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国联话的考索、编纂及其意义 (下)

2016-05-30张小华

对联 2016年5期
关键词:联语楹联民国

●张小华

三 民国联话的存在形态、类型、特点民国时期联话蓬勃发展, 联话形态丰富。

第一,刻本。 这是古籍常见的形态,也是民国联话存在的常态。 刻本相对容易搜集。 据笔者目前所掌握资料, 书名中含有『联话』的联话本民国联话约有三十种,如窦镇《师竹庐联话》(十二卷,一九二一年家刻本)。

第二,铅印(石印)本。 晚清民国之际,随着铅印、石印等印刷方式的成熟,以及铅印、石印成本相对较低,故民国时期的联话以铅印本、石印本形态存在的较多。铅印本如金涛《秋海棠馆联话》、杨祚昌《西湖联话初编》等。 石印本如余维翰《福石山庄联话》、陈琰《艺苑联话》等。

第三,活字本。 如孙肇圻《箫心剑气楼联语》(一九三一年线装排印本)、 周宗麟《疢存斋联语汇录》(一九三六年家刊排印本)

第四,稿本。 而以稿本形态存在者,基本为『孤本』,所以传播不广。它们或被收藏于图书馆,并且很多在地方图书馆,或被保存在收藏家手中, 或以遗稿的方式被保存在联话作者后人手中, 故这些稿本状态的联话的获得极为不易。 如杜召棠《负翁联话》、王揖唐《横山草堂联话》。 有的稿本未署作者姓名,因此具体情况也难以考察。同时,稿本用行草和草书写成,也会给录入造成一定的困难。

第五,报纸、期刊形式。 这是民国联话的主要形态。晚清民国时期,报纸期刊这一新的传媒形式纷纷出现,与诗话、词话等批评文体一样, 非常多的联话被刊载在报纸期刊上。 其发表形式多样,或文言或白话。文言形式是民国联话的主要形式, 白话形式相对较少, 白话联话如刘大白《白屋联话》。 或长,或短。 长者如霍北平《养静轩联话》,一万多字,短者如仲寅联话,约两百字。或一次性刊完或多期连载。一次刊完的如林斯陶《陶园联话》,刊于《关声》一九三七年第五卷第十一期,周瘦鹃《平湖秋月联(联话)》刊于一九二八年一月九日第十六版。多期连载如王遗纲《谈虎室联话》,相继刊载于《游戏世界》一九二一年第七期,一九二二年第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期刊出,共八期。 刊载联话的期刊有纯文学期刊,如《学生文艺丛刊》(载有沈明遂《寄尘斋联话》); 有半文学性质期刊,如《紫罗兰》(载有朱涤秋《秋籁阁联话》);有军事类期刊,如《皖事汇报》(载有叶坚忍《共励轩联话》); 有金融类期刊,如《钱业月报》(载有王楚声《渭庐联话》); 有天文类期刊,如《天文台》(载有陈孝威《若定庐随笔· 抗战联话》); 有娱乐类期刊,如《俱乐部》(载有噱公《噱斋联话》); 有时事类期刊,如《中美周报》(载有军君《理发店联话》)。有的联话发表在期刊的联话栏目,如彭佛初《拙盦联话》发表在《余兴》(一九一五年第十期)『联话』栏目。有的则是综合性的,如周瘦鹃《平湖秋月联(联话)》发表在《申报》(一九二八年一月九日第十六版)《自由谈》副刊,严观微《观微轩联话》刊于《学生文艺丛刊》一九三二年第七卷第三期『杂俎』栏目。

除了单行本外,不少民国联话被收集在各种总集、选集或别集中。 因为民国时期的资料量特别大,故此种形态的联话需经地毯式搜索以后才能得以发现。

下面对民国联话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联话的分类不同。 我们可以从范围、基本内容、写作方式、写作目的等角度进行分类。

第一,从民国联话写作涉及的时间范围来看,有断代型与跨代型之分。 民国联话多为断代联话,即记述、评述当时人的联语。 如胡徇遒《幽默的联话》、霍北平《养静轩联话》即为断代型联话。 而陈子展《谈到联话文学》、吴恭亨《对联话》则跨宋元明清,属跨代型。 另外还有如范左青《古今滑稽联话》也属跨代型。

