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微课引入人体机能课程教学的探索

2016-05-25文雪

科技视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微课

文雪

【摘 要】为更好地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尝试性的将微课引入人体机能教学中。在前期已经制作了人体机能重难点章节的系列微课,现从课堂教学实施环节进行教学探索。

【关键词】微课;人体机能;高职护理专业

人体机能包括《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在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人体机能知识复杂、抽象、内容零散加上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生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以及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高度覆盖,学生注意力难以持久,为人体机能教学工作者带来巨大压力。“微课”是近几年引入的新的教学形式,借助其独特的教学优势逐步进入课堂教学之中[1]。在前期,通过结合高职护理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人体机能这门课的课程特点,我们已经制作了针对人体机能教学的重难点的系列微课,现将这种教学手段用于高职护理专业人体机能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教学实施

1.1 课前准备

首先在上课前根据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教学引导设计。由于目前高职护理学生入学生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差,加上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高度覆盖,学生经常利用手机上网、看视频、QQ微信聊天等。根据这些特点,在课前将与本次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发布到网上,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下载并学习,并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包括文章、图片、视频及动画等),以小组为单位总结问题答案并做好课堂展示的准备。让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充分利用网络资料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血管生理这部分内容时,将动脉血压形成机制测量血压的微课发布到QQ空间中,要求学生观看,并上网查阅资料回答问题:(1)我们的血压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脏衰竭?(3)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以小组为单位做好血压测量的展示。

1.2 课堂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做好血压测量的展示,并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价,让同学们从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做得好的小组或个人给予一定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重难点问题通过再次播放微课,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最后由于课堂教学实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的课堂教学模式,极高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兴趣。

1.3 课后巩固

在课后,要求同学们开展相关内容的实践活动。例如,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去社区或养老院开展免费测量血压的活动,并将活动过程拍照或录制视频发到QQ群,评选最佳活动小组,给予一定奖励,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学生还可以随时利用网络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观看微课,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引入微课的思考

2.1 微课引入的必要性

微课是充分利用精美的图片、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化资源在短时间内陈述一个知识点。微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也是一个精彩的视频短篇,包括导入、授课、互动、结束等。将微课的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激活了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使同学们在课前、课中及课后都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信息化水平。但是,由于微课的制作除了涉及大量的信息化手段以外,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及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因此,随着微课的引入,还促进了教师教学的业务成长,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2.2 微课的引入存在的问题

一个好的微课,从设计到完成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团队的支撑及合作。因此,微课的引入是对教师工作的巨大挑战。由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很多教师需要承担两门甚至更多的课程教学工作,部分教师还有承担学生管理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微课的制作之中。而且,医学专业课程内容量大,结构复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微课虽然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是,微课的引入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复杂的教学情景中如何恰当的引入微课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3 总结

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新热点。针对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我们一方面需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去探索它,同时我们应该用冷静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它。“微时代”的到来将会对教育内容、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产生根本性变革。我们已经在实践中运用和推广微课,并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微课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学习知识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观看微课后同学们能够掌握大部分知识点。以上只是个人对“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的一点思考,如何将微课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教学工作,仍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相芳莉.浅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软件工程师,2014(17):23-24.

[2]程岚,肖贵桥,王英,朱莉.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79-81.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发生
微课,清朗夜空中的一颗星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探索
微课在九年级数学复习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