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笼子:小布什假名言与真影响
2016-05-27叶胜红
梁 惟,叶胜红
(1.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2.中共贺州市委党校,广西 贺州 542899)
权力与笼子:小布什假名言与真影响
梁惟1,2,叶胜红1
(1.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2.中共贺州市委党校,广西 贺州542899)
摘要:小布什所讲的关于统治者与笼子的“名言”纯属我国网友杜撰,然而它对我国的互联网媒体、教育和学术界乃至国家政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严峻的反腐形势和官民博弈事件的高涨、人们参政议政能力的增强以及互联网迅猛发展造就出大量忠实的网民,是成就小布什假名言真影响的主要原因。假名言真影响的背后是人民热切期盼权力能得到制度的有效约束。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编织出牢固的制度笼子,其次要让“权力”树立法治思维以增强“进笼”的主动性,再次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以盯住“权力”不让它“出笼”。
关键词:“小布什名言”;权力;笼子;法治思维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这就是国内广为流传的所谓的“小布什名言”,它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假名言,称之为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最成功”的谎言绝不为过,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考证它的真实来源以正视听,以及探究这一假名言真影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
一、“小布什名言”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小布什名言”于2002年首次出现在国内互联网中,于2005年第一次出现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它实实在在地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深得国内互联网的传播与热捧
在过去10年中,“小布什名言”无疑是中文互联网上最受关注的热门词语之一,截至2015年6月24日,以“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为词条在百度搜索,可查找到惊人的3 320万个相关网页;以“小布什名言”为词条也可查找到近47万个相关网页。如此多的网页对“小布什名言”加以关注,众多的热门事件都难以望其项背。在这些网页中,绝大多数都十分肯定地把“小布什名言”当真而加以介绍,并对这一“名言”极尽赞美之能事,让不少人看了之后产生深深的共鸣——小布什这话讲得真是太精彩了!有不少网页甚至还配上小布什激情演讲的图片,演讲席、麦克风、听众等应有尽有,这就使得初次看到这一“名言”的人实在是难以怀疑它竟然是假的。显而易见,征服了互联网媒体的“小布什名言”,接着征服广大民众并在国内获得广泛的传播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二)广泛地影响到我国教育和学术界
“小布什名言”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可以从考试试题上窥见一斑。在“小布什名言”问世之后,国内学校围绕它而命题的试题堪称铺天盖地。“小布什名言”成了每一本文科综合复习资料的必备考题,《历史教学》《试题研究》《中学政史地》等名刊也刊载了有关这一内容的试题,典型的考题是:给出“小布什名言”并注明其为小布什所说,请同学们“以美国政治制度设计为例,试分析美国人民是如何实现将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1]。甚至,我国最为严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也参与了这一热点的追逐——“小布什名言”竟赫然出现在2011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测试题的第39题中。虽然该题目的考核形式是选词填空,并没有说它是名言,也没有说它为谁所说,但这已足见“小布什名言”的超强人气。
“小布什名言”对我国学术界的影响可以在学术成果上得以集中体现。截至2015年5月,据知网统计数据,共有221篇文献引用了“小布什名言”,其中博士学位论文3篇,硕士学位论文17篇,报纸18篇,其他学术论文183篇。这些文献分布的年份以及作者对该“名言”真实性所持的态度如表1(凡作者注明该“名言”来自互联网即视其对该“名言”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表1 2005—2015年5月引用“小布什名言”的文献及对其真实性所持的态度 篇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小布什名言”在我国学术界仍很有影响,且绝大多数研究者把它当作真实的而加以引述。经查阅知网的文献可知:发表引用“小布什名言”文章的刊物不乏《红旗文稿》《领导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人民论坛》《求实》等知名刊物;在221篇文献中,绝大多数作者误认“小布什名言”为真而加以引述。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一位斯特劳斯主义者的肖像:哈维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初探》(2011年)具有代表性,该文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谈起,以“美国总统布什曾经这样说到”为开头导出“小布什名言”(没有给出具体的出处),并认为“这种‘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的权力制衡制度便是将君主的权力进行了宪法化,使其成为现代行政权,这正是曼斯菲尔德所关注的问题”[2]。当然,也有个别学者在引用这一“名言”时持谨慎的态度,比如著名学者郭道晖在引用它时就注明它“或系自己杜撰?待考”[3]。总之,我国大量的考试试题和学术著作把“小布什名言”当真而加以引用,反映出2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一些教育机构和学者缺乏对学术研究的严谨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反映了“小布什名言”在我国民众中具有实在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三)深深地影响到我国的国家政治
