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6-05-26赵玉芝
赵玉芝
1.拼音教学让孩子学会聆听。多为学生提供聆听的机会,分别给学生出示多个音节的读音,让他们仔细地听,把听到的相同之处说出来,这种音素的练习与入门,教师要让学生细细体会。当然这需要大量语音素材与训练时间,在大量训练中,学生只需要说出某种感觉,就是发现。这种细致的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如何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为字母的书写做好准备。让学生自己学会整理,学会加工,学生的任何一个想法都是创造。拼音是字词句之问的联系,拼音与汉字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但是听音识字成了学生过拼音关的基本方法。音节的拼读不可一蹴而就,学习音节的过程中防止模糊。利用一些浅显的谐音笑话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注意力。
2.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现代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整合到一起的教学技术。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传统媒体逐步淡出语文课堂,甚至有的语文教师完全不用教材、黑板等传统媒体,造成教师和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降。正确的做法是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语文教学。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有其自身优势所在,但也是存在问题的。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都认为屏幕阅读与纸上阅读相比,屏幕阅读更吸引人,学生更愿意选择屏幕阅读。但是,他们认为纸上阅读更方便、阅读质量更高。教师如果将学生所学的内容全部由课件展示,幻灯片一闪即过,则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不深,理解不到位,很容易遗忘。学生也没有空闲时间记笔记,结果课后复习时,找不到复习的重难点及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在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教材、黑板等传统媒体,让学生及时记录重点和难点,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这样便于学生整理知识和课后复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3.小学作文儿童化,作文题材必须用儿童自己的语言才能表现出儿童生活的原汁原味。儿童作为社会化过程中的简单个体,积累作文经验,受教师指导和评价影响深刻,让他们远离成人话语习惯和品味,使用和儿童生活题材相和谐的语言形式是当下儿童作文教学值得关注的课题。教师不能忽略儿童现有年龄和身心特点,滥用成人眼光审视儿童生活的意义和情趣。
4.作文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评价。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自己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示出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激发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
5.识字教学要正确认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皮亚杰认为:“七岁这个年龄和形式教育的真正开始是十分配合的。这个时期标志着心理发展的一个具有决定性的转折点。这个时期,在心理生活的任何一个复杂的领域内,无论在智力、情感、社会关系或个人活动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组织形式。这些新的组织形式保证了的一阶段所勾画出来的结构已经趋于完善而且已经获得比较稳定的平衡并且为未来形成了一系列不间断的新构造。”小学生对事物的知觉主要是以整体轮廓为主,对细节的辨别能力较差。其思维从最开始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尤其是在他们到了四年级之后,这种认知特点就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抽象性和具体性将进入一个相对高级的阶段,渐渐学会利用抽象思维思考事物。小学生认知在行为的发展和社会化上具有合作意识,既能把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区分开来,又能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协调。在社会化上,他们至少都同意在做游戏时所必须遵守的某些规则,并且都能保持游戏平等的地位,继而约束自己的行动。因此,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从社会与理智的自我中心状态中解放出来了,而且已经能够发挥对自己行为的协调作用。明确了小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教师就能正确对待学生在识字教学中的表现:学生在辨别和记忆字形时,容易抓住那些笔画简单且看起来比较工整的汉字。对于那些字形复杂、笔画较多的汉字则容易出现错误。教师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增加运用视觉的机会,视觉的敏感度在逐渐提高,特别是感受差别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听觉也在逐渐发展,可以渐渐听明白生母、韵母的细微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认知由最开始的笼统认识到后来的精细认识,开始能够分辨一些细微差别。教师始终都要努力教育孩子尽量运用各种感官接触世界,尤其是对汉字进行认知。这样,孩子的记忆就会得到长足发展。当记忆数量开始增加时,他们会自动地选择进行有意识的记忆,并时常检查记忆的结果。对学生来说,在记忆的选择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多地进行意义识记。意义识记将成为孩子们的主要识记方法,而原来的机械式识记比例在逐渐减小。而且,跟意义识记相对应的抽象识记开始在具体形象识记的对比中逐渐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