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学教育变革
2016-05-26王文娟
王文娟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对于正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教师而言,如果延续以前的教学思想,必然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因为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单纯的课堂知识传递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相反,需要通过改变知识传递的渠道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水平。近几年提到的“可汗课堂”“慕课”“微课”就是“互联网+”背景下的产物,很多学校也正在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
我们知道学习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而“翻转课堂”便是将这两个阶段进行了颠倒,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即“微课”,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教学形式,例如小组讨论、做作业、教师单独辅导等,完成知识的内化。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改变了教学流程,更新了学习理念,打破学习的时空界限,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探究中完成知识建构。而教师则从传统课堂中的讲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设计者,这也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虽然“翻转课堂”的实践才开始,暂且不说它的成效会如何,但在教学中互联网的作用是无容置疑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整合;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互动教学体系;利用“互联网+”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链接: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