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炼狱的才女间谍关露
2016-05-26东方小四
东方小四
她是一个酷爱写作的作家,曾经与张爱玲、苏青、丁玲齐名,但她放下了心爱的笔去完成组织上派给她的任务——当特工、当“汉奸文人”:她写的歌词《春天里》传唱至今;她十分爱美,民国年间就做了隆鼻手术,引来对手落笔嘲笑;她不过中人之姿但妩媚动人,穿旗袍的风情在数十年后依然让人念念不忘……但这些都只是一个侧影,真正的心志高远的她却被误读数十年,极少人懂得。1982年12月,在忍受了36年的羞辱、审查、迫害以及两次共计10年的牢狱之灾、身体偏瘫4年之后,在好不容易得到平反通知仅几个月后,她在北京朝内大街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平房内服安眠药自杀辞世,享年75岁。
她是胡寿楣,笔名关露,正是关露这个名字让她曾享盛名、曾经炼狱,一辈子都在悲情命运里兜兜转转。
1907年出生的她8岁丧父,15岁丧母,此后又因无法接受二姨为她安排的丈夫人选而携妹妹逃婚至上海。在上海,她遇到了有革命倾向的人士杨道衡,他慨然承担起了关露姐妹俩求学的所有花销,当然,在此过程中,两姐妹都受到了杨道衡革命思想的影响。
由于聪慧且努力,关露于1928年考上了南京中央大学,前两年读文学系,后来受宗白华先生的影响,转到哲学系学习哲学和美学。1931年离开大学,先后参加过丁玲领导的“左联”创作委员会的工作,参与编辑《新诗歌》等刊物。关露酷爱写作,创作了一些小说散文诗歌,也翻译一些海外名作;她为电影《十字街头》创作的歌词《春天里》经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谱曲后流传至今。
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关露的成就应不会低于丁玲。她却走上了一条荆棘遍布的艰难人生路。1939年,22岁的关露奔赴香港,在廖承志与潘汉年的直接指示下,回到上海准备策反汪伪政权头号特务李士群。
在此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关露成为李士群与中共的“地下桥梁”,为共产党提供了情报。她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被左联和社会唾弃的人。
随后,她又被组织选派成为一家日本人操纵的杂志《女声》杂志的编辑,目的本是为了与日本共产党取得联系。但她在那里工作的几年,始终未能在此方面取得进展。反而因为1943年8月经组织同意后去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被坐实为“汉奸作家”。
关露后来上了国民党的一份“锄奸名单”,她于1945年9月辗转到达解放区。但正好碰上解放区“整风运动”的审干阶段,不仅面临多次调查、不断被要求写材料,还多次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当众围堵唾骂。从1946年起被各种审查困扰的关露渐渐趋于精神分裂,最后压垮她的稻草是精神恋人王炳南的一封绝交信。两人相识于上海。王陪同周恩来赴重庆期间,与在解放区的关露开始了通讯联系,深觉投契。王炳南拟往解放区确定终身大事,向其直接领导周恩来汇报了此事,但周的夫人邓颖超请王炳南认真考虑:关露的“汉奸”名声太响,而王炳南主要从事的是外交工作,两人结合必定会影响王的事业。王炳南认真思考后,遂发出了绝交信。
1955年潘汉年被冤,48岁的关露受到牵连被捕入狱,两年后出狱:1967年60岁的关露再次被捕,这一关就是8年。再次出狱后的关露已是68岁的老人,她仍一心想要重拾手中的笔,却不幸于1980年偏瘫倒下。
关露在两次狱中生活中都写过不少诗,其中的11首留了下来,最著名的是《秋夜》中的两句:“换得江山春色好,丹心不怯断头台。”她还曾写出“宁为祖国战斗死,不做民族未亡人”这样的爱国诗句。
关露死后,白发苍苍的王炳南,参加了关露萧索的追悼会。他一言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