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麦克阿瑟
2016-05-26魏得胜
文明不同,结果自然迥异
魏得胜,山东人,作家、学者,著有《历史的点与线》《另类人生》《风中的文化帝国》《历史深处话名著》等。
不同的价值观念之下,人们对同一种行为会有不同的评 价,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战争之中,善待自己做了俘虏的士兵与战友,有着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更有着人性的美。人类使暴力下降的历史,应该是一个从自己的亲人向外扩展的历史。
汉武帝派李陵征伐匈奴,李将军因寡不敌众,沦为战俘。先不说李陵投降一茬,仅因他打败仗一节,皇上就将其一家满门抄斩。李陵一寒心,这才归顺匈奴。此时,李陵家已是无门可抄、无人可斩了,否则,皇帝非来个二度抄斩不可。也因此,汉武帝心中的一口恶气正不知如何化解。
一天,茬儿终于有了,汉武帝召集群臣,召开了一个李陵罪行揭批会。一把手之所恨即群臣之所恨,这是集权社会的“优良传统”之一。意外的是,群臣中竟有一个持不同政见者,他就是史学家司马迁。他在李陵揭批会上说:“李陵我是比较了解的,他上忠皇帝,下孝父母……你们想想,李陵才带着几千人的部队,其结果可想而知……但作为军人,李陵为国家战斗到最后一刻,也算尽职尽责了。我猜想,李陵的投降,或有寻机将功折罪之意。”
汉武帝说:“你怎么知道李陵或有寻机将功折罪之意?李陵通敌,你通李陵,司马迁,你存心要颠覆我们的政权吗?”这还了得。汉武帝终于有了再出一口恶气的机会,一刀把司马迁给骟了,算是他为战俘辩护的惩罚。
说到战俘,我想起《失败者的荣誉》一文,是说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文章不长,偷懒录下: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在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上午9时,最高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出现在甲板上,这是一个令全世界为之瞩目和激动的伟大场面。面对数百名新闻记者和摄影师,麦克阿瑟突然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举动,有记者这样回忆那一历史时刻:“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代表盟军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时,突然招呼陆军少将乔纳森·温斯特和英国陆军中校亚瑟·帕西瓦尔,请他们过来站在自己的身后。1942年,温斯特在菲律宾、帕西瓦尔在新加坡向日军投降,两人都是刚从战俘营里获释,然后乘飞机匆匆赶来的。”
可以说,这个举动几乎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惊讶,都嫉妒,都感动。因为他们现在占据着的,是历史镜头前最显著的位置,按说该属于那些战功赫赫的常胜将军才是,现在这巨大的荣誉却分配给了两个在战争初期就当了俘虏的人。麦克阿瑟为什么会这样做?其中大有深意:两人都是在率部苦战之后,因寡不敌众,没有援兵,为避免更多青年战士的无谓牺牲.才忍辱负重放弃抵抗的……然而,在这位麦克阿瑟将军眼里,似乎仅让他们站在那儿还嫌不够,他做出了更惊人的举动——
将军共用了5支笔签署英、日两种文本的投降书。第一支笔写完“道格”即回身送给了温斯特,第二支笔续写了“拉斯”之后送给帕西瓦尔,其他的笔完成所有手续后分赠给美国政府档案馆、西点军校(其母校)和其夫人……
麦克阿瑟可谓用心良苦,他用特殊的荣誉方式向这两位尽职的落难者表示尊敬和理解,向他们为保全同胞生命而做出的个人名望上的巨大牺牲和所受苦难表示感谢。
就思想出发点而言,司马迁与麦克阿瑟善待战俘的言行基本是一致的,但结果正相反。我们不知道在麦克阿瑟之前,美国有没有类似善待战俘的经典故事,但至少看到了麦克阿瑟在这方面的人性之美。今年4月20日,当伊拉克战争中被俘的七名美军战俘回到美国的时候,他们在机场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次日,总统夫妇接见了两名战俘代表……
有人或许不同意我做这样的对比,说司马迁与麦克阿瑟所处的时代相差甚远,文明不同,结果自然迥异。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对待失败者或为失败者辩护的问题上,中西方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直接说,这是一个文化观念之差,也正是文化传统在起作用。
(选自《三湘都市报》2003年5月7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