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雅失落的文明

2016-05-26张钊

雪莲 2016年5期
关键词:斯坦因和田沙漠

张钊

和田团结广场的南端,庄严矗立着一个由石头堆砌的石碑,石碑上用篆体镌刻着八个大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大多数和田人都知道,这八个字临摹于民丰县尼雅遗址的出土文物汉代织锦。而对于尼雅遗址所承载的历史和其自上世纪初发现以来的沧桑变故,未必有多少和田人能够说得清楚。尼雅遗址被中外史学界喻誉为“东方的庞贝”,是和田人的骄傲。作为一名和田人,有必要了解和田自己的历史,当然,更有必要了解尼雅遗址。

依木拉欣与三块木板

历史是喜欢开玩笑的,比如善鄯的甜瓜冠以哈密名;康克尔的岩画冠以桑株名,对此,我深信不疑。历史的一个不经意的玩笑,把被喻为“东方庞贝”的尼雅遗址与一名叫依木拉欣的普通农民联在了一起,而这个联结又是发生在积弱积贫的旧中国时代,这就注定了尼雅遗址自发现之初就劫数连连。

一百多年前,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民丰县还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偏僻村落,在匈牙利裔英籍探险家斯坦因的游记中,被称之为“尼雅绿洲”。在当时的当地,有一名叫依不拉欣的农民,他对于农耕劳作缺乏必要的兴趣,却相信当地关于沙漠中埋有金子的传说,热衷于到沙漠的深处“寻宝”。1900年春季,依不拉欣沿着尼雅河故道再次进入沙漠深处寻宝,在一片连绵起伏的沙丘上,他看到了一座废弃的古老房屋。依不拉欣以为找到了宝贝,禁不住欣喜若狂。但当他翻遍了整个房屋,却只找到一大堆写着奇怪文字的木板,并没有他想要的金子,感到非常的失望。在返回绿洲的时候,依不拉欣从一大堆落满沙尘的木板中随手拿了六块,准备拿回去送给小孩子玩,但在路途当中,依不拉欣因嫌木板太重,而把其中的三块扔在了沙漠中。回到绿洲,依木拉欣把木板送给了小孩作玩具,没过多久三块木板就被毁掉了。

依不拉欣哪里知道,他所发现的古老房屋正是后来被喻誉为“东方庞贝培”的尼雅遗址,而被他扔掉的木板正是被中外史学界所高度关注的佉卢文木简,也正是在他随手丢在沙漠中的三块木板所提供的了线索,匈牙利裔英籍探险家斯坦因才最终发现了尼雅遗址,并从中掠走大批的珍贵文物。这不禁令我想起艾青在他日记中留下的一句话:“蚕吐丝的时候,没有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来”。从真正意义上讲,最先发现尼雅遗址的不是匈牙利裔英籍探险家斯坦因,而是尼雅绿洲的农民依不拉欣。

奥里尔·斯坦因

写尼雅遗址,是绝不能够撇下斯坦因的。是斯坦因发现了尼雅遗址,并把它推向了世界的前沿,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尼雅遗址因为斯坦因的发现而出名;也是斯坦因疯狂盗掘尼雅遗址的珍贵文物,使尼雅遗址遭受灭顶之灾。因为从尼雅遗址盗得包括佉卢文木简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斯坦因成为了世界顶级考古探险家。

19世纪80年代未,英国少尉军官鲍威尔为追捕罪犯到了新疆的库车,在那里,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份手写文书,这份文书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手稿,为公元五世纪的作品,是用婆罗密字母的梵文写在桦树皮上。这份手稿及发现的其他手稿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当时的学术界普遍认为,在中亚沙漠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埋藏有不少古老城市。十九世纪未,到中亚收集考古文物的风潮在欧洲国家掀起。大批的欧洲探险考古者作为帝国主义势力入侵的先头部队,向包括中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纷至踏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法国旅行家杜·兰斯、俄国考古专家克罗门茨等,他们在政府当局的支持下,从中亚地区掠夺珍贵历史文物。在这股探险风潮的引领下,正在已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担任旁遮普学监职务的奥里尔·斯坦因早已按捺不住到中亚腹地探险的念头。,经过他再三争取,终于于1900年3月取得了印度政府当局的支持,在获得一大笔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斯坦因于1900年4月10日,从印度的加尔各答出发,开始了深入中亚腹地的寻宝之旅。斯坦因历时三个月,于7月8日经巴基斯坦从现在的红旗拉普口岸进入新疆南部。

