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有氧耐力多样性教学策略及方法的实践研究
2016-05-26姜海燕
姜海燕
摘 要: 作者就在体育与健康实践课堂教学中拓展耐久跑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的生参与积极性总结了阶段性教学探索的得失。
关键词: 有氧耐力 多样性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一、概念及界定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消除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要包括发展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多采用长跑、长距离游泳等方法。负荷强度为最大负荷强度的75%~85%,心率在140次/分~170次/分,时间最少5分钟,一般在15分钟以上。
二、现状分析
目前学生的耐力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对长跑或长时间的慢跑多表现为抵触、消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长跑活动的单调、乏味、枯燥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体能的不可及。
三、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自我设置阶段性练习目标督促自我练习目标的实现。
1.在发展有氧耐力活动前,为班级整体制定阶段性的学练目标。在课的热身慢跑环节、在不同距离的耐久跑、在形式多变的旨在发展有氧耐力的练习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班级整体、练习内容等因素,提出完成本次(项)练习的时间上、下限(即目标的指定),并在练习期间努力实现该目标,练习结束后通过让学生自我感觉时长和教师公布用时给予及时的反馈。
2.关注个体发展,引导每位学生设置并达成阶段性练习目标。个体不同,体能不同,起始的耐久跑水平也势必不同。在让学生自定练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承担的是指导、点拨和协助检测、反馈的角色。在耐久跑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自定目标,并及时给予有力的有据可依的建议,让学生心悦诚服。
(二)合理安排与设计耐久跑教学
1.按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结合季节特点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规定距离的“常规跑”。
2.以学生喜爱的运动为依托,通过调控运动量及运动强度进行“变相”有氧耐力练习。
四、教学方法
(一)常规跑
学生按体能进行自主分组。练习要求为:“一个都不能掉队”,在教学中教师给予练习用时方面的提示和语言激励;跑的距离在2000米左右,总时间约在15分钟~25分钟内。
(二)变速跑
规定距离的快、慢速定距离跑,一般安排在2000米~2400米;分组按纵队慢跑,队尾沿纵队快速前超作领队的变速跑,一般安排在1200米~1600米;总时间约在12分钟~20分钟。
(三)激趣“变相”练习
1.依次变换领队人员的多种图形规定跑。这一练习对初步接触场地区域及队列变换的初一年级来说,比较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分四是组,组内学生每人负责带队在指定区域中完成两个绕场行进、两个对角线跑、六次蛇形跑后交换至队尾,原纵队中第二位学生担任领头者,依次类推。学生在组织与协作中体会组织纪律与配合协作的角色变换,体验坚持到底,不轻易言败的意志品质。在实践中,此练习方法的效果非常好,总的练习时间约在20分钟~25分钟。
在各种游戏或其他项目的练习中,通过变换分组,变换跑动图形和行进路线,迎面接力跑,搬运接力跑等方法,都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2.在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球类游戏或比赛提高耐久跑的能力。如连续篮球运球练习:绕场慢跑中队尾同学运球跑进,听信号后将球递给前一位同学,自己迅速跑到队前带队慢跑,依次类推……在跑和运球中,学生情感体验与技术改进均能得到巩固与提高。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增加活动的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练习的增多,学生在心理和体力方面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为以后练习耐久跑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采用间歇训练法在游戏中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间歇训练法是一种采用各种强度的重复刺激,并在练习之间按预定计划安排间歇时间,不完全休息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对发展耐力水平非常有效。间歇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有强度、负荷数量、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休息方式、练习组合等。游戏如“接二连三”、“篮球场地线间来回折返跑”等,均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组内的团结协作意识,并在奋勇争先中将各自的奔跑速度发挥到极致。
(四)“心理减负”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改变耐久跑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趣味性,降低心理疲劳程度。
1.情境教学法:将情境教学引入耐久跑练习中,如在耐久跑路线上分别设置文字信息或图片信息,让学生在耐久跑过程中完成相应的情境“任务”等。
2.一定强度的游戏练习法:如4-6小组30米~50米迎面接力比赛、变相贴烧饼游戏、米字格追逐游戏、6-8人一组的篮球抢断游戏,花样跳绳等,以提高有氧耐力素质。
3.变换练习地形跑:如利用校园环境做自然地形跑。在校园内按指定路线进行耐久跑练习;或开展“新铁人5项”比赛,即在跑进路线上设置相应的障碍,要求在途经时需合理越过相应障碍等。如此的设计安排,学生不会再觉得练习枯燥无味,能斗志昂扬地参与老师设计的耐久跑练习,不知不觉地在练习中提高耐力素质。
通过近三年的教学跟踪研究发现: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自定耐久跑项目练习的阶段性练习目标,可以使耐久跑被时常“记挂”在学生的心里、嘴上,成为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避免学生“谈跑色变”的现象;通过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及需求的教学策略的落实,多变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令学生在他们喜爱的各项练习中通过积极参与、阶段性练习目标达成的自我挑战中“不知不觉”逐渐突破个体有氧耐力水平的“瓶颈”,此时学生的练习行动相对而言是主动的、有冲击力的。
通过一个个小的练习目标的实现、通过自己点点滴滴的努力,当学生在每一个学期的始、末,看到自己的耐久跑成绩呈梯度上升趋势时,我想,学生内心的自强、拼搏、进取与自我超越精神和意识会逐渐变得强大——学生面对体育课,面对耐久跑,自然而然地就会多一份勇气、自信和担当。
参考文献:
[1]万兴帅.关于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的创新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9).
[2]秦晓红.发展中学生耐力素质的几种方法和手段[J].体育教学,2001(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