“小布什名言”在中国的巨大影响集中体现在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上。“名言”中的“统治者”指代的无疑是权力,而“笼子”指代的则是制度,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意味着权力要受到制度的约束、受到民众的监督。“小布什名言”里的政治思想深深地触动了我国广大民众的心灵,进而对我国的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早在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原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在发言时就说到:“权力必须放到笼子里,必须晒在阳光下,必须加强监督。”[4]后来,这一发言迅速抢占了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各地媒体纷纷转载和报道。孟学农所说的“权力必须放到笼子里”无疑是“小布什名言”的翻版,我们称之为“小布什名言2.0版”并不为过。孟学农的发言是“小布什名言”在国内重大政治场合中的首次登场,虽得到了众多的喝彩,不过,这“ 2.0版”还只是主要体现为人民代表的呼声以及媒体的热捧,还没有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是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里的一些表述。如果说十八大报告中的上述论述只是隐约显现着“小布什名言”影子的话,那么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就明显带有“小布什名言”的烙印了。他在该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5]至此,“权力笼子理论”出场了,它的出场无疑可以说是“小布什名言3.0版”的面世。同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时同样强调: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所以“建章立制非常重要,要把笼子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空隙太大,猫来去自如”[6]。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十八届四中全会为落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目标,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此后,教育部等政府部门纷纷提出“把招生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公款消费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评审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浪费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笼子理论”。此外,中共中央党校音像出版社特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知名专家根据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精心录制了一套讲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供各地各部门组织有关主题学习时使用;中国政法大学还组织专家组编写出版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书,深入地解读中央关于“制度笼子”的理论。至此,打造“制度笼子”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抓手,它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中国政治词汇,而打造“制度笼子”政策的背后无疑是“小布什名言”对我国深深的影响。
二、“小布什名言”实为国内网友的杜撰
“小布什名言”虽然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影响,然而事实上它却是一句实实在在的假名言。
(一)国内互联网上流传的“小布什名言”均无法给出其确凿出处
“小布什名言”在国内互联网上得到了十分广泛的传播和十分热烈的吹捧,且绝大多数引用者认为它是小布什的真实讲话。但是,大多数网友只是笼统地提到“美国总统小布什曾说”“小布什总统在一次讲话中曾说”等类似的含糊话语,并没有讲明它出自何时何地或何场合。而在说明它的出处的网上贴子中,这些出处却是五花八门的。其中,比较多的网友认为它出自小布什在2004年美国独立日(即国庆日7月4日)的讲话;有些网友认为它出自小布什竞选(或者上任,或者连任)时的讲话;少量网友认为它出自小布什在捷克的一次讲话。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竟然有少量网友认为它出自2004年小布什对中国网民的讲话(从这个出处可以隐约看到“名言”实为国内网友林楚方“代拟”的小布什对中国网友的讲话稿——见后文论述)。然而,这些出处都无法得以证实。据笔者的努力查找,不仅中文网页找不到小布什的相关讲话稿或讲话的具体出处,而且在英文网页里也无法找到。每一个美国总统公开的演讲稿都是可以在网上查找到的,其中小布什的公开演讲稿都可以在http://www.presidentialrhetoric.com/speeches/bushpresidency.html这个网页里查找到,但里面并没有所谓的“小布什名言”演讲。就连在美国白宫(政府)网站中也无法查找到中国网友所提到的小布什“2004年独立日演讲”,而事实上美国总统以总统身份进行的各种活动及具体内容都是公开发布于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idential-actions这个网页上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部分网友把“小布什名言”当真,但近来年也有一些网友开始怀疑“小布什名言”的真实性了。
(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均不能给出其确凿出处
一般认为,我国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学位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是相对可靠的,尤其是学位论文,因为它们是专门做学术研究的。然而,这些报刊杂志、学位论文同样无法给出“小布什名言”的确凿出处。我们先来看相关的杂志。知网上第一篇引述“小布什名言”的文献是2005年武汉大学的博士论文,作者提供的“小布什名言”的出处为“中国农村研究网(2004-08-21)”,由于没有给出具体的网址,已无从查找。接着,在2006年有3篇文献引述“小布什名言”,其中有2篇对其真实性并不太肯定,只是说它是出自网络的:“在中文互联网有句流传甚广的话,据说来自美国现任总统乔治·布什的某次演讲。”[7]再接着,在2007—2011年引述“小布什名言”的所有文章中都把它当成真的了,但绝大多数没有能够给出此话的准确出处,而是以“美国总统布什有过一个著名讲演”“布什在一次演讲中有这么一段话”等方式来引述该“名言”。我们再来看相关的学位论文。截至2015年5月,在知网上查到,博士学位论文3篇、硕士学位论文17篇引用了“小布什名言”。3篇博士学位论文分别为:武汉大学邓联繁的《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制高点研究——以宪法思维为分析视角》(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朱兵的《一位斯特劳斯主义者的肖像:哈维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初探》(2011年)和西南大学张利洪的《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研究》(2013年),这3篇论文都没有说明“小布什名言”的具体出处。这17篇引述了“小布什名言”的硕士论文,也都没有给出准确出处,大多以小布什“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或“有过一段话”来表示。重庆师范大学付玉凤虽然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重庆晚报改版以来新闻标题的词语运用研究》(2014年)中认为“小布什名言”是在美国2002年国庆日所讲的,并写明其出处“http://zm3.yisou.com”,不过这个网址无法链接,是一个错误的网址。最后,我们来看相关的报纸。截至2015年上半年,据知网统计的数据(很多报纸的文章在知网上无法找到),在《法制日报》《西安日报》等18家报纸上刊发的文章中有引用过“小布什名言”的,这些文章的作者都误认“小布什名言”为真,但他们都没有提供它的出处。
