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科发展应添“新e”

2016-05-26彭璇

考试周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知识点交流

彭璇

从口耳相传到现在“不出门便知天下事”,e时代里,网络正以一种迅猛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影响生活的点点滴滴。教育也包含在内。美国互联网巨头公司思科公司的总裁钱伯思曾说:“互联网的最大卖点在于和教育的结合。”对于所有学科中与生活最息息相关的语文学科而言,不可能对信息化的发展无动于衷。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生活中被人们应用,对生活、工作、道德修养产生重要的影响。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正是由于语文学科知识所具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特点及由此衍生出的人文性本质,决定了其教学模式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规律揭示,而应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资源,通过学习、指导、实践获得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并反馈于知识能力的提高,自我修养、思想觉悟的提高中,再用以指导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要模式。学生不具有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教学速度的选择权利。课堂由老师主导,学习主体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与此同时,学生与老师的有效互动十分匮乏。虽然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速度,但这种互动是单向且不显性的。课程结束后,可通过作业、测验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对学生不懂的地方加以讲解,特别是针对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加之,学生学习的知识缺乏一个应用平台实践、巩固。知识停留在一种理论意义上,何谈内化成为一种文化沉淀或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然不能真正满足语文的学习要求和任务,我们必须找寻一个新的平台,探索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模式弥补其不足。传统教育不可替代,但与此同时,我们应将眼界投放于另一个教育空间——网络。

网络对教育的参与,使教学资源得以长期完整的保存和共享,无疑在师生间形成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通过网络技术,构建虚拟现实环境,搭建出一个良好的知识应用平台。这种积累和应用间的相互作用,促使学生在技能和素质方面有所提高。

1.有助于师生间的信息传播及互动对时空域的要求完成,便于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

传统教学中的信息传播主要是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它是基于同一时间和空间层面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当堂反应,及时得到教学反馈,并做出相应的教学修改,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然而,除了这种互动本身的不完善(前文中已论述,这里不再赘述)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出现困难外,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由学习经验可知,信息要经过自己的加工处理才能内化为知识,特别是语文这类文科性学科,要求一定延续性和底蕴性,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吸收、消化的时间。因此,学生往往需要二次或多次的学习。这就必须再次接触教学资源。面对面的即时性交流很难利用媒体介质搭载百分之百的教学资源,人类大脑无法将获得的信息立即原文存储。当我们追根溯源找寻最初资料进行再次学习时,却无处可寻。在信息所需的处理时间和信息能被保留的程度间出现了矛盾。

网络互动学习平台依托了互联网这个媒介,可以做到资源的长久、完整保存,使跨时空的交流功能得以实现,从而满足学生知识学习时对时空域的要求。学生课后可通过平台上的资源进行再次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对遗忘知识点的修补;教师上传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完善整个学习过程,并能通过浏览学生反馈意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再作用于教学中。

2.有助于知识共享,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能量和物质是守恒的,因此不可能被放大共享,知识具有非物质性,是可以复制和共享的,并在复制和共享中作用得以放大。而且,知识不会因为多人共享而磨损或产生折旧,不会降低其原有的价值。反而,在共享中促进交流,有可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激发思考和新知识的产生。

网络上的资源不是来自单一的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包含使用该平台的若干老师和学生),十分丰富、多样。教师上传各种教学资源,这些资料可被有相应权限的使用者使用;师生间也可以发起某一主题,并就该主题进行讨论与交流。一系列过程就是知识共享的过程。

网络平台上的知识共享首先可以打破师、生间的身份交流障碍。传统教学中,虽然一直在提倡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尊师重道”思想和现在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高高在上”的地位,以及被分数所控制的学习结果评判准则,实际上,教学并没有脱离教师为课堂的指挥者这一轨道。网络互动学习交流平台构建出一个虚拟的教学空间,自然就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身份限制。教师和学生脱离“发出者”和“接受者”这样一种上下级命令服从关系,而转向平等关系。这有助于实现亦师亦友,消除彼此心理上的交流障碍,做到无障碍交流,充分了解对方的期许与需求,弥补课堂互动的不足,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共享也可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由于语文放眼于人文性的教育,要求在学习时应畅所欲言,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形成独立思想和人格,从而提高人文素质。目前的语文课堂,生生互动并未形成,师生互动在进入中学教育后可谓少之又少。虚拟的网络,能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表达自我和发展自我。

3.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与交融,便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

语文学科具有知识量大的特点:无论是电视中的广告词,或者公园风景引发的感慨,抑或是物品的产品说明书,等等,生活的点滴无不涉及语文知识点。知识量大并不意味着杂乱无章。语文知识点也有自己的系统,并且和任何学科一样,最佳的学习方法也是进行系统的学习,透彻的理解,并在知识点上进行升华和提炼,从而达到人文性的要求。

网络,可将庞杂的知识通过资源整合等有效途径进行系统划分,使学生能透彻学习。在理解该知识的同时,获得思维的拔高。这时,知识的获得就是本文在开篇提到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它是教师单向传输难以达到的。网络,满足了为系统学习提供资源和所需的交流的要求,学生通过在网络上的学习和拓展、交流和互动及知识应用,掌握一种“渔”的方法和思路,而不仅仅是一只“鱼”的财富。

网络学习促进了“合作学习”的形成。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很多网络学习平台的互动讨论中,往往老师会提出一些比较有争议而没有标准答案的话题,促使学生分为两组或多组参与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争辩出一个胜负,重点是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合作并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激励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加深了学习成果的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平等意识等,从而培养了素质。

可以说,借助网络的东风发展语文学科,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一种要求。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知识点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