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2016-05-27张红伟
张红伟
摘 要: 随着人类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何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紧跟时代步伐,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领学生进行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的化学课堂学习,让高中化学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是一线化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积极吸取他人的教学经验的同时,自己也要积极思考,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尝试。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改 教学方法
新课改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教材对每位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全新挑战。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自身的存在的一些不足越来越凸显出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新《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贯穿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体现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指出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解决化学问题,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研究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一系列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实现与完善。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使学生真正融入知识海洋中,从而发现新知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笔者结合多年化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及时排除不利于学生认识兴趣发展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自觉学习。高一学生刚接触化学时间不长,对化学颇感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随着高中化学难度的逐渐增大,很多学生常会感到有些化学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高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知识,能力提高得更快。例如对于不同内容,有的使用课件可能效果较好,但有的使用课件适得其反;对于化学演示实验,有的实验教师演示效果较好,但有的通过播放视频效果更好,教师要把握住这个度。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帮助、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原动力。如果教师对学生特别关心,学生也就比较喜欢教师,就会对其所教的课程感特别感兴趣,并特别努力学好这门课程。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要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化学课堂这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翱翔,尽情享受化学带来的快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领航员的作用,引导学生“科学的学习”、“促进学生养成终身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每一位教师都要竭尽全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用爱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探究新知、积极主动地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于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性思想的火花。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四多四少的弊端,即: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学习少;实验讲得多,做得少;学生练习做得多,教师有效讲评少;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太多,学生自主管理探究太少。这样教师疲于讲,学生疲于听,学习效率低下,还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出现不会学习、不能学习的状况,离开老师便无所适从。针对以上情况,为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我制定了以下原则:①要“启发”不要“灌输”;②要“精讲”不要“满堂灌”;③要“引导”不要“代替”;④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悟出许多道理,即做什么事情都要严谨,要遵循科学规律办事,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乃至他们终生都有很大帮助。
四、科学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进步。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随着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让科学探究走进课堂,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根本之路。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尝试。
参考文献:
[1]俞群祥.新课程带来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变化[J].课程改革研究,2007(7).
[2]张海天.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圈,2007(21).
[3]王祖浩,主编.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