(三)“小布什名言”出自国内网友杜撰为合理的解释
在互联网上,《南都周刊》的官方微博在《2012年最魅惑的谣言盘点》一贴中指出“小布什名言”源自待业青年林楚方于2002年在天涯社区发表的贴子《布什总统在美国国庆日在中国网友会上的演说(代拟)》。依我之见,这一贴子的观点无疑是十分有理的,因为林楚方所发的这个贴子现在依然还能找到,见:http://bbs.tianya.cn/post-no01-23400-1.shtml,贴子共3 000多字,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小布什名言”就几乎完整地包含在里面。在这个初始的“小布什名言”里还出现一个错误的用词——“天花烂缀”,当然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小布什名言”里已不是“天花烂缀”而是“天花乱坠”了。其实,林本人明显地并不想制造假名言,这从“代拟”“中国网友会”等用词中就可以一眼看出,但显然是后来有人把它加以修正并传来传去以至把它弄假成真了。这应该是“小布什名言”的准确出处。这是为“小布什名言”辟谣的第一个材料。此微博发布之后的两年,即2013和2014年,知网上分别有5篇和2篇文章指出“小布什名言”实为林网友所杜撰。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布什名言”完全出自国内网友林楚方的杜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3年虽然已有7篇文章和一些互联网上的贴子对“小布什名言”进行了辟谣,但是知网上仍然还有很多的文章仍继续误认为它是真的(见表1),从中足见它对我国人民的深刻影响。
三、成就假名言真影响的主要原因
“小布什名言”虽假,但它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却是真的。表面上看这是一出荒唐闹剧,但其实它并不荒唐,它是我国特殊时期的特有产物,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腐败案件高发以及社会矛盾凸显,是成就这一假名言真影响事件的主要原因。
(一)严峻的反腐形势和高涨的官民博弈事件是成就假名言真影响的根源
1.面对严峻的反腐形势,人们渴望权力得到有效的制约。“小布什名言”产生于2002年,也就刚好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年。从十六大至今,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腐败案件高发时期,不仅腐败官员的级别非常之高,而且涉案金额也非常之大。以党的十七大(2007年)和十八大(2012年)之间的5年为例,我国在此期间查处了薄熙来、刘志军等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43 759件,结案639 06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8 429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 584人。全国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81 391件,涉案金额222.03亿元”[8]。如果不考虑科级以下干部,仅“2012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 698人……2011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 843人”[9],平均每天就有13位县处级以上干部被查处,官员腐败可谓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十八大召开之后,由于党和国家加大了反腐的力度,落马官员的数量之多、级别之高、涉案金额之巨更是令人咋舌。据报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14年10月底,已有51名副省部级以上官员被查处。其中副国级以上官员3名,中央委员3人”[10]。2015年,截至5月份,西藏“首虎”乐大克成为了“今年(2015)以来中纪委查处的第15名省部级官员。十八大至今,全国仅剩4省份尚无‘老虎’被查”[11]。“塌方式腐败”一倒一大片,反映出我国反腐形势的严峻和权力的任性;而且,“小官巨贪”屡屡出现,一些科级“小苍蝇”也贪污上亿甚至数十亿元。总之,伴随“小布什名言”广为流传的10多年,正是我国反腐形势异常严峻的10多年。对于“小布什名言”,人们以讹传讹,宁愿相信它是真的,这是人们对官场腐败的痛心疾首,进而期望权力得以受到约束的真实体现。
2.面对频发的官民博弈事件,人民渴望权力得到制度的有效约束。过去的10多年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10多年,也是官民博弈事件快速增多的10多年。2002年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之年,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6位,达到了10.2 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也第一次接近1 000美元[12];到了2005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了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3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到了2014年,“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4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36 463 亿元,按汇率折算越过10 万亿美元大关,在世界仍居第2位。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法的测算,2014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7.6 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7.4 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13]。由上可见,1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城市面积的扩大、公路铁路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于是征地、拆迁、民众维权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伴生物。