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教师永远“在路上”
2016-05-26周卫军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4期
周卫军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教育的关注较为密切。有些代表委员呼吁加强学校责任和课程设置,如呼吁京剧、书法进课堂;建议将毒品预防教育写入中小学教科书;将中医文化教育纳入到孔子学院课程;建议国学设为一级学科等;也有代表委员在呼吁给学校“减负”,给教师“减负”,别把什么责任都推到学校和教师身上。
代表们的呼吁,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也是对我们教师的一种要求、期待或者理解、支持,对此,我们应以平常心来看待。不管是强化责任、“增负”也好,还是提高地位待遇、“减负”也罢,最关键的,还是要我们教师努力做好自己。其实,说得不好听一些,教育工作还就是一项良心工程,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增加再多的京剧、书法、国学、素质教育课程都没用;如果教师专业功底扎实,能力素质过硬,师德水平高,那么,就算给他们“减负”,也定不会影响他们对学生的精心付出。
笔者认为,不管是在条件优渥的城镇,还是在偏僻艰苦的乡村,只有教师树立起永远“在路上”的意识,才能使教育成为令群众放心的事业。
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学识、突出的教学能力,有爱心、细心和耐心支撑的奉献精神、价值追求,始终行走在坚持素质教育,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上,那么,又何须代表、委员们总是呼吁强化学校、教师责任,纠结于给教师“增负”还是“减负”呢?又何须总是担心得不到家长、社会的认可,抱怨尊师重教氛围全无呢?
做好自己,永远奋斗在教书育人的正确道路上,我们教师便能始终无愧于心,便能堂堂正正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作者单位 湖南省武冈市稠树塘镇中心学校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