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角度进行 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2016-05-28陈意芬
陈意芬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人文性 角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98-01
文言文在语文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文言文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很多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兴趣,甚至害怕学习文言文。原因之一在于教师过于强调文言文的工具性,在教学中过于侧重语言文字方面的教学,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讲解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文常识,翻译字句等。我们必须反思文言文教学现状,在重视文言文工具性的同时,也要看到文言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多从人文性角度去教学,彰显文言文的人文价值。
一、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才会正确分析和认识文言文作品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例如,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完美的生活景象。在桃花源,人们生活幸福,相互关爱,互相尊重,一起劳作。有的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会质疑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社会形态,认为这样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与时代背景,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一个桃花源,进而让学生明白桃花源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理想社会,旨在表达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寄托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这样进行教学,便使学生了解了陶渊明的思想情感,凸显了文言文的人文性。
二、赏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教材中的文言文往往描写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具有坚强勇敢、孝顺、尊老爱幼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中的曹刿是一个爱国、深谋远虑、细心谨慎的人;七年级上册《陌上桑》中的罗敷是一个能言善道、勤劳美丽、不畏权贵的妇女……这些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充满人文气息和人格魅力,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学生可以从中理解古人的精神品质和理想追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赏析文本中的艺术形象,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把握人物的品质和个性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时,教师应把握扁鹊的人物特点,围绕扁鹊的故事进行透彻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有所触动,从而更能理解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历史上关于神医扁鹊的史料故事有很多,如“扁鹊用针刺法救了将要下葬的虢国太子”“扁鹊投石”“扁鹊拜师”“魏文王求教扁鹊”等,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些历史故事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从多角度呈现出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对扁鹊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更好地理解扁鹊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文质兼美,蕴含着许多文化信息。教师可以依据文言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文本内涵。例如,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口技》,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呈现的是口技表演者高超精湛的技艺,从这个角度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我们不难看出,这不只是赞扬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声节目中的口技表演,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民间艺术的神奇魅力。再如,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一课主要论述了作者在青少年时期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教学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与文本对话,积极思考,可以再给学生讲述“程门立雪”等故事,请学生思考这些古代名人为什么不顾路途遥远、条件艰苦,亲自登门虚心求教,并让学生联系现在的学习、生活条件,谈谈自己的感受,帮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从而明白读书须勤奋方能成才的道理,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和困难。
文以载道,教学文言文尤其要重视文化的作用,做到以文化人,善于挖掘文言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受到情感和艺术的熏陶,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文化为依托,体现其中的人文价值。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