第二,按联话的基本内容来分,民国联话有纪事型、纪人型、谈艺型。 纪事型如陈孝威《若定庐随笔· 抗战联话》、军君《理发店联话》,还有大量的记述城隍庙楹联的。记人的联话则非常多,实际上,记人型联话是民国联话的主体。 如朱涤秋《秋籁阁联话》(《紫罗兰》第二卷第一期)记述了与林则徐、林长民、何绍基、刘壮肃、王闿运、翁同龢等人有关的事情。 谈艺型如陈琰《艺苑联话》(八卷, 一九一九年上海大东书局石印本)。

第三,按写作的方式来分,有论述型、考据型。论述型如陈子展《谈到联话文学》,从楹联的称谓、起源、发展、分类、属对法、写作方式等逐一阐述。 刘大白《白屋联话》则从楹联的界定、格律、起源、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考据型联话如向义《六碑龛贵山联语》,(是书虽名为联语,实则为联话),该书介绍联语甚详,或描述,或引用,或附录,或加按语等,对有讹误的联语加以匡正。

第四,从写作目的来看,民国联话有常识型、 趣味型。 常识型如刘大白《白屋联话》、陈子展《谈到联话文学》。 这二者都在楹联格律、属对方法等方面费墨不少,对人们写作楹联有现实指导意义。 趣味型联话则收集故事性极强的楹联附以适当的点评,助人一乐,也有一乐中达到极强的讽刺效果。 如胡徇遒《幽默的联话》、丁楚孙编《古今滑稽联话大观》、董坚志编著《新编绝妙滑稽联话》、范左青《古今滑稽联话》等。

以上仅就主要分类而言, 实质上以上几种分类难以全部包含民国联话的类别。可以说,民国联话的形态、类型极为丰富,这种丰富的形态、 类别必然有可使其有迥异于人的面貌。 民国联话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报刊化。 如前所述,民国时期是联话的蓬勃发展时期。 蓬勃发展的原因除了楹联批评——联话,自身向前发展的内驱力,也有楹联创作促进的原因。清代中晚期是楹联的鼎盛时期,进入民国,楹联的创作并没有停滞, 楹联的创作给联话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范本,让联话有话可说,有物可言。 这种蓬勃后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就是现代报纸事业的兴盛也直接地推动了联话的发展。 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民国之前的联话约有二十种,民国时期则超过两百种(限于目前情况,没有完全普查,故未能给出准确的具体数字)。 报纸杂志公众性阅读特点,扩大了联话的传播,而传播面的扩大又刺激着联话的创作。

第二,驳杂性。民国联话的驳杂首先表现在其篇幅的不固定。短者不过百来字,刊登在报纸的一个小角落。如雨文发表在《北洋画报》上的联话。 长者则一万多字,还有专门成书者。如余维翰《福石山庄联话》、李澄宇《未晚楼联话》等。 其次体现在载体的驳杂,如前民国联话存在形态中所述,民国联话有刻本、石印本、稿本、铅印本、报纸杂志等。 再次,体现报纸期刊各类驳杂。 刊载的报纸期刊有纯文学期刊、 半文学性质期刊、军事类期刊、金融类期刊、天文类期刊、娱乐类期刊、时事类期刊等。 第四,体现在内容的驳杂。民国联话发表在期刊上,没有经过专门的整理,基本不给楹联分类,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记到哪儿是哪儿。 条与条之间各自独立,互不相干。 王以刚《谈虎室联话》(《游戏世界》一九二一年第七期),第一条写吴善卿写联,第二条写新文学白话联。

第三,世俗化。 世俗化缘于楹联文体本身的特点。 总体来说,楹联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主要用于应酬。 人们的生活中,迎新春、居家、庆贺吊丧等离不开它。 新年用春联,贺婚用婚联,吊丧用挽联,祝寿用寿联,如新屋落成、商店开张等事也往往用联语作装饰等。 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决定了楹联的世俗性,也决定了联话的世俗性。如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说:『联语为吾人每日接触眼帘之物,虽属骈文之余技,而吉凶之礼,酬酢频烦,亦至不可少。 至于登临凭吊,目所接者,亦多悬诵之联。 联语之在吾国,几成为特殊之产物,群众欣赏之工具。』①民国时期大量贴近市民生活刊物出现,这些刊物上刊载的联话必然打上深厚的世俗化色彩。

