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热病人病因判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应用研究

2016-05-26孙小平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发热应用价值

孙小平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广东 汕头 515041)



发热病人病因判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应用研究

孙小平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广东汕头515041)

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病人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发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20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分别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液标本实施常规检验及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细胞的细胞形态学变化,计算形态异常检出率,并分别比较其Hct、RDW-SD、MCH、MCHC、MCV的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外周血细胞异常变化检出率为60.0%,对照组仅为7.5%,其中,白细胞变化、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异性淋巴细胞变化、异常细胞等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Hct、RDW-SD、MCHC、MCV等指标的检测结果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标本的血细胞形态进行观察,能够对发热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判断,一定程度上明确患病的原因,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发热;血细胞形态学;应用价值

发热是门诊住院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病因比较复杂[1-2],对发热原因的有效判断是对症治疗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一些恶性病变或者对患者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引起的发热,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可能影响其治疗和预后效果。发热时,患者的血细胞数量、形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虽然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各种血液指标水平的检测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但在病因诊断上比较困难。本文就广东省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发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广东省汕头市龙湖人民医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发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常规体温检测、症状询查、病原学检查等确诊,且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发现,其有血三系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的表现。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半年内有使用影响血细胞功能相关药物的患者。200例患者中,男111例,女性89例,患者的年龄在12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9±3.7)岁。另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200例作为对照。其中,男109例,女91例,受检者的年龄在12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6±3.5)岁。两组受检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在清晨空腹条件下采集1 mL静脉血,并将其置于真空管中,与其中的EDTA-K2抗凝剂混匀,备用,分别做常规检验及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在显微镜下对患者血液标本中的细胞量进行计数,自然干燥后,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的要求[3],对其进行染色(染色剂为瑞氏染液),制备血涂片,通过显微镜对血细胞进行分类观察、计数,并了解其形态、大小、染色情况等。

要求所有检测均在1 h内完成,检测中用到的检测仪器包括:日本奥利巴斯公司生产的BX-35型显微镜;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C-3000Plus型全自动三分群血液细胞分析仪。

分别记录两组受检者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情况以及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细胞体积(MCV)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的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别观察两组受检者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观察组异常变化检出率为60.0%,对照组仅为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白细胞变化、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异性淋巴细胞变化、异常细胞等的检出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情况比较  单位:n(%)

比较两组受检者的红细胞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可见除MCH外,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受检者红细胞相关指标比较

3讨论

临床实践研究证明,患者发热的时候,其细胞的数量、大小、形态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并随着病情的发展而改变。常见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内容主要针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4]。

本文对200例发热患者和20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液形态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检测率以及Hct、RDW-SD、MCHC、MCV等红细胞相关指标检测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情况进行分析,白细胞形态的改变包括中性粒细胞毒性与淋巴细胞等变化,可以提示肺炎、支气管或者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的存在[5];红细胞的改变则能对贫血的类型进行判断,大细胞变化一般与巨幼贫血有关,而小细胞变化则与缺血性贫血息息相关;观察组患者中异常检出率最高的是异型淋巴细胞,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出现多以病毒感染为主要原因,可以对流行性感冒、百日咳以及麻疹、肝炎、出血热、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传染性疾病进行判断,一般其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的情况下,可基本判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当其比例在10%以下的时候,则提示为其他病毒感染[6]。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匀、细胞空泡变性、核变性或者有中毒颗粒出现等都属于异常细胞形态变化,能够对其引发的寄生虫感染、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等进行判断[7-8]。

对患者的Hct、RDW-SD、MCH、MCHC、MCV等红细胞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见,除MCH外,其余四项指标均显著升高,则提示其与发热的产生及病情变化存在一定关系,但是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同时受到其本身操作情况、原理等的限制和治疗中细胞形态变化的复杂性影响,可能在分类分群中出现假阳性情况[9-10],影响检测准确性,需要进一步分析。但总的来说,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可以为发热患者的病因分析提供指导,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温锦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9):283-284.

[2]毕召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12,33(9):1835.

[3]陈艳.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23(7):55.

[4]符志刚.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仪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181-182.

[5]董焕杰.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5(31):159.

[6]雷健.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12(36):268.

[7]蒋彬.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发热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667-2668.

[8]倪天平.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在319例发热病人中诊断价值[J].医药与保健,2014,25(4):35.

[9]郭明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2(17):3441-3444.

[10]MATSUSAKI M,KADOWAKI K,ADACHI E, et al.Morph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evaluations of 3D-layered blood vessel constructs prepared by hierarchical cell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nce,2012,23(1/4):63-79.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in the Etiology of Fever Patients

SUN Xiaoping

(Longhu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tou City, Guangdong Shantou 51504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lood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fever patients. Methods200 cases of fever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200 healthy subjects were used as control, and the blood sampl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xamined by routine test and blood smear staining.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cells were observed under microscope,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RDW-SD, MCH, MCHC, MCV and Hct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detection rate of abnormal changes i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0%,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7.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Hct, RDW-SD, MCHC, MCV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he test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Through observing the blood cell morphology of blood samples, it can judg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ever, and to some extent, it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fever; blood cell morphology; application value

中图分类号:R 441.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孙小平(1973—),男,大专,汉族,广东澄海人,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技术方面的研究。E-mail:cfdy73@163.com

收稿日期:2015 - 11 - 13

文章编号:1006-446X(2016)04-0027-04

猜你喜欢

发热应用价值
应用红外检测技术查找35kV系统接地故障
红外成像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针对变电站设备的红外测温思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