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贫困地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研究

2016-05-26高亚强张兆新

考试周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健康状况贫困地区

高亚强 张兆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由此得到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现实生活中由于高考竞争等压力,由此引发的学生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始终是社会、教育、心理各界关注的热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既是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又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研究成果少,尤其是对于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研究更少。那么,在地区差异因素的影响下,西部贫困县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待研究的内容,而且在检索到的资料中,我们发现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少之又少,这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以西部贫困县古浪县第一中学为例,于2014年11月10日至2014年11月24日,对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以期了解当前农村贫困地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况,探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性建议。

一、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网络测评方式,主要运用上海惠诚咨询有限公司研发的学生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选取其中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MHT)量表,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微机室集体进行测评,量表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8个内容,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测评数据及初步分析

由表一可以看出:古浪一中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心理基本健康的仅占38.16%,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占60.62%,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22%,这说明古浪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者人数较少,但健康人数也相对较少,心理亚健康人数较多,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脆弱;其次,男女生中存在一定心理问题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0.73%和1.88%,基本健康人数分别占43.62%和30.71%,这说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不如男生,这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再者,从年级整体情况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要略低于高二年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高一年级的新生适应性问题,这是高一学生的共性问题,高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和教材难度不断加大、学习压力较大。

表二表明:学生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方面异常人数比例偏高,尤其是学习焦虑在八个测评内容中排在首位,这说明这个问题是全校高中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重视和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这个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中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对学习成绩、理想、前途问题比较重视,心理产生焦虑、恐惧和担忧等压力,也属正常,但一定要引起高度关注。

从家庭结构分析表可以看出:冷淡型、争吵型与单亡型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不论是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比例还是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较高,学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较高,学生的心理较脆弱,其心理发展和学业成绩明显受到干扰,这类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总体分析及结论

1.从测评数据与国内外调查研究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武威市古浪县第一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61.84%,说明我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某些方面存在心理偏常或心理障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22%,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常模,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急需解决,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在学校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发展性和辅导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治为辅。

2.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略好于女生。在学习焦虑、强迫症状、过敏倾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女生的心理偏常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生;但在敌对、偏执方面,男生的心理偏常检出率上稍高于女生,这是由性别差异影响产生的结果。此外,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还发现校园中许多男孩子出现了女性化的倾向,这一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3.高中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等心理困扰,这恰恰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明显相关性。学校以学业成绩作为对学生唯一的评价手段,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为了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有时是以损害身体、心理健康为代价的。此外,高一新生的适应性问题,高二学生的学习压力问题和整个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4.家庭环境尤其是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能从家庭环境中找到根源,家庭环境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性要素。

5.有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的中学生是客观存在的。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些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发展和主观努力而逐渐消失,有些则需要接受专门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才能有效克服。因此,学校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是很有必要的。

鉴于以上问题,今后我们将对测评中凸显的高一新生应的适应性问题、男孩子女性化问题、高中学生的学习焦虑与学习压力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脆弱问题、敌对心理问题、青春期性困惑等问题作为子课题,做进一步具体的研究,以期了解当前农村贫困地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性建议。

此论文为2015年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首批立项课题《农村贫困地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研究》系列论文之一,立项批准号GS【2015】GHB0529。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健康状况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