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5-26魏勇

考试周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情境思想数学

魏勇

1.关于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清楚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要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并且不会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断层的现象。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遵循下面的原则,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生已有知识和原有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把新的东西融入到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也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这样能够使教学效果更令人满意。同时,教师在确定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指出本节课中学生应该了解具备哪些知识,了解哪些数学事实和数学历史,理解相应的数学定义,并且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原理和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本身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了解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遵循数学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还要建立在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教学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那么教学将更有针对性,学生的接受速度也会非常快。教师不能直接照抄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千篇一律,这样教学目标的制定就没有任何意义。

2.利用模式加变式规律性原则进行愉快教学

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是高考决胜的关键。因此,在处理习题配备时,引入新的概念和原理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远离重复而单调的题海,让数学解题变得充满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征服欲,让数学课堂变成学生体验成就感、展示自己的舞台。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使学生对概念和原理获得多角度的深入理解,进而达到灵活运用,在数学技能的掌握中,使学生可以自觉有意识地进行创造,形成自动化。通过一系列变式训练,从而发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所在,让学生通过反思维形成体验。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思维水平的提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体会出“不变”的本质,这种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变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其应变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数学素质有所提升。

3.利用类比迁移原则进行愉快教学

类比法是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记忆力差的学生进行类比教学,更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数学习题及解题技巧都可以用类比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使得每位学生的数学素养都有极大的提高。

4.在知识的总结归纳过程中概括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教材的知识点中,同一内容中可蕴含几种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同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又经常分布于很多不同的表层知识中,以内隐的方式溶于数学知识体系。要使学生把这种思想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应用它解决问题,教师应在单元小结时对数学思想方法作系统整理。概括数学思想方法要纳入教学计划,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有意识、有重点地结合数学表层知识,揭示、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参与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程,特别是章节结束或单元复习时,在对知识复习的同时,将统领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概括出来,增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数学思想一般可分两步进行:一是揭示数学思想的内容、规律,即将数学对象共同具有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的联系,即将抽取出来的共性推广到同类的全部对象上,从而实现从个别性认识上升到一般性认识。

5.利用信息技术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习兴趣不会与生俱来,激发兴趣需要一定的教育情境。现代信息技术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提高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大幅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并且促进由学习知识向培养能力的转化。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可分为认知兴趣和探究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融于一体,以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令学生耳目一新,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例如轨迹问题,学生都会背“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但是印象不深,也不清晰各自的几何意义和作用。若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清楚地展现出来定点是圆心,若改变定长r,即改变圆的半径,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系列“同心圆”,若半径r不变,改变圆心的位置,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系列“位置不同的等圆”。教师适时提出:“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轨迹是什么?”学生立即兴致盎然地投入猜想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定长细绳实验,在纸上画出动点轨迹,并展示一下,最后教师用电脑展示,仍以变化定点距离不变“绳长变”;定点距离改变“绳长不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变化规律,最后再提问特殊情况(包括轨迹是线段、虚迹及立椭圆等)。

6.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教育需要唤醒

不仅要唤醒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育人观念,而且要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卢梭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把教育指导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才会对生活有感受,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教师所设计的教学任务最好能密切联系学生固有的技能点和相关知识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观察、试验、归纳、作出猜想、发现模式、得出结论并证明、推广等。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猜你喜欢

情境思想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