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驱动下的初中体育趣味教学
2016-05-28张伟
张伟
【关键词】游戏驱动 初中体育
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123-02
体育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是对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培养。教师将游戏引入体育课堂,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相关体育知识,以游戏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学习,让学生在活跃的状态下全身心投入精力,不仅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将游戏与学习有机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一、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的意义
随着社会对国民体能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加大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力度,从小锻炼学生的体能,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不仅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国民身体素质培养的一大任务。教师将游戏引入体育教学课堂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其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在传统义务教育规划中,体育科目教学长期以来未得到深入重视,学生接受不到系统、专业、正规的技能训练。由于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复杂的体育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难免产生不适应或烦躁的情绪,甚至会对体育课产生抵触心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将游戏引入课堂,通过游戏的方式间接引导、训练学生,有效缓解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二,创造预期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兴趣是推动高效学习的源动力,体育课堂融入游戏往往更富有趣味性,教师以游戏的方式训练学生,利用游戏来强化技能训练,师生在学习与游戏之间增进沟通和理解,不仅有效聚焦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针对一些基本的体育动作,如跑、跳等,教师如果采用单调的跑步训练模式,往往会让学生倍感疲倦,身心备受煎熬。相反,教师将这些基本体育动作贯穿于游戏中,让学生将目光聚焦于游戏,间接接受体能训练,学生的体能素质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提高,创造出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其三,增进师生间的友谊。游戏驱动下的体育课堂通常生机勃勃、兴趣盎然,学生在游戏中找到了快乐,找回了自信。在游戏的引导下,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趣味的引导,劳累的体育训练变成生动的游戏,学生对教师有了全新的认识,师生通过游戏打成一片、达成一致,师生之间的情谊得到培养与发展,从而更乐于参与体育课堂。更重要的是,体育游戏将学生聚集在一起,形成互助合作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增进了彼此的沟通与了解。
二、游戏驱动下的体育兴趣化教学策略
(一)游戏引导,课前趣味热身
课前热身运动是体育课堂必备的环节之一,教师要掌握好课前热身运动节奏,同样可以采用游戏引入、兴趣化引导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开创丰富多彩的游戏模式,让学生在上课前感受到游戏的乐趣。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日常较为喜欢的游戏,如贴年糕游戏等,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让学生在欢快喜庆的气氛中进入新的课堂。此外,体育教师要积极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愿望,明确不同学生的需求,再对应调整游戏方法改变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奔跑抱团,趣味训练体能
体能训练是初中体育课堂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体能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当加大对学生体能训练的力度。然而,传统体能训练由于缺少方法,教师长期采用反复跑步的训练形式,学生的配合度不佳,课堂教学成效低下。教师应当学会开创多种教学形式,引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以游戏驱动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体能训练的快乐。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抱团游戏”模式,通过抱团游戏间接训练学生的体能与反映能力。游戏具体的开展方式为:学生围成一个大圈,沿着一个方向先慢跑,再逐渐加快速度跑,学生一边跑,一边听教师的口令,如“俩俩一伙儿”“三三一团儿”“五五一堆儿”等。跑步状态下的学生听到教师口令立即做出反应,而未能正确做出反应的学生面临淘汰并独自跑200米的惩罚。在此游戏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好节奏,学生圈跑的速度由慢到快,教师的口令也应该从慢向快过渡,这种奔跑抱团训练是对学生体能素质的训练,也是对学生机智反应能力的培养。在抱团游戏的刺激下,学生往往更加坚定奔跑的信心,从而实现体能训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经过抱团奔跑训练,学生的体能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对于传统意义上的800米、1000米田径不再畏惧,跑步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游戏引导,趣味训练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初中体育科目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和方法是学生训练的一大任务。由于立定跳远并非一项简单的运动项目,需要专业的体育技能支持,例如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等。在集中训练学生的腿部肌肉爆发力时,教师引入“蛙跳”游戏,要求学生双手背后、屈膝、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教师的理论讲解与示范动作展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分组并编号,学生3~4人一组,每组学生可先给自己的小组命名,如挑战蛙、永胜蛙、牛蛙等,接着教师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小组蛙跳比赛训练,先设定一定的距离,各小组同时以蛙跳的形式抵达终点。蛙跳比赛是对学生立定跳远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学生从中体会到竞争的乐趣,也更加积极地投入精力。
(四)比赛驱动,开发源动力
体育运动项目通常会形成一定的赛事规模,激烈精彩的赛事往往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调动参赛者的热情,人人都为比赛去奋战,为胜利而潜心竞争。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普遍好战的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比赛游戏,驱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带着一颗必胜的心去参与体育训练,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篮球运动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运动项目,特别是一些关键性动作,如单手头上投篮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但机械的反复训练难免会打消学生配合的积极性,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学生的热情有减无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入比赛游戏,以比赛的方式开发学生持续训练的源动力。例如,采用投篮晋级、20分投篮比赛等游戏模式,要求学生依照正规模式展开训练,学生在比赛中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欲,热情在瞬间得到激发,积极性也急剧上升,他们为了赢得投篮比赛,不仅自觉调整投篮动作,而且主动加大训练强度。在这样的篮球训练课中,每名学生都热情高涨,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投入到比赛训练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特长,创下良好的训练效果。为了训练学生的传球技术与传球速度,教师还可以采用“两人传三球”的游戏,先把学生分组,两人一组,相互之间间隔5~6米相对而立,两人用3个球做原地单手体侧传接球,确保球处于不停旋转状态,最终累计核算传球次数,传球数量最多的小组为优胜小组。这样的传球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传球速度,使他们更加灵活地掌握传球技能,形成篮球运动的基本功,从而为篮球上场运动打好基础。
总之,从小锻炼学生的体能,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不仅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国民身体素质的一大任务。教师要将游戏运用于体育教学课堂,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相关体育知识,以游戏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