第四,讽刺性。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整体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状态,内忧外患未曾消歇。 封建制度虽然崩溃,但封建时期旧官场的种种黑暗、腐败、丑恶的情形依然存在。 楹联以其固有的人民性将笔触伸向这些领域,进行无情的批判与鞭挞。联话在记载这些批判性楹联的同时对楹联进行恰当地点评,表现出强烈的讽刺性。如范左青《古今滑稽联话》(上海会文堂书局,一九二九年排印本)、雷瑨《文苑滑稽联话》(广陵古籍社影印本)、董坚志编著《新编绝妙滑稽联话》(一九二四年上海东亚书局本)、许瘦蝶《滑稽联话》(《红玫瑰》一九二四年第一卷第十三期)等。

四 民国联话的价值

民国联话不仅在楹联史、 楹联批评的发展中有着极高的价值, 而且在整个近代文学发展中也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文化价值。

第一,楹联史价值。楹联的起源及其发展是许多楹联批评家们一直思索的问题。梁章钜认为楹联最晚出现于后蜀②, 谭嗣同认为楹联起源于梁代③, 也有人认为楹联起源于晋代。 民国时期的联话作者也一直在努力探讨这个问题。 如,刘大白《白屋联话》:『向来以为联语是起源于宋代初年后蜀孟昶…… 其实追溯它底真正的起源,实在起于六朝时萧齐永明年间沈约、王融、周颙、谢朓等确定四声,创为所谓永明体的诗文以后。 』④陈子展则认为:『追溯它的远源,我以为起于魏晋间人不肯作「老生常谈」,爱说才语,爱作佳对…… 追溯它的近源,就有一些人说是起于五代之末、宋朝之初的桃符题词……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在当时不过视为语谶, 以为天命真有所归, 实则后来的联语就起源于此了。 』⑤

民国联话还就楹联文体、 楹联格律等问题展开讨论。 陈子展认为楹联是一种文学,他称为『联语文学』,刘大白认为楹联是偶体文的一种,有着自己独特的格律。这些探讨,为当代人写作楹联史打下了基础,对研究楹联的起源及发展规律起着借鉴与先导作用,启迪当代楹联学学科建设。

楹联是继诗、词、曲以后的又一古典文学的精华。历经新文学革命,古典文学样式日趋成为学者们专利的今天, 楹联却以它强大的生命力顽强地生存下来, 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 且彰显着古典文学内涵与魅力的文体。 尽管学界有人认为,联乃小道,是『痛苦中的小玩意儿』。 但它却真实地存在,同时丝毫没有没落的迹象,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种文体,不管高雅与低俗,只要它能反映人们的情感,成为记事、抒情、写意、议论的一种方式,我们就必须重视它。

第二,楹联批评价值。民国联话沿袭了梁章钜开启的楹联批评之风且发扬广大。

第三,文学价值。 近几年以来,近代文学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民国联话中保存了大量的楹联品评资料, 既是楹联的批评,也是诗、词批评的延续。 联话的美学标准、批评范畴与诗词的批评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南铮《联话》: 『制长联固要典雅,仍须一气呵成。 若枝枝节节,纵金碧楼台,其如失之呆滞何。 余曩见一联,颇气盛言宜,到底不懈,允推佳构。 其联云: 「倘月前病榻光阴早知今日,拚槐芒勿踏,为尔攀留,省得些魂梦两番,向余泣别,说不尽妻则寡、弟则弱、子则幼、母则殇,只剩飘零双伯仲; 闻天上玉楼风景果胜人间,趁华表归来,语侬消息,倒不如摒挡一切,与子偕行,□ 有个饭同吃、衣同穿、出同游、居同处,依然嬉戏两儿童。 」闻此联为王某所作,王名孝廉,死者则其挚友耳。』⑥一副好楹联的标准,作好楹联的方法。 联话在与诗话、词话的开开阖阖中拓展了文学批评的领域。