不可否认,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而引进一些污染环境的企业,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以低价向民众征地而转手高价向开发商卖出的“土地财政”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部门和官员以集体之名征地,实则是谋小团体甚至个人之私利。于是,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是民众此起彼伏的抗争和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在这些抗争中,有些是民众以“集体散步”“集体喝茶”等方式与政府进行非暴力的博弈,比如厦门PX事件、广州的哥集体喝茶事件等。但是,这些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官民博弈表现为暴力型的激烈冲突。在这些暴力型冲突中,有些是群体性的官民冲突,比如陇南事件、瓮安事件、乌坎事件、茂名PX事件等;也有些是公民个体与政府(或有政府背景的开发商)之间的冲突,如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唐福珍自焚事件等。大多数官民博弈,不管是暴力型的还是非暴力型的,不管是个体性的还是群体性的,在他们的背后都隐约可见政府权力的滥用以及公权对私权的侵害,因此人民渴望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小布什名言”的出现正好契合了人们的这一愿望。
(二)人们参政议政能力的快速提升是成就假名言真影响的重要因素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这一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整天为解决温饱问题而疲于奔命的人们缺乏心思和精力去谈论、关注或参与国家政治,没有能力追求精神生活上的高要求,而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后,在精神生活上也会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会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渴望。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地提高。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002年为2 476元,在2013年为8 896元;我国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2年为7 703元,在2013年为26 955元*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从统计数据中可知,在2002年至2013年的11年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5倍。尽管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但是我国在过去这十多年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居民收入都得到大幅的提高。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识世界、提高自己,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愿望也会日益增强,人们也会相应地在精神生活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更加注重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尤其警惕来自公共权力的侵害。在此背景下,“小布什名言”的出现正好契合了人们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心理,正好与人们参政议政的渴望相契合,所以它能迅速地以讹传讹,广为大家所熟知。
(三)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造就出众多忠实的网民是成就假名言真影响的前提
“小布什名言”在中国得以广泛而迅速的传播是与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分不开的。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互联网与中国经济一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说到:“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20年来,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现在中国的互联网站近400万家,网民有6亿多,手机13亿用户,智能手机上网用户也突破5个亿。中国的网民数超过了很多国家的总人口数,占了世界1/5左右的网民。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也是很迅速的,世界10强的互联网企业,中国现在有4家,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速度有两位数,而且是以30%的速度递增,这样的速度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14]正是因为我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众多忠实的且关注政治的网民。我国当前的网民与国外的网民有所不同,国外的网民以成年人为主,且大多以购物或关注日常生活之类话题为主,而我国的网民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群体,他们的心智并未成熟,易激进,并且大多以国家政治、热点事件为关注对象。造成国内外网民关注对象有别是有原因的。国外公民社会发展比较成熟,公民有很多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或宣泄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不满,所以国外的网民并不以国家政治为主要关注点;国内情况则相反,由于公民社会发展不成熟,诉求表达渠道不畅,所以网民主要关注点在于国家政治,并以互联网为发泄其对国家和社会不满的重要渠道。不管这分析是否有理,总之,国内的网民大多关注政治事件、炒作政治事件,是我国互联网现在的一个客观事实。而正是由于这些数量庞大、热衷于关注国家政治和炒作政治事件的忠实网民的存在,成就了小布什这一经典“名言”。如果没有他们的“疯狂”传播,就肯定不会有今天影响巨大的“小布什名言”。
四、假名言真影响的理性反思
“小布什名言”虽假,但对我国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却是千真万确的。也许我们不必过多地考究它是真的还是假的,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从这一假名言真影响事件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从而促进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和顺利地实现我国社会的转型。
