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16-05-25和欢

北方经贸 2016年4期
关键词:SWOT分析黑龙江省

和欢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能有效贯彻“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又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也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黑龙江省应立足全局抢抓战略先机,实现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长期以来,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4-0065-02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黑龙江省正处于重要经济结构调整阶段,以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绿色发展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黑龙江省工业基础雄厚,并且新能源种类繁多,特别是风能资源与生物质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笔者通过对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环境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SWOT分析,以期对发展新能源产业助力。

一、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现状概述

(一)产业发展

截止到2013年,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企业数达到52户,占全部新兴产业企业数比重的8%,实现能源工业增加值27.8亿元,占全部新兴产业企业的5.6%,同比增长1.4%。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主要分布在哈大齐等大中城市,笔者主要选取哈大齐的新能源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见表1)。

(二)能源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正逐步形成以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新兴清洁能源为主的多元发展格局。截至2014年末,全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600万千瓦,同比增长13.8%, 装机总量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24.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风电装机规模达453.7万千瓦,同比增长15.7%;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达56.5万千瓦,同比增长24%;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1.1万千瓦,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水电装机规模维持稳定,达到96.59万千瓦。

(三)专业人才

黑龙江省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机构及院校,并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电气集团、703所等众多国家重点科研院校与大型国有企业。这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见表2)。

二、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地理位置。黑龙江省处于高纬度地区,日照强度较大,太阳能转换率较高,这为开发太阳能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大兴安岭一带常年受到东亚西风带影响,具有风速大、气候干燥等特点,而且这一气候特征稳定性较高且连续性较好,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其风能资源相对丰富,是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有利地区,利于风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劳动力成本。黑龙江省的城市大多数属于二线城市,总体薪金水平普遍低于国内其他省份。劳动力成本与生活成本的优势为吸引创业提供了条件,较低的物价指数更使黑龙江省新能源的价格具有竞争力。

3.政策的支持。在《黑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生产体系”。特别是2014年国家再度提出的“振兴东北经济”的计划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机遇。

4.产业基础设施。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主的产业链,以及哈大齐工业走廊,为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产业基础。

(二)劣势分析

1.新能源产业技术水平仍需提高。虽然黑龙江省某些新能源产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大部分新能源应用及生产技术仍需从国内外引入,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低,新能源利用率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也有待提升。同时新能源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处在无序状态,并且相关科研成果转换率较低。

2.新能源产业整体实力不强。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布局较分散,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集聚效应没有发挥出来。而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滞后,配套的服务设施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与外商投资。同时,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条脆弱,没能形成企业间相互配套的协作体系和增值链条,难以实现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

3.新能源专业人才欠缺。新能源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对专业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虽然黑龙江省拥有国内著名科研院校,但是毕业生缺乏相应的实际工作技能与项目实战经验,尤其是从事能源工程设计的高端人才缺乏。究其原因是黑龙江省在有关高端人才引进方面缺少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

(三)机会分析

1.能源结构转型的需要。由于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冬季漫长且寒冷,供暖需求相对较大,能源需求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黑龙江省的煤炭、石油等主要传统能源消费已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理念。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解决能耗结构单一的有效途径。

2.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黑龙江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单一,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会改善传统重工业模式,从而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的机遇。国家近年再次出台的“振兴东北经济”战略,首先就是大力扶持新能源、农业及支持区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黑龙江省是我国最早且重要的能源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就必须以国家振兴战略为契机,以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工业强省战略。

4.国家政策导向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未来五年生态文明建设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把其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这必将对新时期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四)威胁分析

1.市场竞争激烈。自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指导思想。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不仅面临国外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也将面临与国内其他省份的新能源产业的激烈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结合自身省情现状,发展具备龙江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2.行业风险问题。首先,随着新能源产业激烈竞争的发展趋势,如不掌握核心技术,黑龙江省将被锁定在新能源产业链的末端。其次,新能源种类较多,如何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来选择重点发展产业也存在着机会成本的风险。另外,由于新能源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现行的有关新能源的法律法规没有跟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存在法律上的约束。

三、发展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的对策措施

“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力争把新能源产业培育壮大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地改善与优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环境,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努力打造出一系列成长力好、市场竞争力强、规模化经营的新能源企业。

(一)大力招商引资与成立企业联盟

第一,加强新能源专业招商建设,针对新能源企业的分类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引资。首先,要充分开发利用现有新能源资源,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采取合资或并购的合作形式,实施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在本省建立新能源企业。其次,注重培育本地新能源企业,形成龙头企业,鼓励具有发展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二,促进新能源企业联盟发展,形成发展体系,以便对新能源企业进行专业指导与服务。具体包括:进行行业动态分析和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组织协调、标准制定、规范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发展龙头企业与完善基础设施

第一,培育并发展具有潜力的新能源企业,发挥其辐射效应,带动与发展新能源企业群。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本省新能源发展重点与市场需求,培育重点企业,从中确定出一批基础好、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力争在短期内培育出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

第二,要加强全省电力系统的建设,结合自身产业的特点,建立健全支撑新能源发展的电网基础设施。利用国家再次振兴东北老工业的契机,争取国家能源政策与资金支持,全力推进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力争“十三五”时期电网体系能源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提高电网调峰能力,突破新能源上网瓶颈,为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创造条件。

(三)做好战略规划与优化政策引导

第一,结合本省新能源发展现状,加快制定适合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首先,要完善吸引跨国公司进行新能源产业投资的相关政策,通过人才服务、基础服务等优惠政策,对从事新能源产业的外商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其次,设立相关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支持力度,将基地园区纳入投资试点区域范围,鼓励企业设立研发和营销机构。

第二,建立新能源产业领导与协调机制。应加快建立相关机构,指导与协调新能源产业,监督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的执行,推进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做好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新能源产业鼓励扶持政策的衔接工作,跟踪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动向。同时,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按照新能源产业互动发展的原则和要求,各司其责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四)创新机制与强化组织保障

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切实保障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实施。首先,政府应加强新能源相关部门间的组织协调,使其能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创新能源体制机制,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整合资源,解决新能源企业创业和项目落户等各类难点问题。其次,在创新体制机制的同时,还应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宣传与培训力度,使全社会能够深入了解新能源产业与传统能源产业的差异,转变能源消费观念,调整能源发展思路,营造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 景 侠,佟璐璐.低碳经济下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 王仲瑀.黑龙江省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责任编辑:金永红]

猜你喜欢

SWOT分析黑龙江省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