第四,文化价值。 民国联话钩沉了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史料,具有自己的文化价值。 民国联话内容庞杂,包括社会状况、学术文化、乡邦掌故、朝野逸闻、民族矛盾、工商经济、市井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民国联话,我们可以取得民国时期人物研究的补充资料。 如霍桂明《养静轩联话》: 『夏瑞芳以手民创成绝大公司,助成我国教育,不惟学界钜子,亦系商界伟人,不幸为人狙击,长才未竟厥施。 悼惜之声溢于中外。 有人挽一联云: 十七年教育权操,钜子成群,出于胯下,东人善贾,入其彀中,怵忌家之指摘藉端,能发能收,笑尘尘陆陆书商, 自我别开生面; 卅二岁菀枯境历,生原突兀,旧迹手民,死亦离奇,构怨民党,藉外兵为公私设卫,议功议罪,听是是非非舆论,知君不愧霸才。 』这则联话将被挽者之身世合冶一炉,不蔓不枝,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夏瑞芳的一些事迹。另外,联话中有大量的寿联、 挽联及其撰写背景资料, 这些资料是编写相关人物系年的重要佐证。

通过民国联话, 我们可以取得民国时期语言学研究的俗语资料。许多的俗语对、谐巧对中包含大量的俗语。 如,刘大白《白屋联话》:『各地方的方言方音中, 往往有同一个字, 在同一句话里面, 而读法不同的。 例如上海的「大(ㄉㄚ)英大(ㄉㄛ)马路」,这是知道的很多。我所知道的,还有绍兴的「大(ㄉㄛ)大(ㄉㄛ)弗大(ㄉㄚ)大(ㄉㄛ)」,以及「钱(ㄒ一ㄢ)清人完钱(ㄐ一ㄢ)粮,几钱(ㄋ一ㄢ)一钱(ㄉ一ㄢ)」。 后一语是同一句话里面,同一个钱字,而有四种读法的。 』⑦

通过民国联话, 我们可以取得民国时期民俗和民间信仰研究的相关资料。 联话之中保存了大量的讲述生子、作寿、乔迁、婚嫁、丧葬等的资料。 如胡徇遒《幽默的联话》: 『废历中元,俗例有施放焰口之举,曾记中委吴稚晖先生有联云: 『「替鬼化緣,或拜李,或求张,拾芝麻湊斗; 随人作福,不争多,不嫌少,尽蜡烛念经。 」又云: 「哼两句大众听听,不因出色高僧,那得请他入座; 弄几文随时用用,祇要有钱到会,何妨借此搭台。」』透过此联话,我们可以了解民国时中元节的习俗。