(一)必须编织好制度的笼子
建设法治国家、对权力进行有效约束的前提是搞好制度建设、编织好制度的笼子。在制度建设上,我国有过深刻的教训。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对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毛主席在1958年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曾说“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我们每个决议都是法,开会也是法……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搞四次,不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15]。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也说:“到底是人治还是法治?实际靠人,法律只能做办事参考。”[15]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无法”思想更是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用“无法无天”来形容当时的中国真不为过。权大于法,以言代法,领导的意见和决定就是法,这本质上就是“无法”,这就是当年中国轻视法制的真实情况。对于新中国来说,轻视制度建设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甚至连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都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文革”结束后,我国走上了制度建设的正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当前我国反腐的严峻形势说明了权力尚未被很好地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该如何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呢?法治的核心在于对权力进行制约。法治起源于西方,西方国家是在体制内实行权力制衡,在体制外通过社会监督,内外兼施从而实现“笼住权力”这一梦想的。权力为什么要制衡呢?因为在西方人的眼中,“政府是必要的邪恶”,是一个“利维坦”——一个强暴而恐怖的半人半兽海怪,它逐杀虫蛇猛兽以保护人们,但同时又要喝人血吃人肉。“利维坦”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没有它,社会就会重新坠入一个弱肉强食的“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战争”的丛林世界,所以社会需要国家这一强大的“利维坦”来裁判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完成公民社会无力承担的公共事业。但是,同时人们又认定“利维坦”与生俱来“邪恶”的一面,如果不对其加以制约,它时刻会危及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为了扬国家之善和抑国家之恶,西方国家普遍把国家权力分割为立法、行政、司法三大块,并使三大权力互相制衡和监督。国家权力被拆分,国家权力作恶的能力就大为减小;进而让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和监督,更进一步降低了国家权力作恶的可能。从目前来看,以权制权确实是人类所发现的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一个有效手段。笔者认为,我们应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内容)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当前我国的行政权一枝独大,而司法权弱化,司法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都受制于同级行政机关。在这种状况下,权力是难以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的,权力是难以被关进制度笼子里的。我国应该通过改革,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司法机关的关系,提升司法机关的权力和地位。
(二)必须树立法治思维
要让“权力”自愿地进入“笼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法治中国建设的难点在于让官员树立法治思维。传统中国是等级社会,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他必须永远遵循先辈定下的“纲常伦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不短的时间之内,虽然封建王朝的统治不复存在,但封建王朝的人治思维仍得以继续承袭,法治思维仍缺乏生存的土壤,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堪称进入了“无法无天”的社会。“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随着改变。”[16]146邓小平这一论述无疑就是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法治建设才算走上正轨。如今30多年过去了,法治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依法治国也已上升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要在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队伍中形成浓厚的法治思维绝非易事。
我国社会法治思维之缺乏以及树立法治思维之紧迫可以在如下3个方面中得以体现。
1.从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上看。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从国务院发布的《意见》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法治思维”已经到了有文必述、有话必讲的程度。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法治思维在当前我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从地方官员的领导方式上看。我国地方官员缺乏法治思维绝非个别现象,一些干部不是依据法律法规想问题办事情,而是习惯于找领导,按领导的指示办事,一些领导干部也习惯于以言代法,办事不依法依规、不讲法律程序。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前“明星官员”仇和就是一个不依法依规办事的典型例子,只要他认定是对的,他就会利用职权强制实施,没有协商也没有公众参与,因为在他看来,如果给民众(刁民)讲道理,等民众接受之时,机会早已错过,所以要敢于冲破“准我干我才干”的约束,只要“没有明令禁止都可以想、可以干”[17],这就是著名的“仇和公理”,然而这是违背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的。