斯坦因是直奔和田而来的。他在1898年8月写成的呈交给印度的建议书中写到:“据历史记载所知,今天和阗地区曾经是古代的佛教文化中心,其起源和特点明显受印度文化影响,近年古代文书、钱币、雕刻等发现已充分说明,经过对这些古遗址的系统发掘,将会得到对于古代印度文化研究极为重要的发现……因此,我计划中旅行的目标是,从考古学的角度对和阗及其周围地区的古代遗址进行考察,寻找能够提示其历史的资料,收集货真价实的古代遗物”。从10月2日到次年的5月1日,斯坦因在和田整整逗留了七个月的时间,其间,他先后考察了约特干古城遗址、热瓦克佛寺遗址、尼雅遗址、安迪尔古城遗址和喀拉墩遗址等和田主要古代遗址,其中最令其兴奋不已的是发现和发掘尼雅遗址。1900年5月2日,斯坦因带着从和田盗掘的满满十二大木箱珍贵文物,从喀什出发,经俄国的费尔干纳顺利返回英国伦敦。

斯坦因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考古学专家,他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专攻东方语言学和考古学,对于历史、地理和测绘知识经过了专门系统的学习。在他来新疆和田进行考古探险前,进行了足足两年的系统准备工作,他出发时带领着近二十名助手和十六匹骡马拉载的仪器和物品组成的探险队。

值得一提的是,斯坦因从塔什库尔干,经喀什、莎车一路南下至和田,所到之处,皆受到当地官员的热情款待和通力支持,即使到和田沙漠深处的探险,也一直有着和田当地官员的帮助。斯坦因在他的游记中这样写道:“地方行政当局所以能从一开始便对我的工作采取同情的态度,应当直接归功于马继业先生为我尽力的结果。他是印度政府驻喀什噶尔的代表,他的个人影响在这个地区的所有中国权贵中举足轻重”。有马继业的大力支持,对于斯坦因的南疆探险之旅至关重要。时值1900年前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运动正在蓬勃掀起,但边疆闭塞,这场反帝的大风暴竟未对斯坦因的行动发生任何反响。另一方面,斯坦因圆通巧诈,精明干练,他深知南疆各阶层人物的心态,懂得巧妙利用昏庸的清朝官吏愚昧无知的弱点。他自称是继承西行高僧玄奘的事业,“搜寻《西游记》中这位伟大取经人已访问过的在和田周围的神圣古城”。斯坦因丰富的沙漠旅行经验和深谙世事的老练攻关手段最终促成了此次成功的和田探险之行。

尼雅的魅力

尼雅遗址是一处旷世罕见的古遗址,是大体保存了十几个世纪前原始风貌的古代居民区。古房址散处于南北二十五公里、东西约七公里的范围内,整体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有十余处房子,北部则三五成群地错落分布着数以百计的民宅和几处官邸。遗址中心有一座佛塔,虽然已破败,但佛韵古风依存。

在古代罗马斯巴达克时期,曾有一城市叫作庞贝培城,后被维苏威火山爆发所湮没,十八世纪中叶,考古学家从千年的火山灰下发掘出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的庞贝培城。尼雅与庞贝培城是何其的相似,人们习惯于用“沙埋庞贝培”或“东方的庞贝培”来称谓尼雅遗址。

1901年1月21日,当斯坦因带领他的考察队和在尼雅征集的劳工随着向导依不拉欣到达沙漠腹地的尼雅遗址的时候,斯坦因的血液几乎凝固了,他不敢相信是自己发现了这个已经失踪千年的古城遗址。在日记中,斯坦因这样写道:“当我漫步于两条平行的蒲草栅栏之间,好像是走在整整一千六百年以前的乡间小路上,使我产生了一种消失了时间观念的奇怪感觉。风吹过它们之间的地面,扫净了各处,展现出了陶片、木碳块以及最后的尼雅居民曾经踩过的腐朽的树叶。在栅栏底部搜寻时,我那根古老的手杖翻动了干死的白杨和果树的枯叶,也许就是从附近一簇簇散立的枯树干上落下来的。在这批古代果园的腐朽遗物中,像在这个遗址其它地点一样,我的挖掘者们可以毫不困难地认出各种果树,比如桃树、李树、杏树、桑树,这些都是他们在自己的家中所熟知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斯坦因和他的助手及雇用的劳工们夜以继日地疯狂挖掘文物。斯坦因的挖掘主要集中在了官邸遗址、居民遗址、佛塔遗址和古垃圾堆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比如木雕椅、汉代铜币、红柳木笔、木筷子、红柳和蒲草编织的木床或吊床、形似热瓦甫的六弦琴及玻璃、漆器和各类织物,还有斯坦因无法装箱带走的古冰窖、仓库、保持原貌的果园、木桥。

在尼雅遗址中,斯坦因掘取最多、考古价值最大的当数写有佉卢文、汉文的木简、皮革文书。佉卢文是公元前三至五世纪在印度北部使用的一种文字,后随佛教西进而成为中亚方言俗语,但在八百年后突然神秘失传。研究佉卢文对于考证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是何其的重要,考古界也因此倍加关注。根据斯坦因的尼雅发掘日记来判断,他第一次尼雅发掘获取的佉卢文木简不下七八百件。目前世界各地收藏的佉卢文大多都来自于尼雅遗址。

