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6-05-26王立冬

考试周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凸透镜物理科学

王立冬

1.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人本来就有的一种可贵品质,物理课中要增强学生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索新事物的科学原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物理的强大动力,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必须设计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最容易被内容新颖、方式独特、活动形式多样的事物吸引,一个有趣、充满创意的情境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它不仅能在上课之初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期待,而且能为后续教学开展铺设良好的开端。如我在上第一节物理课“去物理之海冲浪”时,做了“自动上升的小试管”实验,学生多认为小试管会下落或被吸住不动,实验结果发现小试管自动上升了,与学生原先的设想出现了较大差异,在惊讶的同时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如上光的折射课时,设计这样的实验: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一个泡沫塑料,在泡沫塑料上粘贴一条塑料纸鱼,让学生用钢丝刺“鱼”。提起泡沫片时,发现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这样的结果让学生觉得很奇怪,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怎么回事。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诱发学习的内驱力,无疑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下一步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2.重视养成读题习惯,寻找学生思维的突破口

教师了解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从而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习题。一般教师在讲解物理题时,出示题目后,就抑扬顿挫地朗读,虽然教师的语音传递的信息有利于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但是也助长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容易使学生养成审题依赖老师的习惯。而从近几年的中考题看,难点不是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而是情境。而经常有学生遇到较长的题目或者较复杂的说明时,在心理上就或多或少产生畏惧感,学生就很难独自读通读懂题目。在上习题课时,在呈现题目后,就组织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分析,让学生明白,根据“分号和句号”的位置,把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准确找出物理习题中的关键词,就可以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定律、原理解题,比如平衡、光滑、静止、匀速、恰好、最大(最小、最高)、水平等。

3.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教学可以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维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依据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标准进行。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与《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体会其中的有关精神。知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水平、认识水平、理解水平。例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节课,新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显然要求不但知道结论还要进行探究,掌握方法。同时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达到知道的程度。这样我们可将本节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①能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③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具有对科学的强烈求知欲,②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③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本节的教学重点: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难点为: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物理素养。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注意: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最低要求,目标的实现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既全面又兼顾重点,要把握好目标设计的层次性。

4.重视情境再现,生活即物理

物理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我们要将生活中的“物”与科学中的“理”相结合,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明白大多生活现象都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创设生活情境,或是让生活情境在课堂上重现,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思维意识。案例:“观察水的沸腾”的探究实验,上课前,如果老师说“今天我们来探究水的沸腾”,则学生一定不以为然,不就是烧开水嘛,有什么好探究的。那么,这样的开场白就已经失败了。如何在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寻找新鲜元素呢?笔者当时是这么处理的:到我们学校的门卫处,请师傅把锅烧热,然后倒小半杯水于锅中,很快水剧烈沸腾,直至烧干。并用数码相机拍下这段视频。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再现生活情景。先在心理上贴近了学生,同时让学生感到新奇,产生思考:“水没有了,到哪儿去了?”学生很快就想到,变成水蒸气了。笔者顺理成章地引出:“对,液态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这也是一种汽化现象,但我们看到它的过程和蒸发不同,这就是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沸腾有什么特点?”案例2:再比如光速比声速快的典型生活现象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虽说这现象似乎很常见,但初中生可能并不一定真正注意过,可是课堂需要这一现象时,却不一定那么巧,能让这普遍的自然现象重现。其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并记录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笔者当时播放了一段自拍的放烟花的视频,同样的道理,可以很明了地发现是先看到烟花,后听到声音。

猜你喜欢

凸透镜物理科学
只因是物理
凸透镜成像知多少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巩固
小小凸透镜 成像应用多
处处留心皆物理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学好凸透镜 成像点点通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