五 民国联话的编纂问题既然民国联话的价值高, 那么民国联话就值得我们去编纂与整理。

第一,编纂的必要性。除了前面所论述的民国联话的意义, 说明了编纂的必要性之外,我们还必须明白,以下几个因素也同样说明了编纂民国联话的必要性。其一,填补断代联话整理。龚联寿先生编著的《联话丛编》实为煌煌巨著,但相对于整个联话文本来说,实为联话整理的一个开头。且在龚先生整理的联话中,清代联话居多,民国联话仅刘大白《白屋联话》、吴恭亨《对联话》、陈子展《谈到联话文学》、向义《六碑龛贵山联语》、李澄宇《未晚楼联话》等不到十部。这个数字, 相对于我们目前掌握的民国联话数量来说,是一小部分。民国联话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联话包括谈楹联的专著,专门的联谈、联论、论联、联评文章,以及片断式的、零星的论说。 狭义的联话只明确以『联话』命名的著作。 相对于广义的民国联话来说,可用冰山一角来形容。 龚联寿先生为学人开了一个好头,我们有必要沿着先生的路子走下去。 其二,当代民国文献的整理,特别是民国诗话、词话、小说等断代文学史等汇编与整理的成就也要求民国联话的整理工作必须展开。 现有的民国时期文献整理的成果如《民国时期总书目:一九一一——一九四九》(北京图书馆编,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五年)、《民国丛书》(《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上海书店,一九九二年)、《民国史料丛刊》(大象出版社,二零零九年)、《民国人物碑传集》(卞孝萱、唐文权编,团结出版社,一九九五年),《民国诗话》(张寅彭, 上海感知出版社,二零零六年)、《民国学案》(张岂之,湖南教育出版社,二零零五年),以及南京师范大学钟振振教授、曹辛华教授正在进行的《全民国词话》等。 这些成果的出现昭示着,联话整理也是当务之急,且民国联话的整理可以填补民国文献整理的空白,继而可以填补民国联话研究的空白。 其三,近年来,火热的民国文学研究越来越向专门化方面发展,也逐渐出现了一批专门化的成果。 从文学的原生态精神出发,楹联这一块没有理由空白。其四,民国时期联话与诗词话地位的相当,也决定了整理联话的必要性。民国时期联话、 诗话、 词话地位相当的这一点, 可以从联话在期刊中的版面位置体现出来。 民国时期期刊刊登往往把联话与诗话词话排在同一样栏目或同一个版面。如,绣君《轩渠联话》(《游戏世界》一九二二年第八期)接排的是郑逸梅《滑稽诗话》,严观微《观微轩联话》(《学生文艺丛刊》一九三二年第七卷第三期)在杂俎栏目中接排的是胡志霄《吟梅轩诗话》。

第二,编纂民国联话的可能性。 首先,民国文献极为丰富, 大量大型民国文献史料图书的出版, 使我们更便利地搜索到与联话相关的信息。 当前全国不少图书馆藏书目录的电子化, 为我们检索民国联话提供了便利。其次,民国联话的主要载体是期刊,近年来,晚清民国时期期刊的电子图像化,更为我们广泛搜求、普查民国联话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再次,各种诗词文献史料汇编的完成除了为我们提供了文献基础外,还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

第三,民国联话的编纂体例。

《民国联话第一辑》仅仅是民国联话整理的一个开头,是《全民国联话》的起步。在推出《民国联话第一辑》这一小本的同时,我们已经着手民国联话篇目考索、编目、叙录。我们目前掌握的联话约三百种。做完这一步, 我们第二步将对所占有的联话文献的作者、联话形成过程、联话内容等问题一一考证、辨析。 等考辨到一定程度之后,第三步将着手写作民国联话史, 而民国联话史实乃中国楹联批评史的一部分。 现拟体例如下:

1、联话以写作时间排序,写作时间失考者,以作者活动时间为序,并说明之。

2、 凡是出现不同版本的同一名称的联话,综合文本内容合并。作者用笔名的改用本名出现。本名无法考察的,以第一次出现的笔名为准。

3、但凡联话中原本明显错误的标点、字、词、句,一般经改并说明之。 其余异文,仍之。

4、原文有现代标点者,仍之。 原文只有断句出现者,以新式标点断之。参考书目:

①刘麟生《中国骈文史》,东方出版社,一九九六年,据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七版,第一百二十二页。

②「清」梁章钜《楹联丛话》: 尝闻纪文达师言: 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龚联寿《联话丛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二零零零年, 第三百零五页)

③「清」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纪文达言,楹联始蜀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十字。 考宋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 』其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 』此虽是诗,而语皆骈丽,又题于门,自为联语之权舆矣。 (「清」谭嗣同《谭嗣同全集· 石菊影庐笔识》,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一九五一年,第二百四十页)

④刘大白《白屋联话》,龚联寿主编《联话丛编》,江西人民出版社,二零零零年,第四千八百六十五页。

⑤陈子展《谈到联语文学》,龚联寿主编《联话丛编》,江西人民出版社,二零零零年,第五千一百零七页。

⑥南铮《联话》,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五日《申报》。

⑦刘大白《白屋联话》,龚联寿主编《联话丛编》,二零零零年,江西人民出版社,第四千八百八十八页。

猜你喜欢

联语楹联民国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孔府的年节楹联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切瓜分客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青藤书屋联语探疑
我与楹联缘不浅
联语小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