斯坦因不敢相信在这寸草不生的沙漠中存在约一千六百年前的古代遗物。当斯坦因把精美的陶器,绚丽的织物、罕见的木雕器和大量的佉卢文木简带回欧洲时,还绘声绘色地向人们讲述沙漠中发现的冰窖、仓库和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中经历的生死搏斗,学术界如听神话一般,人们惊奇地得知,在荒芜的沙漠中,古代竟然有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尼雅的发现,欧洲震动了,世界震动了。

在此后的几年里,斯坦因又先后三次重返尼雅,组织更大规模的尼雅遗址发掘,共发现发掘了遗址四十一处,而掠走的珍贵文物至今没有清单。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先后对尼雅遗址组织了七次科学考察,其中1995年10月到11月的第七次考察是在中日两国考古界联合进行。通过考古学者二十天的系统考察,共发掘登记遗址一百多处,发掘出大批珍贵文物,尼雅遗址考古获得重大突破。其中,在处于尼雅遗址西北部的一处古墓群的发掘中,三号墓和八号墓的发掘成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两个墓都属于一男一女的二人合葬墓,棺中除发掘出了箭筒、弓、经囊、铜镜、木梳等重要文物外,三号棺中出土了写有“王侯合昏千秋万代宜子孙”汉字的锦被;五号棺中还出土了写有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我国古代天文学或星占学上的占辞用语,显然为中原王朝的赐赠品,从而与其他出土的汉晋时代文物一起有力地证明了汉晋时代,尼雅与中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前文所提的和田团结广场南端的石碑篆刻就临摹于五号棺的织锦。尼雅遗址再次震动了世界,地处沙漠腹地、偏远闭塞的民丰县也因尼雅遗址而世界闻名。

尼雅背后的历史

一个曾经“田地肥广,草木绕衍”的富庶绿洲,为何在一夜之间废弃了呢?一个曾经贯通东西、王治有道的边塞城郭,为何会突然之间消声匿迹于沙漠荒野之中了呢?尼雅废墟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这一历史疑问牵动了很多史学研究者的神经。

要回答这个历史性的问题,只能在瀚海汪洋般的历史资料中翻查答案。

《汉书·西域传》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驿长各一人。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戌庐国四日行。地阸狭陿,西通抒弥四百六十里。

参照上述历史记载,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最先就尼雅遗址提出了他的推测和判断。他经过认真地梳理尼雅废墟中发现的佉卢文木简和文物,对照中国史料记载的蛛丝马迹,以及从古到今的于阗与各国相距的路程,王国维推断,尼雅遗址就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精绝国。他的这一论断,几乎无人怀疑。

精绝国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介于楼兰和于阗之间的一个小国。《后汉书·西域传》又记百年之后的东汉初年之事:小宛、精绝、戌庐、且未为鄯善所并。在此寥寥数字关于精绝国记载的史料之后,再也不见关于精绝国的半点史料记录。

从斯坦因在尼雅遗址中发掘的文物以及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尼雅3号墓和8号墓发掘的汉字织锦我们可以判断,精绝国应该在西汉时期比较兴盛,东汉时成为鄯善国属后,开始日渐衰弱,直至东晋时期衰亡。在尼雅所有出土的文物中,没有找到任何唐代的痕迹。唐代时期,如果精绝国或者说精绝绿洲还存在的话,处于丝路要冲的精绝,不可能没有带有唐代痕迹的文物出土。也就是说,在唐代之前,精绝国就已经废弃了,精绝从此为人们所淡忘,历史也就没有记录的必要了。据此,在刘迪、刘逊两位学者合著的新疆历史论著《新疆两千年》中,关于“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路过尼雅称其为‘王治尼壤城”的说法是值得重新推敲的。

那么,精绝国为什么会神秘地消失了呢?我国的学者通过对尼雅佉卢文和出土文物的论证分析,排除了因为自然力、战乱毁灭精绝国的可能,而精绝究竟因何而神秘消失的历史至今没有得到答案。

精绝,这个西域古国,就像一条源于雪峰、渗于沙漠的内陆河,它有值得称赞、夸耀的源头,却没有让人放心的结局。精绝之迷仍等待世人去破解,说不定它就像塔里木河渗入沙漠,又从青藏高原涌出而成为黄河源头的传说一样,在某一天突然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使所有的人都恍然大悟。

猜你喜欢

斯坦因和田沙漠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CITY OFANGELSBY DAVID DAWSON & HATTY LILU
俄藏斯坦因致奥登堡信件研究
穿越沙漠
试论现代维吾尔语和田方言的土语划分
和田学前双语教育实践探索
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