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深入浅出”之道

2016-05-28梁武娣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梁武娣

【关键词】深入浅出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27-02

很多年以前,笔者参加了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有幸听到一位优秀老师的一堂优质课,当时本人教学水平有限,只感觉这堂课听下来非常舒服。课后专家在评课时说了一句话:“该老师上课时能做到‘深入浅出地处理问题。”“深入浅出”这个词就悄悄在我的脑子里埋下了种子。去年,笔者上了一节展示课,评课老师也用了“深入浅出”这个词给予肯定,此时笔者记忆深处的某个东西逐渐地清晰起来。结合“深入浅出”的评价,笔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似有所得,感觉好像触摸到了“深入浅出”的意味。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能更好地带领学生体会数学的奥妙。

笔者先说说对“深入浅出”的理解:“深入”就是深入数学知识中的定义、公式、性质、判定等,分析其定义的来由、公式的产生、性质和判定定理的推理过程,简单说就是深入到数学原理当中。“浅出”就是在深入理解数学原理后,总结出简单明了的运用知识的方法。“深入浅出”是一个连贯的过程,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深入”,那么这堂课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折磨,会显得枯燥,晦涩难懂;如果只有“浅出”,这堂课就会显得没有层次、没有深度,就会缺乏数学的味道,也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知识。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深入”呢?

一、深入到定义之中

这种情况多见于几何图形。我们通过定义往往能够理解事物的本质,几何图形中的“定义”通常语言精练,看似简单,有些老师也认为定义的教学很容易,上课时几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了,学生也很容易懂。事实真是这样吗?以“圆”的定义为例,“圆”的定义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就是圆。如果只是把圆的定义这样解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某个长度的点有无数个,把这些“无数个”点连在一起组成的图形就是圆,尽管学生也能容易地了解圆是什么,但这样的教学根本没有触摸到圆的本质。笔者在教学中这样进行“深入”处理:(一)初步“深入”:①既然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而且圆上任意一点与圆心所连接得到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那么圆的所有半径相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条半径就可以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既让学生感受到圆的半径相等这个特征的重要性,又为后续学习等腰三角形作好铺垫,因为在等腰三角形中,是有很多边、角关系的。②既然所有到圆心距离相等(即等于半径)的点都在圆上,那么到圆心的距离小于或大于半径的点又在哪呢?(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在圆内,大于半径的点在圆外,这就让学生感觉到半径和距离的关系是位置关系的关键)(二)在后续教学中再次“深入”:①通过圆中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条半径得到等腰三角形,再结合等腰三角形和圆的轴对称性,推出“垂径定理”及其推论;②结合“全等三角形”推出“弦、弧、圆心角”之间的关系;③结合三角形的外角推出圆心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学生由衷感到这些由“圆的定义”引伸出的知识如此生生不息、环环相扣,学习起来惊喜不断,回味无穷。总之,只有深入到图形的定义中,才能深刻理解图形变化之本质。

二、深入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当中

这种情况多用于代数中的函数。以正比例函数y=kx(k≠0)为例,笔者进行如下的深入处理:(一)初步“深入”:函数中系数k与自变量x之间是积的关系,当k>0时如y=3x,当x=…-3,-2,-1,0,

1,2,3…时,函数值分别为y=…-9,-6,-3,0,3,6,9…,则函数值y是x的3倍,每当x增加(或减少)1时,y相应的增加(或减少)1个k,即3;k<0时如y=-3x,当x=…-3,-2,-1,0,1,2,3…时,函数值分别为y=…9,6,3,0,-3,-6,-9…,则函数值y是x的-3倍,每当x增加(或减少)1时,y相应的增加(或减少)1个k,即-3,所以k决定了函数的增减性以及增减的程度。再对比一次函数y=kx+b当中的常数项b,它与含自变量的项kx是和的关系,b不会影响函数的增减。(二)再次“深入”:研究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还是以y=3x为例,由于每当x增加1时,函数值增加3,函数值是均匀地增长,所以从左往右看,它的图像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同理当y=-3x,由于每当x增加1时,函数值增加-3,则函数值是均匀地减少,所以从左往右看,它的图像是一条斜向下的直线;而k的绝对值还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因此我们还把k称为斜率。

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学习的关键,除上述列举的一次函数外,像反比例函数y=中k与x、y的数量关系;二次函数顶点式y=a(x-h)2+k中a、h、k与x、y的数量关系;一段式y=ax2+bx+c中的a、b、c与x、y的数量关系等,同样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就不再一一论述了。总之,只有深入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形结合,才能深刻理解函数变化的原理、规律。

三、深入到“数学目的”之中

这种情况多用于一些有具体目的性的数学知识教学。以科学记数法为例,笔者在教学时这样做到层层深入:(一)初步“深入”:由于一些比较“巨大”的数,如396000000,书写和计算都很不方便,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问题的目的。需要找到一种和原数相等,又书写方便的记数方法,首先要解决位数问题,怎样解决呢?可以用10n来表示,如101=10,如102=100,103=1000,……那么10n就表示有(n+1)位整数位,此时396000000就可以这样变形:396000000=3.96×108,其中108表示该数有8+1=9位整数位,而3.96×108又保证和原数相等,所以可以用a×10n简单、准确地表示一个比较“巨大”的数。(二)再次“深入”:①a×10n中a的确定:还是以396000000为例,396000000中在零之前的数字369中3之后加个小数点即得a(3.96),a要保证乘10n后要和原数相等;②a×10n中10n的确定:396000000有9位整数,则n=9-1=8,记为108,所以396000000

=3.96×108。如果把396000000记为39.6×107又如何?当然39.6×107也等于396000000,但是其中用107确定整数位的作用已经不清晰了,它受到了a是39.6的影响,这已经干扰了10n的作用,所以a只能有一位整数位,10n才能清晰、准确地表示整数位的位数。通过这样抽丝剥茧般地深入分析,学生对于科学记数法的掌握自然水到渠成。

在数学教学中,又如何做到“浅出”呢?笔者认为,相比“深入”而言,“浅出”则容易处理得多,大多数可以在“再次深入”后小结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总结出相应的运用知识的方法即可达到“浅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浅出”不宜过繁,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总结就可以了。例如,笔者在教学“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时这样进行“浅出”:过圆心、垂直弦、平分弦、平分两条弧当中“知其二、得其三”(注:一种特殊情况除外);又如圆心角、弦、弧、弦心距之间的关系这样进行“浅出”:“任一等,其余都等”(注:同圆或等圆中);再如科学记数法可以这样进行“浅出”:点一点就得a,数一数就得n。396000000正是在3后点一个小数点就得到a(即3.69);数一数有9位整数位,即得n=9-1=8……以上都是“浅出”的典型例子。“浅出”源自“深入”,其中蕴藏着数学原理,又简单易用,在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等各个阶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深入”和“浅出”就像人的两条腿,缺少任何一条腿都站不稳,数学学习也是如此。数学原理的理解和知识的灵活运用缺一不可,既知道“为什么”,又知道“怎么做”的学习才是完整的学习。概而言之,能“深入浅出”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