学业资助、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资助模式。通过设立学生奖助学金、开发勤工助学岗位、采取跟踪方式培养,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改善经济条件。每一个社会组织就是社会关系的集合,掌握着丰富的社会资源,一方面,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经济扶持,另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锻炼机会,提高综合素质。

(二)校内外双管齐下,提供多种岗位,创造勤工助学的有利环境

勤工助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经济上资助的一种方式。通过勤工助学,学生也可以对工作形成初步的定位,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的经济来源。因此,学校和社会单位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岗位,来满足大学生锻炼自我、自立自强的心理需求。现在,我国高校基本都设置了勤工助学岗位,但是岗位少、学生多,造成了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的局面。近年来,社会组织和企业也面向大学生开放了一些兼职工作,但是大多是定单派送、产品促销和人体模特等比较简单的工作,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的工作很少。因此,要倡导学校和社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为大学生勤工助学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2007年,大连理工大学启动“校园淘宝”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闲置不用的物品进行拍卖,八届“校园淘宝”活动总交易额达14.52万元。这是勤工助学制度落实中的创新,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资源、运用自己的智慧,得到经济回报,同时通过预算、摊位申请、买卖交易、决算等,对简单的商业行为有初步的了解,开发了学生的商业头脑。

(三)提高助学贷款的信用度,建立毕业生、学校、工作单位和金融机构的互动反馈系统

助学贷款是一项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高校具体落实的综合性工作。作为一种偿还型资助,在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的基础上,是大范围保障学生入学机会的有力举措,同时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和勤俭节约的品质。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助学贷款。目前,校园地助学贷款制度由于政府行为和商业行为的不一致性,银行付出成本高、回收风险大,缺乏参与的动力、高校资格审查标准不明确、缺乏规范性、学生还款时间短等原因,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北方民族大学助学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该校的校园地助学贷款,从2010年的166人、总额291万元,下降到2012年的92人、总额154万元。截止2013年9月9日,自主还款的学生有490人,逾期还款94人,不良率10.1%,违约率12.3%。而与此相反,生源地助学贷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北方民族大学生源地贷款从2010年的1 734人、总额840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3 219人、总额1 642.98万元。贷款人数和贷款总额两年增加了近一倍。在看到生源地助学贷款优势的同时,也应该提高校园地助学贷款的比重,加强毕业生、毕业院校、工作单位和金融机构四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毕业生和毕业院校的关系,建立工作单位和金融机构的双层联系,在毕业生的工资薪酬中,金融机构按年份或者月份划账,在保证毕业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提高毕业生的自主还款能力,同时也使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推动助学贷款制度的落实步入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刘志民.教育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60-365.

[2]许恒.促进教育公平[D].山东师范大学,2010:25-28.

[3]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生资助工作简报〔2012〕第6期——大连理工大学“五项教育”深化资助育人功能.2012.

编辑/于金苗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市场营销资源配置优化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基于排队论模型的医院MRI设备资源配置分析
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中部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信贷资源配置与我国经济发展平稳性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计划外用工:当代中国史上的一种资源配置形式
杭州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提升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