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CrMnMo吊杆螺栓断裂失效分析
2016-05-26胡杰杨其全邹定强
■ 胡杰 杨其全 邹定强
20CrMnMo吊杆螺栓断裂失效分析
■ 胡杰杨其全邹定强
摘 要:20CrMnMo吊杆螺栓在安装过程中发生断裂,采用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断口分析、金相检验及表面硬度检验等方法对螺栓的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吊杆螺栓在渗碳淬火时,在圆弧过渡处形成约0.8 mm深度的硬化层,导致该处强度较高,存在高的氢脆敏感性;之后的磷化处理中由于酸洗后脱氢不充分,导致圆弧过渡的应力集中处表面发生氢聚集,最终在安装应力作用下形成氢致裂纹,发生横向脆性断裂。
关键词:20CrMnMo;螺栓;渗碳;氢脆;应力集中;脆性断裂
0 引言
某机车车辆转向架用吊杆螺栓在安装过程中发生断裂,断裂位置见图1。该螺栓规格为M20×220 mm,材质为20CrMnMo,螺栓的主要技术要求:(1)渗碳淬火HRC48~52,渗碳层0.5~0.6 mm;(2)表面磷化处理,主要过程为碱液除油、酸液除锈、磷化、封闭。为了查明该吊杆螺栓断裂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安全隐患,对断裂的螺栓取样进行检验和分析。
1 理化检验与结果
1.1宏观形貌
螺栓断裂位置为螺纹与杆部连接过渡区域,此处圆弧倒角半径为0.5 mm。螺栓表面未见明显加工缺陷,也无明显塑性变形特征。螺栓断口形貌见图2,断口平齐,无腐蚀产物,断裂从螺栓表面开始,并向螺栓芯部扩展。裂纹扩展区与轴向垂直,呈结晶颗粒状,并具有放射状撕裂棱线,裂纹源附近无明显塑性变形。断口呈现脆性断裂特征。
1.2化学成分
在断裂螺栓上截取一段,依据GB/T 3077—1999《合金结构钢》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检验设备为ARL4460真空直读光谱仪,检验结果见表1。可见断裂螺栓材质满足材料20CrMnMo技术要求。
图1 断裂位置
图2 断口宏观形貌
表1 断裂螺栓化学成分%(wt)
1.3扫描电镜分析
图3为断口裂纹源A处高倍形貌,能清晰看到典型沿晶断口形貌,类似于冰糖块的堆积,也被称作冰糖状沿晶断口,并伴有少量二次裂纹,部分晶面上存在细小变形线。图4是裂纹扩展区的断裂形貌,沿晶形貌往芯部延伸,逐渐出现准解理花样,沿晶形貌深度约0.8 mm。
对断口边缘一周区域进行观察,发现在约0.8 mm深度范围内(图5虚线圆圈外侧区域)均为沿晶形貌。图6—图8分别为3处位置的电镜照片。
根据螺栓断口扫描电镜结果可以看出,断口一周0.8 mm深度范围内存在大量沿晶断裂形貌。对于高强度钢来说,沿晶断口的产生可能与氢致延迟断裂有关。
1.4金相分析
对断口裂纹源处进行纵向剖开,进行金相观察。断口处未见明显非金属夹杂物。金相组织照片见图9,可见裂纹源处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
1.5表面硬度分析
对裂纹源及螺栓表面处进行金相观察,金相试样见图10,发现断口下方螺栓表面有一层深色硬化层,长度延伸到第一个螺纹扣,深度约0.8 mm,其低倍金相见图11,表面明显可见一层深色组织,对其进行显微维氏硬度测试(压力大小为9.807 N),结果见表2和图12。螺栓表面硬度值为477 HV,随着深度的增加,硬度逐渐降低,芯部硬度约为400 HV,硬度值大于440 HV的硬化层深度为0.8 mm。
图3 裂纹源区沿晶形貌(2 000×)
图4 裂纹扩展区形貌(500×)
图5 沿晶形貌所占区域(圆圈外侧区域)
图6 位置B处沿晶形貌(1 000×)
图7 位置C处沿晶形貌(1 000×)
图8 位置D处沿晶形貌(1 000×)
图9 裂纹源处金相组织照片(500×)
图10 金相试样照片
图11 表面低倍金相照片(图10中虚线框区域)
表2 断口附近表面硬度 HV1
图12 表面硬度梯度测试结果
2 检验结果分析
2.1断裂性质分析
螺栓断口无宏观塑性变形,断裂起始区较平齐,有放射花样;断口一周0.8 mm深度范围内主要为沿晶形貌特征;断裂性质应属于脆性断裂性质。
2.2断裂原因分析
对断口的微观分析表明,裂纹源区及扩展区存在大量沿晶断口形貌,对于高强度钢来讲,断裂过程中沿晶断口的产生可能与氢脆有关。
螺栓光杆部位要经过渗碳淬火处理,从而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由断口金相观察可知,光杆和螺纹部位的连接处同时受到了渗碳淬火的影响,在表面形成一层深度约0.8 mm的硬化层(增碳层),最大硬度值为477 HV1。参照GB/T 1172—1999《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标准,换算得出连接处表面强度值约为1 575 MPa,属于高强度范围,存在高的氢脆敏感性。
表面磷化处理前,为了去油除锈,需要进行酸洗工艺,酸洗过程中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所产生的氢除以氢分子形式逸出外,还有部分氢可能进入金属内部。在高强度钢中,氢主要以原子态存在,常偏聚于位错下形成气团,是造成氢脆的主要原因。
螺栓光杆与螺纹连接处采用小半径圆弧过渡(R0.5 mm),此处为螺栓应力集中较大部位。对于高强度钢,即使钢中氢含量小于0.000 1%,由于应力的作用,处在点阵间隙中的氢原子会通过扩散集中于应力集中处,氢原子与位错的交互作用使位错钉扎不能自由活动,从而使基体变脆。当应力集中处的氢含量达到临界时,在安装应力和氢的共同作用下使过渡圆弧表面产生沿晶裂纹,当主裂纹达到临界尺寸时,裂纹失稳扩展,造成螺栓突然脆断。
3 结论
(1)吊杆螺栓在渗碳淬火时,在圆弧过渡处形成约0.8 mm深的硬化层,导致该处强度较高,存在高的氢脆敏感性;
(2)之后的磷化处理中由于酸洗后脱氢不充分,导致圆弧过渡的应力集中处表面发生氢的聚集,最终在安装应力作用下形成氢致裂纹,发生横向脆性断裂。
胡 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81
杨其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81
邹定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81
责任编辑 高红义
中图分类号:U260.3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1X(2016)02-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