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中数学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2016-05-28莫德荣
莫德荣
【关键词】任务驱动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16-01
新课改实施以后,如何高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一直都是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基于已有认知基础,通过创设情境展开互动探讨,使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发散与拓展,建构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由此,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以趣味、轻松、短小精悍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目标性、过程性、动态性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探究型任务,鼓励互助探索
探究的过程是学习摸索的过程,也是验证知识、方法、技巧与思路的过程。初中生在面对一个问题时,首先会想到如何解决,然后再进行探究摸索,最后得到知识和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某一课题展开探究,可以是学术性问题、趣味性问题、多解性问题、生活实际问题等,通过猜想、制订方案、展开探究、得出结论、反思总结等,完成探究过程,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创新思维与强化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以“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法”为主题展开探究型任务驱动学习。通过引入数学归纳法,画图分析、猜想、验证,再进行推理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逐步分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将四边形划分为2个三角形,五边形划分为3个三角形……以此类推,将其他多边形进行分解,连接不相邻的两个顶点,发现有(n-2)条连线,得出n边形能分割为(n-2)个三角形,由此猜想,多边形内角和与其边数(顶点数)有关,其大小等于(n-2)个三角形内角和,即180×(n-2)度。接着再引入数学归纳法进行推理验证,让学生领悟推理思想,结合数形结合的理念,动手画图、相互交流与分析,了解到增加一个顶点,就多出一个三角形,也就是多出180°。由此当n=3时,S=180度;n=4时,S=360度;n=k时,S=180×(k-2);n=k+1时,S=180×(k-2)+180=180[(k+1)-2)]。由学生画图、猜想、类推、验证与反思,展开探究型任务驱动学习,鼓励学生互助探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开放型任务,激发创新思维
固定学生的思维和模式,让学生选取特定的方法和技能来解决数学问题,无异于依葫芦画瓢,这也正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新课改实施后,教师要选取开放型教学任务,可以分为主题开放、过程开放、方法开放、思路开放、解决问题的策略开放等,让学生在自主性、过程性、动态性、实践性的开放型任务中,体验、感悟、反思与归纳,提升数学素养。
如教师可以针对“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一开放型问题,展开任务驱动学习。学生们起初思维较为混乱,但在教师引导下选取图形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结合验证型思维,了解到SAS一定全等,ASS在这个角是直角或钝角时全等,在对边(相等角的对边)较大时也全等。又如以“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为主题,展开开放型任务探究。学生分为6人一组,通过猜想、作图、验证、反思与总结,体验任务驱动学习过程。将位置关系分为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三种情况,由浅入深,先分析点与圆,得出点在圆上、圆内、圆外三种关系,结合点与圆的关系,直线与圆可以用圆心与直线的距离作为划分方法,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同样,圆与圆可以基于两个圆心的距离与半径和、差的关系,得出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这几种关系。通过结合开放型任务,鼓励学生全面思考、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实践性任务,强化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也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因此,教师应结合实践性任务,实施任务驱动,鼓励学生在任务驱动模式下,设定主题、制订方案、展开实践、记录数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旋转”这一单元知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多,有银行标志、车标等。这些标志都紧贴生活实际,教师选取“图案设计”这一实践性研究课题,通过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展开任务驱动学习,让学生选取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图案设计,运用到旋转、中心对称等相关知识,全面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综合能力。
总之,任务驱动是对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态度的激励、促进与鼓舞,通过设定不同类型的任务,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探究、促进学生交流与实践,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性、动态性、自主性、思维性、实践性学习过程中,感悟、体验、探索与完善,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