公权存在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利益,它只能来自于人民的授予,人民的授予表现为法律的授予。所以,对于政府行为来说,法无授权即为禁止,但仇和却反其道而行之。令人惊诧的是,仇和不按法治思维出牌、不依法依规办事,不仅不碍其仕途,相反他还因此而赢得“有能力”“政绩卓著”等赞誉,从而一路官运亨通,直至省委副书记高位。透过仇和现象我们隐约可见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无奈现实——不以法治思维为官者绝非个案。甚至,不依法治思维办事成为了不少干部官运亨通的“秘诀”。如果说仇和“没有明令禁止都可以想、可以干”尚且可以理解为打擦边球、钻法律空子的话,那么“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甚至高级领导一手遮天、无法无天,根本不把法当回事,法治观念不强,决策不讲程序,办事不依法依规,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18],这种情况就属于执法犯法、绝无法治思维可言了。总之,我国地方官员缺乏法治思维的现象已够严重了。
3.从民众想问题办事情的方式上看。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普法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法治观念仍旧不强,民众之中远未形成学法、懂法和用法的浓厚氛围。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信关系不信法的现象时常出现。有些民众迷信于“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信条,动辄围堵党政机关以“讨说法”和绑架政府;甚至有些民众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丝毫不考虑寻求法律武器来帮助与保护自己,相反甘愿冒着将受法律严惩的危险,以极端的和暴力的手段对自己的仇人,甚至对政府和社会进行报复;在一些偏远村庄,法律的权威让位于族权,恶人治村重新出现。以上现象的存在,说明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的法治思维现状同样堪忧。
面对法治思维普遍缺乏的现实,我国应进一步理顺党与法的关系,以确实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还要加快司法改革,厘清司法机关与党政机关的关系,提高司法机关的地位和司法的公信力。还要官民并重,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既包括普通民众也包括领导干部,尤其不能忽视对领导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一方面,领导干部在树立全民法治思维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一名领导干部的一次带头学法、守法和用法对社会所产生的良好影响将远胜于10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反过来,领导干部的一次以权压法或徇私枉法的恶劣影响将会使数十次的法治宣传教育的成效毁于一旦。另一方面,针对普通民众的法治宣传教育同样不容忽视。宣传的重点有2个:一个是法律知识,另一个是宣传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一些经典法治案例,使民众相信法律、相信司法公正。尤其是后者更为重要,是普法宣传的重中之重。因为经过多年的普法宣传,不少民众不是不懂法,更多的是不信法,即缺乏对政府及司法机关最起码的信任。所以他们一旦遇到事情,不是寻求法律帮助,而是甘愿冒着将受到法律严惩的危险,采取以暴抑暴或打击报复等方式来宣泄心中的怨恨和不满。
(三)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我国从来就不缺乏“笼子”,我国的第一部宪法就是在1954年制定的。但是,那时候连最起码的监督手段都没有,法律和制度必然失去应有的权威,于是法律和制度的权威让渡给了个人的权威,法律和制度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吴邦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上任时就已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然而时至今日,“权力”游荡于“笼子”之外的现象仍十分常见,尤其是“一把手”掌握着过多、过大和难以有效地接受监督的权力。不难发现,上至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下至“小官巨贪”的社区干部,这些“老虎”和“苍蝇”在落马之前有哪个会把法律和制度这些“笼子”放在眼里呢?可见,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仅靠编织好牢固的“笼子”加上“权力”的“自愿进笼”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社会之眼的紧盯之下而不敢做“出笼”之举。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呢?一方面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媒体的“党的喉舌”作用发挥有余,而对权力的监督作用发挥不足。数量庞大的落马贪官中,没有几个是靠媒体揭露的。但令人诧异的是,每每当一腐败官员“落马”之后,媒体马上就会大量报道他(她)包养情人、以权压法、中饱私囊等腐败行为。过往众多事实表明,腐败官员的腐败行为往往早已被媒体或公众所掌握,但却因体制上的原因而不能见诸报端,监督部门也因此而失去了对腐败官员早发现、早预防的好机会。可见,我国一直都没有充分利用好媒体监督这一反腐重器,今后应完善法规法律,让媒体多一点对权力的监督,少一点对官员的歌功颂德。另一方面是要充分发挥公民和民间组织的监督作用。我国要进一步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得到切实的保障。我国还应培育成熟的民间组织,民间组织可以形成强大的民间合力,可以增进社会对权力的监督效力。民间组织不只是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联系的纽带,还能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当前我国的民间组织发展还很不成熟,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能力很有限。培育成熟的民间组织,增强社会的自治能力不仅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一项必不可缺的措施。
综上所述,“小布什名言”虽假,但它对我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却是真的,假名言真影响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是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参考文献:
[1]许军.从2012年高考天津卷第13题看高三复习教学[J].历史教学,2012(17):19-22.
