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2016-05-26管逸龙
管逸龙
研究合作学习的著名学者王坦说过:合作学习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课程目标为先导,以全员互动为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小组团体成绩为标准,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统一。
合作学习是课标课程倡导的崭新学习方式。提倡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然而高中生正处在热爱学习的重要阶段,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形式,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加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同学之间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同学团队协作精神,能有效防止个别同学分化成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差生”。
在传统的学习中,少数同学的成功往往使其他同学难成功,那些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同学被看做老师跟前的“红人”,为此,其他同学在学习活动中就明显表现出信心不足。而相比之下,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学习活动被赋予了积极意义。然而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通过互相解释来学习,而同学们在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同时,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详尽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了。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的氛围中,同学们在共同学习交往,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当然,同学们也可以学学以下同学。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在同学们掌握了有理数相关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出了一题:“有一种‘二十四点的游戏,其规则是:任取1—13中的四个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只能有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现有四个自然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写出运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另有四个数3,-5,7,-13,可通过运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写出有关的运算式。”在小组学习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如何计算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后得出如下几种运算方法:(1)3×[4+10+(-6)];(2)(10-4)-3×(-6);(3)4-(-6)/3×10;(4)[(-13)×(-5)+7]/3。例如:在数学高中数学“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时,对于概念性的对称性、顶点坐标等知识,通过老师授课可以使同学们较好地掌握;而对于图像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对称性、增减性等,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合作让每组员分别画出图像,相互比较、分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二次函数图像的有关性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无数学习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则难以有大的进展和突破。因此学习过程中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要位置。如培养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主动提问的习惯;别人发言能认真倾听的习惯;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要保留、要坚持的习惯;小组合作构建知识的意识和习惯等。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其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自然就会有很大的增强。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能频繁地进行小组合作,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学习新知阶段,营造小组学习的积极氛围。在学习结构相似的内容时,放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时,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在对知识进行归纳复习时,组织学生分小组自主归纳。每节课合作次数尽量不要超过两次,同时要给足时间,不可草草收场。
汇报交流时,不仅要让学生把最后的结果说出来,还要让他们把思考、讨论、探究的过程分享一下,这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与其他小组的探讨也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还应注意汇报不应该成为优等生的专利,而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言,哪怕只说一句话也行。这样做,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整体水平才会提高,集体凝聚力才会增强。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不仅绝于同学间的默契配合还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在合作学习中,老师的重心不仅仅是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方案,还要应对在展开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发生的意外。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甚至还会影响同学间的感情。所以老师在展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为同学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当然,同学们也可以主动向老师请教,达到更好的效果。
合作学习既增加了课堂容量,又优化了教学效果,且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指导教师:周明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