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教师六种意识

2016-05-26訾晓彬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乡土乡愁意识

訾晓彬

一、 乡愁意识

时间匆匆,在这个乡村全然凋敝,城市无极膨胀,传统文化日渐衰微,天人割离,所有的人都感叹自己是“故乡的人,他乡的我”的今天, 我们已是知城不知乡,那些乡音、乡貌、乡俗等都已渐渐消逝。近两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建设美丽乡村要留住乡愁、记住乡愁,家乡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瞬息变化,都是乡愁尽显,尤其是人口迁移、城镇化、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变异都蕴藏着乡愁教育价值。开发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过程就是追寻“乡愁”的过程,无疑会唤醒教师的乡愁意识,无疑会触碰教师灵魂深处的良知、责任与担当,这种体验获得是其他任何途径都难以相比的,它是一种内驱式的自我生成教育,对教师的情感升华、价值观的再形成意义深远。教师的行动无疑是留住乡愁,记住乡愁的风向标。

二、 专业意识

开发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既可以将教师所学地理专业知识、技能得以巩固、提高,又可以在实践中强化地理专业意识:观景(物、事件)——知地——析因——究理——懂法——做人。例如,2016年1月24日,全国各地经受寒潮袭击,神木县降温至-24.7℃,近几年少见,地理课上,我灵机一动,“这不是降温,这是在降高考地理试题啊,请问:影响的天气系统是什么?描述降温的原因?探究降温对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做好哪些防寒措施?”

三、 借力意识

开发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教师而言,可以培养借力意识。一方面,借助于导师、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巧妙嫁接,解决教师个体无法完成或完成效果不好的工作,也可以直接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利于教师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借助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特有的亲切、可触摸的优势,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课堂活力,达到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校门口附近对校园位置、方向判读;在绿化带进行植被种类划分;在水房对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在1号通道观察地表水状况;对建筑物墙面、地表的岩石分类,借力神木中学校园内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兴趣浓,效果也好。

四、 课程意识

教师在开发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编写并开设校本课程,既能检验研究成果,又能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同时进一步理解课程的内涵(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一切自然及社会资源的总和),强化课程意识。例如,我校在编写和开设了校本课程《旅游在神木》后,一致认为,校本课程是国家、地方课程的重要的、有益的补充;所有服务于地理教育教学的、有形无形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地理课程是地理教育教学的载体。

五、 创新意识

开发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极为有利。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永远有新意,但又极其大众化的研究课题,所以要求教师在内容、手段选择上,理论、原则探究上,成果推广等方面都有创新。例如,开发地理教师本身这一隐性的课程资源就是开发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最大的创新。教师的人格品质、已有经验、专业素养、家国情怀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极大,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教师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展示、应用,既可以作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熏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地理的意识与情感,做一个真正的地理人、社会人。

六、 视角意识

开发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过程,是与地理环境亲密接触,与学生、志愿者、家长等各类人员深入合作,与隐患、意外、自然灾害等困难正面交锋的过程,是对地理专业知识、技能全面挑战,对国家、地方课程与乡土资源精心整合的过程,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工程,可以培养教师的各种地理视角意识,生活视角、乡土视角、实践视角、综合视角、环保视角、可持续发展视角、区域(空间)视角、因果视角等。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中学

编辑 张晓楠

猜你喜欢

乡土乡愁意识
乡愁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乡愁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回头一望是乡愁
乡土分外妖娆
消防意识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