[2]朱兵.一位斯特劳斯主义者的肖像:哈维曼斯菲尔德政治思想初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65.
[3]郭道晖.法治新思维:法治中国与法治社会[J].社会科学战线,2014(6):231-237.
[4]张子扬.孟学农:权力必须放在笼子里晒在阳光下[EB/OL].[2010-03-12].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10/03-12/2166614.shtml.
[5]新华网.习近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EB/OL].[2013-01-2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22/c_114459610.htm.
[6]周文夫.建章立制要谨防“牛栏关猫”[N].河北日报,2013-12-12(07).
[7]熊培云.从法国“街头政治”说起[J].南风窗,2006(7):73-75.
[8]中纪委向党的十八大的工作报告[EB/OL].[2013-08-28].http://www.ccdi.gov.cn/xxgk/hyzl/201307/t20130719_45382.html.
[9]关庆丰.中纪委廉政课顺口溜讽贪官[N].北京青年报,2013-12-19(A07).
[10]李源.数据解析十八大以来51位“落马老虎”群体特征[EB/OL].[2014-11-0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102/c1001-25957349.html.
[11]马学玲.西藏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乐大克违纪违法被调查[EB/OL].[2015-06-26].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626/15/150887_480827358.shtml.
[12]陈启清,庄少君.中国: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审计,2003(24):16-17.
[13]郑志国.理性看待中国经济总量位次跃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3-02(A04).
[14]新华网.鲁炜: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速度绝无仅有[EB/OL].[2014-09-1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9-10/6578603.shtml.
[15]郭道晖.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与法制思想比较研究[J].法学研究,2000(2): 3-13.
[1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17]李桀.仇和动员官员大胆解放思想: 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想可以干[EB/OL].[2008-04-15].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2/7120703.html.
[18]人民网.党大还是法大,习近平用宪法回答[EB/OL].[2015-02-0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205/c1001-26513950.html.
(责任编辑张佑法)
Power and Cage: the False Saying of George W. Bush and Its Impact
LIANG Wei1, 2, YE Sheng-hong1
(1.Party School of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Beijing 100091, China;2.Party School of He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Hezhou 542899, China)
Abstract:The “saying” of George W. Bush about power and cage is a fiction made by china’s netizen; however it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our country’s internet media, education and academia and even the national politics.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anti-corruption, the increasing political ability of the peop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internet develop lots of faithful netizen and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real impact by the false saying of Bush. Looking from the political perspective view, behind the real impact of the false saying is that the people is eagerly looking forward to the constraint of the power by the system. In order to cage the power, first, we should weave a solid cage. Second, the power should establish the rule of law, and it should enhance the initiative of coming in the cage. Third,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of the social supervision; so that they can stare the power and the power don’t dare come out of the cage.
Key words:“George W. Bush’s saying”; power; cage; the rule of law thinking
文章编号:1674-8425(2016)04-0088-09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6.04.014
作者简介:梁惟(1974—),男,广西玉林人,中共贺州市委党校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收稿日期:2015-07-19
引用格式:梁惟,叶胜红.权力与笼子:小布什假名言与真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4):88-96.
Citation format:LIANG Wei, YE Sheng-hong.Power and Cage: the False Saying of George W. Bush and Its Impact[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4):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