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引领名师成长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6-05-29李明霞
李明霞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吉林 长春 130021)
名师工作室作为高端的教师培训形式在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先后建立,旨在培养更多的名师。名师是培养出来的还是自己成长起来的?好学生是教师教的还是自己学的?从我们的成长经历和感悟应该都能理性判断,好学生主要是靠自己学的,名师主要是靠自己成长的,上升到哲学层面,内因是根据,教师和学校是学生和名师自我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并引领学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作为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更要激发并引领教师走上专业自我发展之路,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路径需要跨界引领名师自我成长。
如何跨界呢?本文以跨界为创新点,以跨界思维寻找工作室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工作室建设与发展基本情况
经吉林省教育厅评审通过,吉林省初中生物李明霞名师工作室于2012年成立,第一周期名师工作室成员共15人分别来自全省各市、县、乡镇14所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是:以课题为引领,营造研究氛围,提升研究水平,锻造教学精品,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论积淀深厚,教学业务精湛,创新意识强,敢于实践探索,甘于奉献的名师团队,把工作室建设成名师成长的摇篮,热点问题研究的中心,优质资源整合的基地,优秀成果展示的平台。
目前已初见成效,本名师工作室立项的吉林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学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与课例研究”已结题,研究方向属于当前教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成果入选《吉林省“十二五”优秀研究成果报告》。本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原有基础上都向名师迈进了一步:晋升为省学科带头人1人;晋升为省级骨干7人;晋升为市级骨干2人;评为市级科研骨干1人;评为市优秀教师1人;成为省市区学科中心组或命题组成员10人;聘为国培特聘专家5人;初次发表论文和参赛获奖2人。已发表《巧用案例构建生物核心概念》等论文5篇,编写出版《学生为本与高效课堂》《从设计教到设计学》《从难点到亮点的微课例》等专著3本,推广教育教学成果。
工作室主持人李明霞多次在各种“国培班”做专题报告,工作室现已有四位成员被聘为国培项目的专家。核心成员黄桂秋在名师工作室开放日活动中,为全省初中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做了“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专题讲座;多次为各种“国培班”做核心概念教学观摩课。2015年10月中国教师报和吉林省教育学院主办了“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建设博览会”,本工作室在大会上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工作室成员交流了“跨界引领名师成长”的经验并获奖,发言稿在2015年11月18日《中国教师报》发表。
二、工作室运行机制与模式建设
名师工作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内驱力,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是必由之路。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理念定位在“建立多元机制,体现人文关怀”上,名师工作室运行既要有外部机制的支撑,又要有内部机制的保障;在内外机制的关系上,二者互补才能使名师工作室的运行取得良性效益(参见表1)。内部机制更为关键,点燃、唤醒、激活教师内驱力实现自我超越。名师工作室自我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管理机制(参见图1)、条件保障机制、活动规划机制、活动实施机制、跨界联盟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
本工作室加强学术领导,聘请全国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占良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永胜教授为名师工作室学术顾问;日常管理任命基地校生物教研组组长龙志杰为名师工作室工作助理;分成各项目组并任命组长实现项目管理。
三、工作室建设路径与特色
名师工作室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然而,工作室如果要走得更远、更持久,就要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内部驱动力。本名师工作室建设实践中探索出两大路径,特色是跨界引领名师成长。
图1 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机制模式框架
(一)依托名优教育资源
依托吉林省初中部教研室和长春市初中教研室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通过长春市初中生物集体备课大会举办吉林省初中生物李明霞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开放日及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积极推荐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吉林省精英大赛,借助省、市教研部门的力量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依托基地校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培训的资源,加强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培训工作。依托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省教育学院举办各种全国培训班主题讲座,扩大名师影响。
(二)跨界引领名师成长
为什么跨界?我国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互联网+”就是跨界思维,跨界思维是创新的原动力,跨界才能让名师超越自我局限。跨界实现了开放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开放性可以引导工作室成员学习和吸纳其他工作室和其他成员所拥有的优秀品质来丰富发展自己或本工作室,激发内驱力。发展性体现的是对工作室活动质量的自我超越,它可以引导工作室成员自觉地反思团队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实现名师工作室自我调整和完善。
表1 名师工作室外部支撑机制及自我运行机制
名师工作室成员是有发展需求的群体,跨界到不同领域、学科、地域、学段、国界,可以与其他优秀的群体碰撞出思想火花,点燃名师工作室成员自我发展的需求。本名师工作室跨领域与吉林教育电视台合作录制微课;跨学科与浙江省杭州西溪学校校长周华松科学名师工作室、与浙江省杭州下城区教科院副院长陈锋科学名师智慧空间站建立联盟,进行跨学科同课异构活动;跨地域与华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校长邹淑君生物名师工作室、与山东省齐鲁名师杨守菊生物名师工作室建立联盟,进行线上交流;跨学段与长春市田家炳中学(原六中)李辉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建立联盟,拟开展初高中衔接的策略研究;跨地域、跨学段与福建师大附中校长温清生物名师工作室建立联盟,共同研讨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还将跨国门邀请优秀校友新加坡初中生物老师周斯扬回国做示范课。
本名师工作室通过依托、建制、科研和跨界激发并引导教师走上自我发展之路,创新点是跨界联盟机制,特色是跨界引领名师成长,努力实现五个跨界:跨领域、跨学科、跨学段、跨地域、跨国门。今后要更加注重成员自我发展的顶层设计,体现人文关怀,唤醒名师心灵,跨界引领名师成长。
四、工作室建设反思与展望
近年来,全国各地名师工作室不断涌现,但是一些地方的名师工作室因其功能不明、运作不力、管理不善、考核不严而未发挥出应有作用,以至“名不副实”甚至“名存实亡”。当前对名师工作室的研究大多由教育科研主管部门以及高校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分析,虽然以观察者身份进行了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但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以主体性身份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相对匮乏,有关名师工作室的理论研究还需要伴随名师工作室的实践探索而不断深入。吉林省名师工作室尽管起步不是最早的,但在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运行模式、培训引领、考核评价诸方面,给予名师工作室政策、经费、保障等外部支持,对名师工作室这个教师成长共同体赋权增能,给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自主培养权、自主管理权、自主研究权,形成了一定特色并卓有成效。但也存在名师工作室经费使用、精力投入及和地方教研部门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以上对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反思,对今后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一)基础教育界、学术界将持续热议名师工作室的建设
全国各地的名师工作室尽管运行模式不尽相同,但名师工作室的相关探索对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确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非常巨大,名师工作室自身也存在着丰富而深刻的学术内涵,名师工作室本土化、特色化的教育改革和尝试,一定会越来越受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国未来的教育家也许就在名师工作室产生。
(二)研究方法的更新将促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全方位的研究
高度相似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形成深入的理论探讨与观点争鸣,更新研究范式和方法论,重新审视名师工作室的创建、运行及内部机制的相关问题,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主体性身份的研究将真正回归对名师培养的本质探索,对名师是自己成长起来的还是培养出来的不断追问,将通过对“名师”的叙事研究、对工作室成员的跟踪观察、对名师工作室建设机制的理论构建而逐步清晰。
(三)重点关注名师工作室在强化教师教育信念方面的功能
名师工作室表面上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目标,实质上却在发挥“名师”对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教育信念引领功能。教育信念是一名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精神动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热爱教师职业,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名师工作室如何强化教育信念将是研究的焦点,相信跨界引领名师成长是手段,如何激发并引领教师走上名师的自我成长之路将是今后制约名师工作室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